中段尿培养标本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0921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卧床病人的中段尿培养标本收集器。本收集器包括外形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的采集罩,引尿管的进口端固定于采集罩的最底部处且该进口端连通采集罩罩腔,引尿管的出口端分出两根分支管,两根分支管分别连通中段尿采集瓶以及外部接尿装置,两根分支管上均布置用于启闭相应分支管的开关部;位于采集罩上端的罩口处设置可充气的气囊部且该气囊部布置于病人腰部和/或臀部正下方处;充气后的气囊部最低处高度等于或低于采集罩的最低处高度;采集罩的相对靠近病人脚部处的一段罩口边沿上翘有用于阻挡尿液喷出路径的阻挡板。本收集器可便捷而有效的实现病人在卧床状态下的中段尿采集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段尿培养标本收集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卧床病人的中段尿培养标本收集器。
技术介绍
中段尿培养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培养结果对于尿路感染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目前的中段尿容器多为检验科内部自行消毒的玻璃试管或塑料管,管体的内口很小,病人无法准确留取,经常会把中段的尿液洒在手上,照成不卫生甚至留取不到标本的尴尬局面。而有些医院则采用消毒后的广口容器进行收集,又存在广口容器必须转移到无菌离心管的步骤,增加操作环节,增加培养结果的假阳性率。更需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窄口的试管还是广口的容器,其都只针对有独立清醒意识而可站立的病人。换言之,对于长期卧床病人而言,由于人体的独特生理构造,在人体仰躺时都无法实现有效的中段尿收集操作,从而给这类病人的中段尿培养标本的采集带来较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操作可靠的适用于卧床病人的中段尿培养标本收集器,其可便捷而有效的实现病人在卧床状态下的中段尿采集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段尿培养标本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本收集器包括外形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的采集罩,引尿管的进口端固定于采集罩的最底部处且该进口端连通采集罩罩腔,引尿管的出口端分出两根分支管,两根分支管分别连通中段尿采集瓶以及外部接尿装置,两根分支管上均布置用于启闭相应分支管的开关部;所述位于采集罩上端的罩口处设置可充气的气囊部且该气囊部布置于病人腰部和/或臀部正下方处;充气后的气囊部最低处高度等于或低于采集罩的最低处高度;采集罩的相对靠近病人脚部处的一段罩口边沿上翘有用于阻挡尿液喷出路径的阻挡板。所述气囊部外形呈长条形胶囊状,气囊部沿垂直人体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可形成用于环绕病人臀部或腰部的圆环构造;气囊部的中段固定于采集罩的罩口处,气囊部的两端处设置可彼此固定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为固定绳或魔术贴。所述阻挡板由病人两腿之间的采集罩罩沿处向上延伸而成且阻挡板的延伸端指向病人头部方向,该阻挡板外形呈“U”形槽板状,阻挡板的槽型开口方向指向病人会阴部且阻挡板的槽底与采集罩内腔面平滑曲线过渡。沿采集罩的罩口口沿而布置一层软质衬垫。所述中段尿采集瓶包括瓶体及瓶盖,所述瓶盖为上下双层构造;下层瓶盖封闭瓶体的瓶口并在上层瓶盖上贯穿设置便于分支管插接的插接孔,上层瓶盖与下层瓶盖间通过水平铰接轴彼此铰接;所述上层瓶盖的盖口朝下且其内径等于下层瓶盖的外径。所述开关部为弹性塑料卡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采用漏斗状的采集罩,配合带有分支管的引尿管,从而实现前、中、后段尿液的人为分离目的。使用时,首先打开连通外部接尿装置如尿袋的分支管,病人的首次小便流入尿袋;之后通过操作开关部而关闭上述分支管,打开连通中段尿采集瓶的处分支管的开关部,将中段尿流入无菌的中段尿采集瓶内;最后再关闭连通中段尿采集瓶的处分支管的开关部,重新打开连通尿袋的分支管,排空小便至尿袋后,关闭所有开关部即可。上述操作完成后,拔出分支管从而即可获得盛有中段尿的中段尿采集瓶。更为重要的是,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本技术还设计了独特的气囊部托撑结构,通过将气囊部与采集罩一体设计后,使用时将气囊部托撑在病人臀部甚至腰部以下,从而达到人为的抬升卧床病人的腰部及臀部高度,进而起到强行摆正患者尿道口以及牵扯出供采集罩在床面与患者臀部间的安置空间的目的。阻挡板的设计,更是使得即使出现病人的尿液喷撒现象,该现象男性病人尤其明显,通过阻挡板可起到自然阻挡功能。综上,本技术结构合理而操作可靠,实现度高,可便捷而有效的实现病人在卧床状态下的中段尿采集功能。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本技术的气囊部外形呈长条形胶囊状,并在需要时可弯曲来环绕病人的腰部或臀部,从而形成环箍结构。上述环箍结构的环绕方向应当是沿人体周向环绕,并最终在人体的前侧通过固定部如固定绳或魔术贴等实现固定。周向环绕于人体臀部或腰部的气囊部,一方面保证了与之一体固定的采集罩的位置固定目的,从而实现稳妥的尿液收集效果。另一方面,则即使病人因不经意动作,如小幅度身体摆动时,气囊部仍能够起到有效的全方位的由下而上托撑目的,最终保证病人的腰部或臀部始终处于一定的离床面高度上。3)、阻挡板的“U”形槽板状结构,使得病人的尿液即使喷射到板体上,也会因阻挡板的槽腔构造而自然流道采集罩中。阻挡板应当由病人会阴部指向的采集罩一侧口沿反向弯弧,从而保证对尿液喷射方向的阻挡及平缓引流功能。软质衬垫的设置,则保证了本技术的使用效果,以保证病人的使用舒适度需求。4)、中段尿采集瓶的双层瓶盖设计,一则通过下层瓶盖来保证相对于相应分支管的连接性;二则在中段尿采集完毕后,可通过上层瓶盖的由上而下的扣接,从而实现两层瓶盖的包覆配合以及相对瓶体的密封目的。上层瓶盖的内腔管径应当等于或稍大于下层瓶盖的外径,从而使得上层瓶盖由上而下扣接时,能够恰好紧紧包覆下层瓶盖,最终实现对下层瓶盖处插接孔的密封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集罩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10-采集罩11-阻挡板20-引尿管21-分支管22-开关部30-气囊部31-固定部40-软质衬垫50-中段尿采集瓶51-上层瓶盖52-下层瓶盖53-水平铰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兜于卧床病人臀部下方的采集罩10,采集罩10外形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口状或者说是漏斗状。在采集罩10的最底端引出有引尿管20,引尿管20具备两条分支管21,从而通过位于分支管21上的开关部22从而将引尿管20内的尿液引导至指定的分支管21处。表现在图1所示结构中时,左侧的分支管21连通尿袋等外部接尿装置,而右侧的分支管21则连通中段尿采集瓶50。而如图2-3所示的,在原本采集罩10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在采集罩10的位于卧槽病人臀部或腰部下方处布置长方胶囊状的气囊部30。气囊部30自身带有充放气口,从而可便捷的实现对气囊部30的充放气功能。气囊部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处设置魔术贴或固定绳等固定部31,从而可彼此紧固,进而使得长条胶囊状的气囊部30转而形成气囊环。该气囊环可直接托于卧槽病人臀部下方,从而起到抬升患者臀部体位,进而使得患者臀部与病床床面间预留出足够的供采集罩10置入的空间,以便于实施导尿和采集行为。更优选的,则应当使气囊部30环绕卧槽病人的腰部或臀部,从而即使卧床病人产生无意识身体摆动动作时,气囊部30始终能够稳固的托撑病人腰臀部,最终确保本技术的正常可靠工作。采集罩10在卧槽病人两腿搁置在罩沿处后,在该两腿之间位置处设置翘曲的凹槽板状的阻挡板11,以实现对于特定状况下的男性病人排尿时的尿液路径的阻挡功能,从而使得尿液始终沿采集罩10内壁而正常流至最低端处,最终得以沿引尿管20排至尿袋或中段尿采集瓶50中。而中段尿采集瓶50,则可考虑采用图1所示的双层瓶盖方式,使用时,上层瓶盖51的内腔管径应当等于或稍大于下层瓶盖52的外径,从而使得上层瓶盖51由上而下扣接时,能够恰好紧紧包覆下层瓶盖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中段尿培养标本收集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段尿培养标本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本收集器包括外形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的采集罩(10),引尿管(20)的进口端固定于采集罩(10)的最底部处且该进口端连通采集罩(10)罩腔,引尿管(20)的出口端分出两根分支管(21),两根分支管(21)分别连通中段尿采集瓶(50)以及外部接尿装置,两根分支管(21)上均布置用于启闭相应分支管(21)的开关部(22);所述位于采集罩(10)上端的罩口处设置可充气的气囊部(30)且该气囊部(30)布置于病人腰部和/或臀部正下方处;充气后的气囊部(30)最低处高度等于或低于采集罩(10)的最低处高度;采集罩(10)的相对靠近病人脚部处的一段罩口边沿上翘有用于阻挡尿液喷出路径的阻挡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段尿培养标本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本收集器包括外形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的采集罩(10),引尿管(20)的进口端固定于采集罩(10)的最底部处且该进口端连通采集罩(10)罩腔,引尿管(20)的出口端分出两根分支管(21),两根分支管(21)分别连通中段尿采集瓶(50)以及外部接尿装置,两根分支管(21)上均布置用于启闭相应分支管(21)的开关部(22);所述位于采集罩(10)上端的罩口处设置可充气的气囊部(30)且该气囊部(30)布置于病人腰部和/或臀部正下方处;充气后的气囊部(30)最低处高度等于或低于采集罩(10)的最低处高度;采集罩(10)的相对靠近病人脚部处的一段罩口边沿上翘有用于阻挡尿液喷出路径的阻挡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段尿培养标本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部(30)外形呈长条形胶囊状,气囊部(30)沿垂直人体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可形成用于环绕病人臀部或腰部的圆环构造;气囊部(30)的中段固定于采集罩(10)的罩口处,气囊部(30)的两端处设置可彼此固定的固定部(3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凤陈灿灿杨惠秦晓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