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蜂饲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5597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养蜂饲喂器,其包括:喂养室,其设置有与蜂箱连接的进出口;储料槽,其呈上端开口的U形状,若干个该储料槽堆叠在所述喂养室内;位于上一层的该储料槽的下端能够封盖住位于下一层的该储料槽的上端开口;以及连杆,除了位于最下面的所述储料槽之外,其他所有的所述储料槽的一端各与一个该连杆的一端连接,每个该连杆的杆体铰接于所述喂养室内,且每个该连杆的另一端挂设有一配重块;每个所述配重块能够把与其连接在同一个该连杆上的没有存放食物的所述储料槽向上翘起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内的食物被蜂体吃完后会自动翘起,以使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的上端开口打开,从而避免食物变质和淹死蜂体。

Bee fee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e fee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feeding chamber,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on with the hive of import and export; storage tank, which is the opening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U shape, a plurality of the storage tank stacked in the indoor feeding; the storage tank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layer. To cover the material storage tank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layer of the opening; and the connecting rod, in addition to the storage tank in the following, all the other end of the storage tank is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each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of each rod is hinged on the feeding chamber,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hanging each weight block; each of the counterweight to connect in the same on the connecting rod without the storage tank for storing food upturned. The food in the storage tank of the upper layer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utomatically tilted when the bee body is finished eating, so that the upper end of the storage tank at the lower layer is opened, so as to prevent the food from spoiling and drowning the be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蜂饲喂器
本技术涉及养蜂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养蜂饲喂器。
技术介绍
在养蜂场,为了加快蜂群繁殖,增加收入,需要经常进行人工喂蜂补饲。传统采用的喂蜂方法有:开箱饲喂法和巢门推槽饲喂法等。开箱饲喂法的蜂群骚动大且巢温散失多,同时开箱后,蜂群认为破坏巢脾而大量吃蜜,食物消耗多,影响蜂群寿命。巢门推槽饲喂法需要晚上才能饲喂,工时多,又麻烦,如收拾不快或掉蜜还会引起盗蜂,造成蜂群互相残杀,严重时还会逃亡。目前新型的喂蜂方法是采用养蜂饲喂器,养蜂饲喂器是通过喂养室与蜂箱连通,并在喂养室内存放有储料槽,然后把食物放置于储料槽内供蜂群食用。但是,现有的养蜂饲喂器的储料槽由于长时间把食物暴露在外面,容易造成食物变质,而且还容易出现蜂体被淹死现象,从而给养蜂产业造成损失。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蜂饲喂器,从而克服现有的养蜂饲喂器容易造成食物变质且会淹死蜂体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养蜂饲喂器,其中,包括:喂养室,其设置有与蜂箱连接的进出口;储料槽,其呈上端开口的U形状,若干个该储料槽自下至上堆叠在所述喂养室内;位于上一层的该储料槽的下端能够封盖住位于下一层的该储料槽的上端开口;以及连杆,自下往上数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储料槽的一端各与一个该连杆的一端连接,每个该连杆的杆体铰接于所述喂养室内,且每个该连杆的另一端挂设有一配重块;每个所述配重块能够使与其连接在同一个该连杆上的没有存放食物的所述储料槽向上翘起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储料槽内设置有至少一层水平分布的横杆。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储料槽的上端开口凹设有一台阶,位于上一层的所述储料槽的下端卡嵌于位于下一层的所述储料槽的所述台阶内。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自下往上数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储料槽与所述连杆连接的一端的槽内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当位于上一层的所述储料槽向上翘起来时,这个向上翘起来的所述储料槽的所述通孔仍处于位于下一层的所述储料槽的槽内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有若干层储料槽,而且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内的食物被蜂体吃完后会自动翘起,以使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的上端开口打开,从而分层对蜂群进行喂食,避免食物长时间暴露在外,以有效防止食物变质,且分层存放的食物不会过多过深,以有效避免淹死蜂体。2、本技术除了位于最下面的储料槽之外,其他的每个储料槽与连杆连接的一端的槽内的底部设置有通孔,以在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向上翘起来后,这个储料槽内少量剩余的食物会通过通孔流入到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内,以避免浪费食物。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养蜂饲喂器储满食物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养蜂饲喂器的部分储料槽被翘起来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喂养室,2进出口,3-储料槽,4-连杆,5-配重块,6-横杆,7-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图1至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养蜂饲喂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养蜂饲喂器包括喂养室1、储料槽3以及连杆4,参考图1,喂养室1设置有与蜂箱连接的进出口2,蜂体能够通过进出口2在蜂箱和喂养室1之间活动。喂养室1可以为网箱或其他能够通风透光的箱体。储料槽3呈上端开口的U形状,储料槽3用于储存水、糖水等蜂群所需的食物,若干个储料槽3自下至上堆叠在喂养室1内,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3的下端能够封盖住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3的上端开口,即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3的下端相当于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3的上端开口的盖板。当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3未被移开前,位于下面的储料槽3内的食物被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3密封盖住,以避免下面的储料槽3内的食物暴露在外面。继续参考图1,自下往上数第二个至最后一个储料槽3的一端各与一个连杆4的一端连接,每个连杆4的杆体铰接于喂养室1内,且每个连杆4的另一端挂设有一配重块5,即配重块5和储料槽3分别位于连杆4与喂养室1的铰接处的两侧,以使连杆4作为杠杆使用。每个配重块5能够使与其连接在同一个连杆4上的没有存放食物的储料槽3向上翘起来。当储料槽3内存满食物时,储料槽3均不能向上翘起,从而使储料槽3水平地堆叠在喂养室1内。蜂群食用储料槽3内的食物后,储料槽3的整体重量会不断减小,当减小到临界点后,参考图2,对应的配重块5便能使储料槽3翘起来,直到配重块5接触到喂养室1的下端面。以打开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3的上端开口,从而使蜂群能够食用到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3内的食物。本技术设置有若干层储料槽3,而且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3内的食物被蜂体吃完后会自动翘起,以使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3的上端开口打开,从而分层对蜂群进行喂食,避免食物长时间暴露在外,以有效防止食物变质,且分层存放的食物不会过多过深,以有效避免淹死蜂体。优选地,每个储料槽3内设置有至少一层水平分布的横杆6。横杆6能够方便蜂群进食时进行站立,以进一步避免食物受到污染和淹死蜂体。继续参考图1,每个储料槽3的上端开口凹设有一台阶,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3的下端卡嵌于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3的台阶内。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3的上端开口通过台阶包住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3的下端,以方便多个储料槽3堆叠时进行定位,且提高堆叠的稳定性和密封性。由于为了使储料槽3能够顺利向上翘起,一般是储料槽3内还剩余有少量食物时,配重块5便会使储料槽3向上翘起,而不需要食物被全部吃完。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自下往上数第二个至最后一个储料槽3与连杆4连接的一端的槽内的底部设置有通孔7,储料槽3内的食物能够从通孔7向下流出。当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3向上翘起来时,这个向上翘起来的储料槽3的通孔7仍处于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3的槽内的上方。以在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3向上翘起来后,这个储料槽3内少量剩余的食物会通过通孔7流入到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3内。下一层的储料槽3由于台阶的存在会预留有接收这部分食物的空间,从而使位于上一层的储料槽3剩余的食物流下后能够保存在位于下一层的储料槽3内供蜂群食用,以避免浪费食物。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养蜂饲喂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养蜂饲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喂养室,其设置有与蜂箱连接的进出口;储料槽,其呈上端开口的U形状,若干个该储料槽自下至上堆叠在所述喂养室内;位于上一层的该储料槽的下端能够封盖住位于下一层的该储料槽的上端开口;以及连杆,自下往上数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储料槽的一端各与一个该连杆的一端连接,每个该连杆的杆体铰接于所述喂养室内,且每个该连杆的另一端挂设有一配重块;每个所述配重块能够使与其连接在同一个该连杆上的没有存放食物的所述储料槽向上翘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蜂饲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喂养室,其设置有与蜂箱连接的进出口;储料槽,其呈上端开口的U形状,若干个该储料槽自下至上堆叠在所述喂养室内;位于上一层的该储料槽的下端能够封盖住位于下一层的该储料槽的上端开口;以及连杆,自下往上数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储料槽的一端各与一个该连杆的一端连接,每个该连杆的杆体铰接于所述喂养室内,且每个该连杆的另一端挂设有一配重块;每个所述配重块能够使与其连接在同一个该连杆上的没有存放食物的所述储料槽向上翘起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古权
申请(专利权)人:天峨县全盛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