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智能光伏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1675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0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智能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板、本体、中控机构、收放机构和底座,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第一支座,收放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二支座、第三支座和第二电机,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该可调节的智能光伏发电装置中,通过第一电机控制的角度的调节,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发电效率;第二电机控制第三支座在底座上移动,则第三支座就会控制第二连接杆发生角度的倾斜,实现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了装置的收放功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工作电源电路中,以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作为受控功率开关元件,从而降低了电路的压降和功耗,提高了装置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智能光伏发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智能光伏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在这里,主要是对太阳能发电板进行研究。在现有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中,太阳能发电板都是平面的,对于太阳能的吸收效率不高,随后有部分的太阳能发电板是曲面,但是由于其结构固定,无法很好的适用在全球各地,从而影响了装置的适用范围,而且,由于现有的装置结构都是固定不变的,在对装置进行收放的时候,需要对各部件进行拆卸,这样大大提高了劳动力;不仅如此,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工作电源电路来给装置内各部件提供电能,但是由于现有的工作电源电路来进行电压调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二极管来实现控制,而二极管的压降和导通电阻较高,从而提高了工作电源的能耗,降低了装置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智能光伏发电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的智能光伏发电装置,包括两个太阳能发电板、本体、中控机构、收放机构和底座,所述太阳能发电板设置在本体的上方,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本体的一侧,所述本体通过收放机构与底座传动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和收放机构均与中控机构电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的下方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太阳能发电板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与本体传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太阳能发电板一侧的驱动组件和设置在太阳能发电板另一侧的第一支座,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上设有销轴,所述太阳能发电板通过销轴与第一支座铰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本体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太阳能发电板电连接,所述第一支座位于本体的中部;其中,根据装置位于地球的纬度,能够计算处太阳能发电板距离太阳的角度和距离,此时,通过第一电机控制太阳能发电板的一端的升降,同时太阳能发电板的另一端就会与第一支座发生转动,实现了对太阳能发电板的角度的调节;从而两个太阳能发电板就能够形成一个大的,而且具有焦距的太阳能发电板,焦距的位置位于太阳处,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发电效率。所述收放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二支座、第三支座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交叉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二支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本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三支座铰接,所述第二支座设置在本体的下方且与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设置在底座的上方且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且与第三支座传动连接;其中,当需要对装置进行收放的时候,此时,第二电机就会控制第三支座在底座上移动,则第三支座就会控制第二连接杆发生角度的倾斜,则就会带动第一连接杆发生角度倾斜,使得第二支座上本体的下方发生移动,从而实现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高度的调节,实现了本体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装置的收放功能。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固定机构和中控组件,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面板的一侧,所述中控组件设置在面板的内部;其中,面板通过固定机构能够与本体连接,实现了面板的易拆装的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电能转换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电能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感、二极管、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LTC1148HVIS-5,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端和集成电路的第十二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分别与第五电容和第二电阻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八端分别与电感和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容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接地,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电感、第二电阻和第五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其中,中央控制模块,用来控制装置内的各个模块智能化运行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不仅是PLC,还可以是单片机,从而提高了装置运行的智能化;电能转换模块,是用来进行电能转换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将太阳能发电板接收到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实现了装置的太阳能发电的功能;电机控制模块,用来控制电机工作的模块,在这里,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实现了太阳能发电板的角度的调节,通过控制第二电机,实现了装置的收放;无线通讯模块,通过与外部通讯终端进行远程无线连接,从而实现了数据交换,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装置的远程监控;显示控制模块,用来控制显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控制显示界面显示装置的相关工作信息,提高了装置工作的可靠性;按键控制模块,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用来对用户对装置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用来进行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对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指示,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工作电源模块,用来装置提供稳定工作电压的模块。在工作电源电路中,以集成电路为主组成了降压直流变换电源。集成电路控制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的导通,实现了对输出电压的调节,从而实现了电源电压的稳定输出,该电路中,以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为电压型晶体管,其具有压降低功耗低的特点)作为受控功率开关元件,代替外接肖基特续流二极管,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电路的压降和功耗,提高了电源的变换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价值,同时的二极管起到了限流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电路的可靠性,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具体的,固定杆插入到本体的内部,同时通过限位单元实现了对面板的限位,从而实现了面板的易拆装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和限位单元,所述固定杆固定在面板的一侧,所述限位单元轴向均匀设置在固定杆的外周,所述本体的内部与限位单元对应的位置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单元匹配。具体的,当固定杆插入到本体的内部的时候,钢珠就会被本体的内壁压迫在外壳的内部,同时弹簧给钢珠反向作用力,移动到指定位置以后,钢珠就会被弹簧弹出,陷入到限位槽内,实现了对固定杆的可靠限位,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外壳、钢珠和弹簧,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凹槽,所述钢珠设置在凹槽的槽口,所述钢珠通过弹簧与凹槽的底部连接。具体的,所述钢珠的移动方向与弹簧的伸缩方向一致。具体的,所述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具体的,为了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所述面板上设有显示界面,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调节的智能光伏发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的智能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太阳能发电板、本体、中控机构、收放机构和底座,所述太阳能发电板设置在本体的上方,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本体的一侧,所述本体通过收放机构与底座传动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和收放机构均与中控机构电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的下方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太阳能发电板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与本体传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太阳能发电板一侧的驱动组件和设置在太阳能发电板另一侧的第一支座,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上设有销轴,所述太阳能发电板通过销轴与第一支座铰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本体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太阳能发电板电连接,所述第一支座位于本体的中部;所述收放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二支座、第三支座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交叉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二支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本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三支座铰接,所述第二支座设置在本体的下方且与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设置在底座的上方且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且与第三支座传动连接;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固定机构和中控组件,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面板的一侧,所述中控组件设置在面板的内部;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电能转换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电能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感、二极管、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LTC1148HVIS‑5,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端和集成电路的第十二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分别与第五电容和第二电阻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八端分别与电感和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容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接地,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电感、第二电阻和第五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智能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太阳能发电板、本体、中控机构、收放机构和底座,所述太阳能发电板设置在本体的上方,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本体的一侧,所述本体通过收放机构与底座传动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和收放机构均与中控机构电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的下方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太阳能发电板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与本体传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太阳能发电板一侧的驱动组件和设置在太阳能发电板另一侧的第一支座,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上设有销轴,所述太阳能发电板通过销轴与第一支座铰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本体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太阳能发电板电连接,所述第一支座位于本体的中部;所述收放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二支座、第三支座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交叉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二支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本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三支座铰接,所述第二支座设置在本体的下方且与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设置在底座的上方且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且与第三支座传动连接;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固定机构和中控组件,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面板的一侧,所述中控组件设置在面板的内部;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电能转换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电能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感、二极管、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LTC1148HVIS-5,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清
申请(专利权)人:安溪县智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