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工地的围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488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围挡结构,包括底部基础和上部围挡结构,底部基础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基础和矮墙基础,相邻的两个立柱基础之间均设有矮墙基础;上部围挡结构包括施作在立柱基础上的立柱和施作在矮墙基础上的矮墙,立柱的两侧均设有上插口和下插口,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立柱之间设有下横梁和上横梁,上横梁的端部插装在立柱的上插口内,下横梁置放在矮墙的顶面上,下横梁的端部插装在立柱的下插口内,下横梁和上横梁设有上下相对的卡槽,在下横梁和上横梁之间设有围挡板,围挡板的顶部插装在上横梁的卡槽内,围挡板的底部插装在下横梁的卡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刚度和强度较高,且施工速度较快,施工成本较低,安装拆卸灵活,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围挡结构,包括底部基础和上部围挡结构,底部基础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基础和矮墙基础,相邻的两个立柱基础之间均设有矮墙基础;上部围挡结构包括施作在立柱基础上的立柱和施作在矮墙基础上的矮墙,立柱的两侧均设有上插口和下插口,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立柱之间设有下横梁和上横梁,上横梁的端部插装在立柱的上插口内,下横梁置放在矮墙的顶面上,下横梁的端部插装在立柱的下插口内,下横梁和上横梁设有上下相对的卡槽,在下横梁和上横梁之间设有围挡板,围挡板的顶部插装在上横梁的卡槽内,围挡板的底部插装在下横梁的卡槽内。本技术的刚度和强度较高,且施工速度较快,施工成本较低,安装拆卸灵活,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优点。【专利说明】 用于建筑工地的围挡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围挡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围挡结构。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及房屋建筑等施工现场涉及到大量的场地围挡结构,目前采用的围挡结构大多采用砖砌体、混凝土结构或是铁皮加钢骨架,砖砌体和混凝土结构存在施工速度慢,施工成本较高,安装拆卸不灵活,不可回收再利用等缺点;铁皮加钢骨架围挡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较低,极易发生破坏,且抗风能力较差。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及房屋建筑等建设量的逐年增大,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施工现场的围挡结构,满足安全、稳定、安装及拆卸灵活方便、美观、经济等综合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围挡结构,该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较高,且施工速度较快,施工成本较低,安装拆卸灵活,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优点。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围挡结构,包括底部基础和上部围挡结构,所述底部基础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基础和矮墙基础,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基础之间均设有所述矮墙基础;所述上部围挡结构包括施作在所述立柱基础上的立柱和施作在所述矮墙基础上的矮墙,所述立柱的两侧均设有上插口和下插口,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设有下横梁和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端部插装在所述立柱的上插口内,所述下横梁置放在所述矮墙的顶面上,所述下横梁的端部插装在所述立柱的下插口内,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梁设有上下相对的卡槽,在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梁之间设有围挡板,所述围挡板的顶部插装在所述上横梁的卡槽内,所述围挡板的底部插装在所述下横梁的卡槽内。 所述立柱基础内预埋有高强螺栓,所述立柱为钢立柱,在所述钢立柱的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高强螺栓固定在所述立柱基础上。 所述围挡板中间设有暗柱,所述暗柱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矮墙的顶面上。 所述立柱的高度为1.8-2.6m。 所述立柱基础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300mm,所述矮墙基础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 300mm。 所述上横梁的卡槽的宽度比围挡板的厚度大2_3mm,所述上横梁的卡槽的深度为30?70mm ;所述下横梁的卡槽的宽度比围挡板的厚度大2_3mm,所述下横梁的卡槽的深度为 30 ?70mm。 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砖砌体和/或混凝土结构与围挡板结构相结合的结构,兼顾了两种结构的施工优势,在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安装拆卸灵活和施作材料可回收的优势的同时,还具有刚度和强度较高的优势,完全能够满足当前对围挡结构提出的安全、稳定、安装及拆卸灵活方便、美观、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立面图; 图2为本技术的钢立柱及其基础的立面图; 图3为本技术的砖立柱及其基础的立面图; 图4为本技术的矮墙及其基础的立面图。 图中:1、立柱;2、围挡板;3、上横梁;4、矮墙;5、矮墙基础;6、固定板;7、下横梁; 8、立柱基础;9、闻强螺检;11、钢立柱;la、上插口 ;lb、下插口 ;12、砖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4,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围挡结构,包括底部基础和上部围挡结构,所述底部基础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基础8和矮墙基础5,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基础8之间均设有所述矮墙基础5 ;所述上部围挡结构包括施作在所述立柱基础8上的立柱I和施作在所述矮墙基础5上的矮墙4,所述立柱I的两侧均设有上插口 Ia和下插口 lb,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立柱I之间设有下横梁7和上横梁3,所述上横梁3的端部插装在所述立柱I的上插口 Ia内,所述下横梁7置放在所述矮墙4的顶面上,所述下横梁7的端部插装在所述立柱I的下插口 Ib内,所述下横梁7和所述上横梁3设有上下相对的卡槽,在所述下横梁7和所述上横梁3之间设有围挡板2,所述围挡板2的顶部插装在所述上横梁3的卡槽内,所述围挡板2的底部插装在所述下横梁7的卡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可以为钢立柱11,也可以为砖立柱12,还可以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立柱。当所述立柱I为钢立柱11时,在所述钢立柱11的底部设有固定板6,在所述立柱基础8内预埋有高强螺栓9,所述固定板6通过所述高强螺栓9固定在所述立柱基础8上。当围挡板2的长度大于等于4m时,需要在围挡板2的中间设置暗柱,所述暗柱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矮墙4的顶面上。所述立柱的高度以1.8-2.6m为宜;所述立柱基础8的深度和宽度均应不小于300mm,所述矮墙基础5的深度和宽度均应不小于300mm。所述上横梁3的卡槽的宽度比围挡板2的厚度大2-3mm,所述上横梁3的卡槽的深度为30?70mm ;所述下横梁7的卡槽的宽度比围挡板2的厚度大2_3mm,所述下横梁7的卡槽的深度为 30 ?70mm。 上述围挡板的作用是实现施工场地的封闭,上、下横梁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围挡板,避免围挡板上下、左右活动,其次是将相邻立柱连接成整体。立柱是围挡结构的骨架,起到固定围挡板及将围挡板传来的荷载传递给基础的作用。立柱固定板和高强螺栓的作用是将立柱和立柱基础固定在一起。矮墙主要起到防撞的作用。 综上,本技术采用的受力结构为:立柱将围挡板传来的荷载传递给矮墙基础和立柱基础,矮墙基础和立柱基础起到承受整个围挡全部荷载的作用,能够确保整个围挡结构的稳定。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围挡结构,包括底部基础和上部围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基础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基础和矮墙基础,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基础之间均设有所述矮墙基础;所述上部围挡结构包括施作在所述立柱基础上的立柱和施作在所述矮墙基础上的矮墙,所述立柱的两侧均设有上插口和下插口,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设有下横梁和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端部插装在所述立柱的上插口内,所述下横梁置放在所述矮墙的顶面上,所述下横梁的端部插装在所述立柱的下插口内,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围挡结构,包括底部基础和上部围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基础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基础和矮墙基础,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基础之间均设有所述矮墙基础;所述上部围挡结构包括施作在所述立柱基础上的立柱和施作在所述矮墙基础上的矮墙,所述立柱的两侧均设有上插口和下插口,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设有下横梁和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端部插装在所述立柱的上插口内,所述下横梁置放在所述矮墙的顶面上,所述下横梁的端部插装在所述立柱的下插口内,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梁设有上下相对的卡槽,在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梁之间设有围挡板,所述围挡板的顶部插装在所述上横梁的卡槽内,所述围挡板的底部插装在所述下横梁的卡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艳飞任富芝安文河徐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