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5281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8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涉及冲压模具领域。所述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模板单元和n组成型单元,n≥1;所述模板单元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固定板、限位板(6)和上卸料板;所述成型单元包括压料弹簧套、成型限位块、成型凸模座和m组压料成形模块;所述下模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下卸料板、下固定板、下垫板和下模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中间位置有缩口结构的拉伸件的连续冲压加工,使现有技术中需单独进行的加工工序集中到一付冲压模具里面,从而实现产品在级进模中的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Necking die structure suitable for progressive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cking die structure suitable for progressive die, relating to the field of stamping die. The structure includes upper and lower die; the upper mould comprises a template unit and a n unit, n = 1; the template unit comprises from top to bottom are set on the die holder, plate, fixed plate and a spacing plate (6) and on the stripper plate; the forming unit includes a pressing spring sleeve, forming limit module block, forming punch holder and M group pressing forming; the lower mold comprises from top to bottom in setting the unloading plate and the lower fixing plate and a lower plate and a lower die base.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a necking structure drawing parts stamping processing, the procedure to separate in the prior art to a stamping die, so as to realize the product in a progressive forming mold,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某些五金零件的中间颈部有缩小结构,这种缩小的结构在冲压模具上实现较为困难。现有的加工工艺是先用级进模冲压成凸形的结构,然后再单独在旋压设备上旋压出位于凸形结构中间腰部的缩口,这种工艺稳定性差,且成本高,不能满足现有产品用量的需求,故,需考虑一种更为高效稳定的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模板单元和n组成型单元,n≥1;所述模板单元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固定板、限位板和上卸料板;上模弹簧贯穿上模座和上垫板;上模限位柱贯穿上固定板、限位板和上卸料板,且上模限位柱与上模弹簧连接;所述成型单元包括压料弹簧套、成型限位块、成型凸模座和m组压料成形模块,m≥1;压料弹簧套、成型限位块和成型凸模座锁紧连接;所述压料成形模块包括压料弹簧、斜楔、压料杆、成型复位弹簧和成型凸模;所述压料弹簧与所述压料弹簧套匹配,所述成型限位块上设置与所述压料杆匹配的通孔,所述压料杆贯穿所述通孔,且所述压料杆的顶端与压料弹簧接触,每对成型凸模设置在所述成型凸模座上且相对压料杆对称设置,且所述成型凸模与所述成型限位块之间设置成型复位弹簧;成型单元中除斜楔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上,剩余装置均设置在上卸料板上;所述下模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下卸料板、下固定板、下垫板和下模座,下模弹簧贯穿下模座和下垫板;下模限位柱贯穿下固定板和下卸料板,且下模限位柱与下模弹簧连接;在下卸料板上设置导料柱、下复位柱和下支撑柱;所述下支撑柱贯穿下卸料板固定在下固定板上且位置与压料弹簧套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成型凸模的运动方向与压料弹簧套的轴向夹角为48°。优选地,所述斜楔接触所述成型凸模的非工作端,所述非工作端位于所述成型凸模的运动方向的末端上。优选地,每组成型单元中的成型凸模两两相对设置,且相邻两个成型凸模之间的夹角为60°。优选地,相邻两个成型单元之间存在30°差角,具体为:在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的横截面中,成型单元A的横截面与成型单元B的横截面重合后,成型单元A中的任意一个成型凸模a与与所述成型凸模a相邻的成型单元B中的两个成型凸模的夹角为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解决中间位置有缩口结构的拉伸件的连续冲压加工,使现有技术中需单独进行的加工工序集中到一付冲压模具里面,从而实现产品在级进模中的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所述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成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压制缩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所述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所述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模板单元和n组成型单元,n≥1;所述模板单元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上模座1、上垫板3、上固定板4、限位板6和上卸料板7;上模弹簧2贯穿上模座1和上垫板3;上模限位柱5贯穿上固定板4、限位板6和上卸料板7,且上模限位柱5与上模弹簧2连接;所述成型单元包括压料弹簧套24、成型限位块20、成型凸模座17和m组压料成形模块,m≥1;压料弹簧套24、成型限位块20和成型凸模座17锁紧连接;所述压料成形模块包括压料弹簧23、斜楔22、压料杆21、成型复位弹簧19和成型凸模18;所述压料弹簧23与所述压料弹簧套24匹配,所述成型限位块20上设置与所述压料杆21匹配的通孔,所述压料杆21贯穿所述通孔,且所述压料杆21的顶端与压料弹簧23接触,每对成型凸模18设置在所述成型凸模座17上且相对压料杆21对称设置,且所述成型凸模18与所述成型限位块20之间设置成型复位弹簧(19);成型单元中除斜楔22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4上,剩余装置均设置在上卸料板7上;所述下模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下卸料板8、下固定板10、下垫板11和下模座12,下模弹簧贯穿下模座12和下垫板11;下模限位柱9贯穿下固定板10和下卸料板8,且下模限位柱9与下模弹簧连接;在下卸料板8上设置导料柱13、下复位柱14和下支撑柱15;所述下支撑柱15贯穿下卸料板8固定在下固定板10上且位置与压料弹簧套24对应设置。更详细的解释说明:(一)所述成型凸模18的运动方向与压料弹簧套24的轴向夹角为48°。(二)所述斜楔22接触所述成型凸模18的非工作端,所述非工作端位于所述成型凸模18的运动方向的末端上。(三)每组成型单元中的成型凸模18两两相对设置,且相邻两个成型凸模18之间的夹角为60°。(四)相邻两个成型单元之间存在30°差角,具体为:在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的横截面中,成型单元A的横截面与成型单元B的横截面重合后,成型单元A中的任意一个成型凸模a与与所述成型凸模a相邻的成型单元B中的两个成型凸模的夹角为30°。当模具合模时,首先由上卸料板7向下推动下复位柱14,使下卸料板8及安装在其上的导料柱13向下运动,料带16在压料杆21及导料柱13的带动下套入下支撑柱15上面。因上模弹簧2力量远大于下模复位弹簧(图中未画出)的力量,所以在下卸料板8复位的过程中,上卸料板7基本不会有回退的运动。当下卸料板8复位后,上模继续下行,斜楔22压动成型凸模18从斜侧面对料带16上的产品零件进行缩口冲压成型,见图3。2组成型单元分别对产品进行冲压后,使产品达到图纸要求。然后上模上行,成型凸模18在成型复位弹簧19的作用下复位,压料杆21、成型复位弹簧19将料带16推出上模。随后下卸料板8在下复位柱14的作用下复位,料带16脱出下支撑柱15,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冲压成型工序。本技术利用多组成型冲头从斜侧面向零件中心冲压,使拉伸零件中间部位内凹成型。各组冲头冲压的深度是由浅到深,多组成型冲头成型后达到产品需要的尺寸。因侧面冲压需要较大的空间,在级进模上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将成型冲头做成斜面布置的形式,有效地节省了模具空间。采用这种结构冲压的内凹底部表面会比较粗糙,所以这种结构不适用于对缩口底部表面要求高的场合。本技术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验证,冲压件尺寸相当稳定,产品实用效果良好。因减少了一个加工工序,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满足生产需要,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采用本技术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解决中间位置有缩口结构的拉伸件的连续冲压加工,使现有技术中需单独进行的加工工序集中到一付冲压模具里面,从而实现产品在级进模中的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模板单元和n组成型单元,n≥1;所述模板单元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上模座(1)、上垫板(3)、上固定板(4)、限位板(6)和上卸料板(7);上模弹簧(2)贯穿上模座(1)和上垫板(3);上模限位柱(5)贯穿上固定板(4)、限位板(6)和上卸料板(7),且上模限位柱(5)与上模弹簧(2)连接;所述成型单元包括压料弹簧套(24)、成型限位块(20)、成型凸模座(17)和m组压料成形模块,m≥1;压料弹簧套(24)、成型限位块(20)和成型凸模座(17)锁紧连接;所述压料成形模块包括压料弹簧(23)、斜楔(22)、压料杆(21)、成型复位弹簧(19)和成型凸模(18);所述压料弹簧(23)与所述压料弹簧套(24)匹配,所述成型限位块(20)上设置与所述压料杆(21)匹配的通孔,所述压料杆(21)贯穿所述通孔,且所述压料杆(21)的顶端与压料弹簧(23)接触,每对成型凸模(18)设置在所述成型凸模座(17)上且相对压料杆(21)对称设置,且所述成型凸模(18)与所述成型限位块(20)之间设置成型复位弹簧(19);成型单元中除斜楔(22)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4)上,剩余装置均设置在上卸料板(7)上;所述下模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下卸料板(8)、下固定板(10)、下垫板(11)和下模座(12),下模弹簧贯穿下模座(12)和下垫板(11);下模限位柱(9)贯穿下固定板(10)和下卸料板(8),且下模限位柱(9)与下模弹簧连接;在下卸料板(8)上设置导料柱(13)、下复位柱(14)和下支撑柱(15);所述下支撑柱(15)贯穿下卸料板(8)固定在下固定板(10)上且位置与压料弹簧套(24)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级进模的缩口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模板单元和n组成型单元,n≥1;所述模板单元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上模座(1)、上垫板(3)、上固定板(4)、限位板(6)和上卸料板(7);上模弹簧(2)贯穿上模座(1)和上垫板(3);上模限位柱(5)贯穿上固定板(4)、限位板(6)和上卸料板(7),且上模限位柱(5)与上模弹簧(2)连接;所述成型单元包括压料弹簧套(24)、成型限位块(20)、成型凸模座(17)和m组压料成形模块,m≥1;压料弹簧套(24)、成型限位块(20)和成型凸模座(17)锁紧连接;所述压料成形模块包括压料弹簧(23)、斜楔(22)、压料杆(21)、成型复位弹簧(19)和成型凸模(18);所述压料弹簧(23)与所述压料弹簧套(24)匹配,所述成型限位块(20)上设置与所述压料杆(21)匹配的通孔,所述压料杆(21)贯穿所述通孔,且所述压料杆(21)的顶端与压料弹簧(23)接触,每对成型凸模(18)设置在所述成型凸模座(17)上且相对压料杆(21)对称设置,且所述成型凸模(18)与所述成型限位块(20)之间设置成型复位弹簧(19);成型单元中除斜楔(22)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4)上,剩余装置均设置在上卸料板(7)上;所述下模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鸿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