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祖君专利>正文

一种中西合璧的筷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7804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17:49
一种中西合璧的筷子,包括两根筷子、套筒、勺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筷子中一根筷子筷身有凹销孔;所述勺叉其身亦置有凹销孔;所述套筒包括筷套和勺叉套,勺叉套与筷套斜交固接,筷套和勺叉套的一端开有条形缺口,该端未开条形缺口处内壁有销块;所述筷身有凹销孔的筷子插入套筒的筷套,勺叉插入套筒的勺叉套,筷套的销块置于筷身的凹销孔,勺叉套的销块置于勺叉的凹销孔。筷套和勺叉套的一端开有的条形缺口,可为1条或多条缺口,使该端形成可缩张的爪状,爪上有凸起的销块,销块分别插入筷身或勺叉的凹销孔,可将筷子和勺叉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卫生方便文雅、适用于饮食和餐桌用具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西合璧的筷子
本技术属于餐桌用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中西合璧的筷子。
技术介绍
筷子亦称"箸",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一种餐具,中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据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代汉族先民已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西方人使用刀叉的时间比亚洲使用的筷子要晚很多,刀叉使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西方人大概到16世纪、17世纪才专利技术了刀叉。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有学者曾测定,人在用筷子夹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因此用筷子吃饭使人手巧,而且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外国人对这两根神奇的棍状物能施展出的功能钦羡不已并以自己能使用它进食而感到高兴。但是筷子也有其不足之处,筷子容易染上消化道疾病,如肝炎、痢疾、急性胃肠炎等。有数据显示,近50%的人体内存在致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而这些细菌大多是家庭传播,筷子就是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有时使用筷子有陋习,如进食时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又如用筷子剔牙,也是一种不文明的举止,破坏别人食欲,也破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西合璧的筷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西合璧的筷子,包括两根筷子(1)、套筒、勺叉(4),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筷子(1)中一根筷子(1)筷身有凹销孔;所述勺叉(4)其身亦置有凹销孔;所述套筒包括筷套(2)和勺叉套(3),勺叉套(3)与筷套(2)斜交固接,筷套(2)和勺叉套(3)的一端开有条形缺口(6),该端未开条形缺口(6)处内壁有凸起的销块(5);所述筷身有凹销孔的筷子(1)插入套筒的筷套(2),勺叉(4)插入套筒的勺叉套(3),筷套(2)的销块(5)插入筷身的凹销孔,勺叉套(3)的销块(5)插入勺叉(4)的凹销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西合璧的筷子,包括两根筷子(1)、套筒、勺叉(4),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筷子(1)中一根筷子(1)筷身有凹销孔;所述勺叉(4)其身亦置有凹销孔;所述套筒包括筷套(2)和勺叉套(3),勺叉套(3)与筷套(2)斜交固接,筷套(2)和勺叉套(3)的一端开有条形缺口(6),该端未开条形缺口(6)处内壁有凸起的销块(5);所述筷身有凹销孔的筷子(1)插入套筒的筷套(2),勺叉(4)插入套筒的勺叉套(3),筷套(2)的销块(5)插入筷身的凹销孔,勺叉套(3)的销块(5)插入勺叉(4)的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祖君
申请(专利权)人:陈祖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