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连接线压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931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连接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端子连接线压线结构。它包括边角处开设有L型缺位槽的载体外壳,L型缺位槽内可拆卸地固定有压线座;L型缺位槽的纵向端口的底部横置有第一压线挡板,压线座的顶壁面内侧吊设有一与第一压线挡板并行分布的第二压线挡板,压线座上开设有出线孔和用于供第一压线挡板对位插接的插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压线挡板与第二压线挡板之间的错位关系,可使诸如端子连接线等导线或者连接线被压合成类似于“几”字形的分布结构,当端子连接线等受到外力扯拽时可形成强有力的抗拉及防松脱能力,避免线体松脱;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线材压合卡紧效果显著,出线整齐美观,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子连接线压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线
,尤其是一种端子连接线压线结构。
技术介绍
周知,诸如端子连接线、导线线材等导线常见于各类电子产品中,以应用于照明灯具内的驱动电源上的端子连接线为例,端子连接线的内端一般会以焊接或螺丝锁接等方式固定于驱动电源的壳体内并与相应的电子元器件电连接、外端则由驱动电源的壳体引出以便与其他外置于驱动电源的电子元器件等进行连接。然而,端子连接线常规的连接方式却存在如下问题:1、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时,端子连接线的抗拉能力较弱,其很容易因受到外力的扯拽等因素而出现脱焊的问题,从而导致端子连接线从驱动电源上脱离,影响驱动电源的正常使用;2、采用螺丝锁接的方式虽然能够保证端子连接线具有较强的抗拉能力,但端子连接线的安装及拆卸较为繁琐,且当端子连接线受到外力的扯拽后,容易因紧固螺丝的松动而造成端子连接线的脱离;同时,现有的端子连接线还存在布线不整齐等问题,容易造成其连接载体(如驱动电源)的布线凌乱或者影响相关产品的外观美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线压线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端子连接线压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连接线压线结构,它包括载体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外壳的边角处开设有L型缺位槽,所述L型缺位槽内对位嵌合并可拆卸地固定有一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压线座;所述L型缺位槽的纵向端口的底部横置有第一压线挡板,所述压线座的顶壁面内侧吊设有一与第一压线挡板并行分布且位于第一压线挡板的内表面侧的第二压线挡板,所述压线座上且位于第一压线挡板的外表面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压线座上且位于第一压线挡板的两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用于供第一压线挡板对位插接的插接槽;且相对于水平面,所述第一压线挡板的顶面所在的平面高于L型缺位槽的底面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压线挡板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低于第一压线挡板的顶面所在的平面并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连接线压线结构,它包括载体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外壳的边角处开设有L型缺位槽,所述L型缺位槽内对位嵌合并可拆卸地固定有一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压线座;所述L型缺位槽的纵向端口的底部横置有第一压线挡板,所述压线座的顶壁面内侧吊设有一与第一压线挡板并行分布且位于第一压线挡板的内表面侧的第二压线挡板,所述压线座上且位于第一压线挡板的外表面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压线座上且位于第一压线挡板的两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用于供第一压线挡板对位插接的插接槽;且相对于水平面,所述第一压线挡板的顶面所在的平面高于L型缺位槽的底面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压线挡板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低于第一压线挡板的顶面所在的平面并高于L型缺位槽的底面所在的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连接线压线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世尧杨涛赖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达尔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