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9980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包括若干节依次连接的围挡主体,所述每个围挡主体均包括底座(1)和挡板(2),在底座(1)左右两侧各设有空心柱(3),在两个空心柱(3)的相对内侧设置有沿空心柱长度方向设置的竖向卡槽,挡板(2)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设于两个空心柱之间,且挡板的边部通过竖向卡槽进行夹持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拆装,具有对空气污染物过滤的功能,改善了施工现场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用围挡,尤其是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
技术介绍
目前,扬尘污染是空气中最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成为首要的空气污染物。但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建筑施工项目不可避免的需要开工建设,而在建筑施工中往往会造成扬尘污染,尤其在风高物燥的天气扬尘污染更加突出。而这些在建筑施工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该围挡具有对空气污染物过滤的功能,改善了施工现场环境。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包括若干节依次连接的围挡主体,所述每个围挡主体均包括底座和挡板,在底座左右两侧各设有空心柱,在两个空心柱的相对内侧设置有沿空心柱长度方向设置的竖向卡槽,挡板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设于两个空心柱之间,且挡板的边部通过竖向卡槽进行夹持固定;在挡板中部设置有扬尘过滤系统,所述扬尘过滤系统包括金属丝网、海绵层、活性炭过滤网、贯流风机和出风板,海绵层和活性炭过滤网设置在金属丝网后部,在活性炭过滤网后部与出风板之间形成夹层空间,贯流风机置于夹层空间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空心柱上部设置有灯具安装座和LED灯。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底座下部设置有可抽拉式支撑板,可抽拉式支撑板上设置有可伸缩的顶杆,顶杆前端抵于挡板后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底座外侧设置有反光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空心柱的相对外侧设置有连接耳片。本技术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的优点是,可快速拆装,具有对空气污染物过滤的功能,改善了施工现场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的扬尘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包括若干节依次连接的围挡主体,所述每个围挡主体均包括底座1和挡板2,在底座1左右两侧各设有空心柱3,在两个空心柱3的相对内侧设置有沿空心柱长度方向设置的竖向卡槽,挡板2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设于两个空心柱之间,且挡板的边部通过竖向卡槽进行夹持固定。底座1和空气柱3形成围挡主体的框架,挡板2插设在框架内,其整体稳定性好,运输安装方便,可快速拆装,节省了安装时间。在空心柱3上部设置有灯具安装座9和LED灯10,可用于夜间照明。在空心柱3的相对外侧设置有连接耳片13,可以便于围挡的连接。在挡板2中部设置有扬尘过滤系统,所述扬尘过滤系统包括金属丝网4、海绵层5、活性炭过滤网6、贯流风机7和出风板8,海绵层5和活性炭过滤网6设置在金属丝网4后部,在活性炭过滤网6后部与出风板8之间形成夹层空间,贯流风机7置于夹层空间内。通过将扬尘过滤系统设置成包括金属丝网4、海绵层5、活性炭过滤网6、贯流风机7和出风板8的结构形式,金属丝网4具有很好的通风效果,海绵层5的海绵孔可以过滤空气中粒径较大的污染颗粒,活性炭过滤网6可以过滤吸附粒径较小的污染颗粒,贯流风机7可以将空气吸入到海绵层5和活性炭过滤网6上进行空气过滤,再将过滤好的空气通过出风板8送出,从而达到空气污染物过滤的效果。由于挡板2为可拆卸式,当扬尘过滤系统中的金属丝网、海绵层和活性炭过滤网需要清洁时,可拆卸进行清洗,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可重复使用,减少了成本。在底座1下部设置有可抽拉式支撑板11,可抽拉式支撑板11上设置有可伸缩的顶杆12,顶杆12前端抵于挡板2后部。通过在在底座1下部设置可抽拉式支撑板可以增加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底座的稳定性,同时可根据可使用地面的情况对可抽拉式支撑板进行长度调节,可伸缩的顶杆12可以根据可抽拉式支撑板11的长度调节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并抵于挡板后部,进一步增加了围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底座1外侧设置有反光条,反光条可以在夜间反射周围的光线,从而对路人和司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包括若干节依次连接的围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围挡主体均包括底座(1)和挡板(2),在底座(1)左右两侧各设有空心柱(3),在两个空心柱(3)的相对内侧设置有沿空心柱长度方向设置的竖向卡槽,挡板(2)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设于两个空心柱之间,且挡板的边部通过竖向卡槽进行夹持固定;在挡板(2)中部设置有扬尘过滤系统,所述扬尘过滤系统包括金属丝网(4)、海绵层(5)、活性炭过滤网(6)、贯流风机(7)和出风板(8),海绵层(5)和活性炭过滤网(6)设置在金属丝网(4)后部,在活性炭过滤网(6)后部与出风板(8)之间形成夹层空间,贯流风机(7)置于夹层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过滤污染物的建筑施工围挡,包括若干节依次连接的围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围挡主体均包括底座(1)和挡板(2),在底座(1)左右两侧各设有空心柱(3),在两个空心柱(3)的相对内侧设置有沿空心柱长度方向设置的竖向卡槽,挡板(2)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设于两个空心柱之间,且挡板的边部通过竖向卡槽进行夹持固定;在挡板(2)中部设置有扬尘过滤系统,所述扬尘过滤系统包括金属丝网(4)、海绵层(5)、活性炭过滤网(6)、贯流风机(7)和出风板(8),海绵层(5)和活性炭过滤网(6)设置在金属丝网(4)后部,在活性炭过滤网(6)后部与出风板(8)之间形成夹层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继炜周建昆田振锋赵乾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