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喷雾式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8042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2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喷雾式鞋,该鞋从下往上依次为鞋底盒、鞋底、鞋帮;所述鞋底盒外套于鞋底,第一鞋底与第二鞋底之间设有导液空间,液体囊通过喷液装置与导液空间连接;第一鞋底前端设有汇流槽,汇流槽通过导液槽与导液空间连接,导液槽上设有操作杆槽,操作杆槽内有操作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鞋底挤压储液空间的液体通过喷液装置产生喷雾状液体流入导液槽最后流入汇流槽对脚趾和脚趾间部位进行杀菌,通过红外矿化球和负离子球来实现对脚的保健功能,通过能量球和红外矿化球实现对水流的加压、整流作用,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和调节液体的流量,通过导液空间对喷液装置喷出的液体进行引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喷雾式鞋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喷雾式鞋领域,具体是通过高压将消毒液水压成喷雾状,对鞋进行消毒,尤其针对脚气鞋。
技术介绍
目前的鞋一般没有消毒功能,即使有消毒功能也因为鞋不具有实用性而不被广泛生产。在全世界,有很大一定数量的人有香港脚,患有脚气。这样导致了他们不仅不能穿不透气的鞋也在别人面前增加了心理压力,严重的造成了心理问题。此外,当脚患有脚气时需要在固定的地方长时间的浸泡相关的液体进行消毒,但是对于那些工作繁忙的人来说这样很不方便。就相关技术而言还没有涉及到可以实现控制泡脚功能且能正常走路的鞋。针对目前的现状,专利技术为一适合室内使用,休闲时穿的鞋,此外该鞋还可以作为保健鞋等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喷雾式鞋,具体是通过鞋底挤压液体囊的液体通过喷液装置产生喷雾状液体流入导液槽最后流入汇流槽,通过红外矿化球和负离子球来实现对保健功能,通过能量球和红外矿化球实现对水流的加压、整流作用,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和调节液体的流量,通过导液空间对喷液装置喷出的液体进行引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喷雾式鞋,该鞋包括鞋帮、鞋底盒、储液空间、液体囊、液体囊圆孔、注液孔、橡胶塞、旋盖、第一鞋底、第二鞋底、第三鞋底、喷液装置、第一网板、第二网板、第三网板、第一喷液部分、第二喷液部分、能量球、红外矿化球、网孔、导液槽、汇流槽、滑槽、控制开关、操作手柄、操作杆、滑块、连接机构、操作杆槽、转动圆弧、导液空间;该鞋从下往上依次为鞋底盒、鞋底、鞋帮;所述鞋底盒外套于鞋底,其形状和鞋底一致,各尺寸略大于鞋底,鞋底盒通过连接部分与鞋帮相连并可以与鞋底发生相对上下运动,鞋底由下往依次为第三鞋底、第二鞋底、第一鞋底,鞋底盒内设有液体囊,第一鞋底与第二鞋底之间设有导液空间,液体囊通过喷液装置与导液空间连接;第一鞋底前端设有汇流槽,汇流槽通过导液槽与导液空间连接,导液槽上设有操作杆槽,操作杆槽内有操作杆;在鞋底盒上有注液孔,注液孔通过橡胶塞和旋盖密封,在鞋底盒底部具有防滑条纹,在鞋底盒和鞋底之间构成的空间为储液空间,在储液空间内有具有弹性的液体囊;所述注液孔半径不超过5mm,呈圆台状,外部有螺纹,通过注液孔可以向储液空间添加液体,呈圆台状的橡胶塞和具有内螺纹的旋盖与注液孔相匹配;所述液体囊采用弹性塑料,当不受外力压缩或外力较小时液体囊中为负压状态能够瞬间通过汇流槽与外部空气接触产生的回流效应恢复之前的状态,液体囊通过连接部分与注液孔相连,通过连接部分将位于喷液装置正下方的液体囊圆孔和第三鞋底底部相连并使喷液装置部分内含于液体囊中;所述鞋底分为第一鞋底、第二鞋底、第三鞋底,第一鞋底位于鞋底上部,厚度4-6mm,第三鞋底位于鞋底底部,第二鞋底位于第一鞋底和第三鞋底之间,各鞋底之间相连的材料可选用树脂涂敷膜,其将第一鞋底、第二鞋底和第三鞋底连接为一个整体,其中第二鞋底和第三鞋底性能相同,厚度不超过15mm,在鞋底足弓位置设置有两个喷液装置;所述鞋底足弓位置定义为对应着人的脚掌脚弓位置;所述喷液装置呈圆柱状,贯穿于第二鞋底和第三鞋底且都由第一喷液部分、第二喷液部分构成;所述第一喷液部分的上下两个表面安装有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其中第一网板和导液槽底部持平,在第一喷液部分安装有能量球;所述第二喷液部分的上下两个表面安装有第二网板和第三网板,第三网板超出第三鞋底下表面,尺寸不大于3mm,在第二喷液部分安装有红外矿化球;所述第一网板、第二网板、第三网板中间的网孔为圆形孔,第一网板的网孔半径<第二网板的网孔半径<第三网板的网孔半径;所述导液槽、滑槽位于第二鞋底,汇流槽位于第一鞋底和第二鞋底,导液槽共有两条为第二鞋底上表面的凹槽深度为5.5mm,滑槽为长条形凹槽深度2mm位于导液槽底部并与导液槽平行,喷液装置流出的液体通过导液槽汇聚到汇流槽;所述有两条导液槽分别连接了两个喷液装置,槽底与第一网板持平,在导液槽内表面镶嵌有小颗粒负离子球,液体顺着导液槽流入位于五个脚趾下方的汇流槽;所述汇流槽在位于第二鞋底上的深度6mm且贯穿于第一鞋底即汇流槽总深度11mm,其内表面镶嵌有小颗粒负离子球;所述导液空间在喷液装置和导液槽的正上方,为第一鞋底和第二鞋底之间的空气腔,其在第一鞋底的投影和喷液装置及与喷液装置相连的部分导液槽在第一鞋底的投影完全重合,所述部分导液槽的长度比喷液装置前沿到操作杆槽的距离少但不超过5mm,其中部分导液槽正上方的导液空间上表面为水平面,喷液装置正上方的导液空间上表面为椭圆倾斜面,该椭圆倾斜面可以根据光的反射性原理将喷液装置喷出的液体引入导液槽中;所述控制开关位于第一鞋底和第二鞋底之间由操作手柄、操作杆、滑块、连接机构、操作杆槽组成用于控制调节液体流量,其中所述操作杆槽半径2.5mm;所述控制开关位于距离鞋尖1/3总鞋长的纵向水平位置,其各机构的连接和作用为操作手柄位于鞋底外部与操作杆相连,操作杆通过连接机构与滑块相连,滑块内含于导液槽其高度尺寸比导液槽深度略小但不超过0.5mm,滑块下端圆柱状凸起部分可在滑槽内做径向运动,从而可以实现滑块的转动,在操作手柄正下方安装有一可绕鞋底做旋转运动的转动圆弧;所述转动圆弧宽度比操作杆被拉出最大长度的小但不超过1.5mm,转动圆弧下方部分的高度不小于10mm。所述鞋底盒由硬性材料制成如硬质橡胶,注液孔的材料为硬质塑料。储液空间的高度不小于10mm。所述液体囊与注液孔、第三鞋底底部的连接部分为具有弹性的材料如微纤维材料或纺织材料制成。所述喷液装置的柱状体外壳由硬质塑料制成,网板采用聚酯隔网材料制成的过滤网,网板与柱状体外壳之间的连接处材料和喷液装置与导液槽、第三鞋底底部的连接处材料采用树脂涂敷膜。所述能量球为电气石能量球尺寸较大,要大于所接触的网板网孔的大小,且网板的直径至少要大于6个能量球的直径,这样才有液体能够喷出。能量球总体积占所在第一喷液部分的空间三分之一。所述红外矿化球尺寸大于所接触的网板网孔的大小,且网板的直径至少要大于10个红外矿化球的直径,这样才有液体能够喷出。红外矿化球总体积占所在第二喷液部分的空间三分之一。所述红外矿化球的尺寸小于能量球的。所述导液槽和汇流槽表面上涂了一层聚氨酯可以防止液体扩散、流失。所述操作手柄、滑块、连接机构可选用硬性材料制成如硬质塑料,操作杆可选用金属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鞋底挤压储液空间的液体通过喷液装置产生喷雾状液体流入导液槽最后流入汇流槽对脚趾和脚趾间部位进行杀菌,通过红外矿化球和负离子球来实现对脚的保健功能,通过能量球和红外矿化球实现对水流的加压、整流作用,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和调节液体的流量,通过导液空间对喷液装置喷出的液体进行引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喷雾式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喷雾式鞋的第二、三鞋底及其相关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喷雾式鞋的鞋底盒、储液空间、液体囊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喷雾式鞋的第一鞋底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喷雾式鞋的第一鞋底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喷雾式鞋的喷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喷雾式鞋的部分喷液装置剖面和网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喷雾式鞋的控制开关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喷雾式鞋的橡胶塞、旋盖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喷雾式鞋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喷雾式鞋,其特征在于:该鞋包括鞋帮(1)、鞋底盒(21)、储液空间(22)、液体囊(23)、液体囊圆孔(231)、注液孔(31)、橡胶塞(32)、旋盖(33)、第一鞋底(41)、第二鞋底(42)、第三鞋底(43)、喷液装置(5)、第一网板(511)、第二网板(512)、第三网板(513)、第一喷液部分(52)、第二喷液部分(53)、能量球(521)、红外矿化球(531)、网孔(54)、导液槽(61)、汇流槽(62)、滑槽(63)、控制开关(7)、操作手柄(71)、操作杆(72)、滑块(73)、连接机构(74)、操作杆槽(75)、转动圆弧(8)、导液空间(9);该鞋从下往上依次为鞋底盒、鞋底、鞋帮;所述鞋底盒(21)外套于鞋底,其形状和鞋底一致,各尺寸略大于鞋底,鞋底盒(21)通过连接部分与鞋帮(1)相连并可以与鞋底发生相对上下运动, 鞋底由下往依次为第三鞋底、第二鞋底、第一鞋底,鞋底盒内设有液体囊(23),第一鞋底与第二鞋底之间设有导液空间(9),液体囊(23)通过喷液装置(5)与导液空间(9)连接;第一鞋底前端设有汇流槽(62),汇流槽(62)通过导液槽(61)与导液空间(9)连接,导液槽(61)上设有操作杆槽(75),操作杆槽(75)内有操作杆(72);在鞋底盒(21)上有注液孔(31),注液孔(31)通过橡胶塞(32)和旋盖(33)密封,在鞋底盒(21)底部具有防滑条纹,在鞋底盒(21)和鞋底之间构成的空间为储液空间(22),在储液空间(22)内有具有弹性的液体囊(23);所述注液孔(31)半径不超过5mm,呈圆台状,外部有螺纹,通过注液孔(31)可以向储液空间(22)添加液体,呈圆台状的橡胶塞(32)和具有内螺纹的旋盖(33)与注液孔(31)相匹配;所述液体囊(23)采用弹性塑料,当不受外力压缩或外力较小时液体囊(23)中为负压状态能够瞬间通过汇流槽(62)与外部空气接触产生的回流效应恢复之前的状态,液体囊(23)通过连接部分与注液孔(31)相连,通过连接部分将位于喷液装置(5)正下方的液体囊圆孔(231)和第三鞋底(43)底部相连并使喷液装置(5)部分内含于液体囊(23)中;所述鞋底分为第一鞋底(41)、第二鞋底(42)、第三鞋底(43),第一鞋底(41)位于鞋底上部,厚度4‑6mm,第三鞋底(43)位于鞋底底部,第二鞋底(42)位于第一鞋底(41)和第三鞋底(43)之间,各鞋底之间相连的材料可选用树脂涂敷膜,其将第一鞋底(41)、第二鞋底(42)和第三鞋底(43)连接为一个整体,其中第二鞋底(42)和第三鞋底(43)性能相同,厚度不超过15mm,在鞋底足弓位置设置有两个喷液装置(5);所述鞋底足弓位置定义为对应着人的脚掌脚弓位置;所述喷液装置(5)呈圆柱状,贯穿于第二鞋底(42)和第三鞋底(43)且都由第一喷液部分(52)、第二喷液部分(53)构成;所述第一喷液部分(52)的上下两个表面安装有第一网板(511)和第二网板(512),其中第一网板(511)和导液槽(61)底部持平,在第一喷液部分(52)安装有能量球(521);所述第二喷液部分(53)的上下两个表面安装有第二网板(512)和第三网板(513),第三网板(513)超出第三鞋底(43)下表面,尺寸不大于3mm,在第二喷液部分(53)安装有红外矿化球(531);所述第一网板(511)、第二网板(512)、第三网板(513)中间的网孔(54)为圆形孔,第一网板(511)的网孔(54)半径<第二网板(512)的网孔(54)半径<第三网板(513)的网孔(54)半径;所述导液槽(61)、滑槽(63)位于第二鞋底(42),汇流槽(62)位于第一鞋底(41)和第二鞋底(42),导液槽(61)共有两条为第二鞋底(42)上表面的凹槽深度为5.5mm,滑槽(63)为长条形凹槽深度2mm位于导液槽(61)底部并与导液槽(61)平行,喷液装置(5)流出的液体通过导液槽(61)汇聚到汇流槽(62);所述有两条导液槽(61)分别连接了两个喷液装置(5),槽底与第一网板(511)持平,在导液槽(61)内表面镶嵌有小颗粒负离子球,液体顺着导液槽(61)流入位于五个脚趾下方的汇流槽(62);所述汇流槽(62)在位于第二鞋底(42)上的深度6mm且贯穿于第一鞋底(41)即汇流槽总深度11mm,其内表面镶嵌有小颗粒负离子球;所述导液空间(9)在喷液装置(5)和导液槽(61)的正上方,为第一鞋底(41)和第二鞋底(42)之间的空气腔,其在第一鞋底(41)的投影和喷液装置(5)及与喷液装置(5)相连的部分导液槽(61)在第一鞋底(41)的投影完全重合,所述部分导液槽(61)的长度比喷液装置(5)前沿到操作杆槽(75)的距离少但不超过5mm,其中部分导液槽(61)正上方的导液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喷雾式鞋,其特征在于:该鞋包括鞋帮(1)、鞋底盒(21)、储液空间(22)、液体囊(23)、液体囊圆孔(231)、注液孔(31)、橡胶塞(32)、旋盖(33)、第一鞋底(41)、第二鞋底(42)、第三鞋底(43)、喷液装置(5)、第一网板(511)、第二网板(512)、第三网板(513)、第一喷液部分(52)、第二喷液部分(53)、能量球(521)、红外矿化球(531)、网孔(54)、导液槽(61)、汇流槽(62)、滑槽(63)、控制开关(7)、操作手柄(71)、操作杆(72)、滑块(73)、连接机构(74)、操作杆槽(75)、转动圆弧(8)、导液空间(9);该鞋从下往上依次为鞋底盒、鞋底、鞋帮;所述鞋底盒(21)外套于鞋底,其形状和鞋底一致,各尺寸略大于鞋底,鞋底盒(21)通过连接部分与鞋帮(1)相连并可以与鞋底发生相对上下运动,鞋底由下往依次为第三鞋底、第二鞋底、第一鞋底,鞋底盒内设有液体囊(23),第一鞋底与第二鞋底之间设有导液空间(9),液体囊(23)通过喷液装置(5)与导液空间(9)连接;第一鞋底前端设有汇流槽(62),汇流槽(62)通过导液槽(61)与导液空间(9)连接,导液槽(61)上设有操作杆槽(75),操作杆槽(75)内有操作杆(72);在鞋底盒(21)上有注液孔(31),注液孔(31)通过橡胶塞(32)和旋盖(33)密封,在鞋底盒(21)底部具有防滑条纹,在鞋底盒(21)和鞋底之间构成的空间为储液空间(22),在储液空间(22)内有具有弹性的液体囊(23);所述注液孔(31)半径不超过5mm,呈圆台状,外部有螺纹,通过注液孔(31)可以向储液空间(22)添加液体,呈圆台状的橡胶塞(32)和具有内螺纹的旋盖(33)与注液孔(31)相匹配;所述液体囊(23)采用弹性塑料,当不受外力压缩或外力较小时液体囊(23)中为负压状态能够瞬间通过汇流槽(62)与外部空气接触产生的回流效应恢复之前的状态,液体囊(23)通过连接部分与注液孔(31)相连,通过连接部分将位于喷液装置(5)正下方的液体囊圆孔(231)和第三鞋底(43)底部相连并使喷液装置(5)部分内含于液体囊(23)中;所述鞋底分为第一鞋底(41)、第二鞋底(42)、第三鞋底(43),第一鞋底(41)位于鞋底上部,厚度4-6mm,第三鞋底(43)位于鞋底底部,第二鞋底(42)位于第一鞋底(41)和第三鞋底(43)之间,各鞋底之间相连的材料可选用树脂涂敷膜,其将第一鞋底(41)、第二鞋底(42)和第三鞋底(43)连接为一个整体,其中第二鞋底(42)和第三鞋底(43)性能相同,厚度不超过15mm,在鞋底足弓位置设置有两个喷液装置(5);所述鞋底足弓位置定义为对应着人的脚掌脚弓位置;所述喷液装置(5)呈圆柱状,贯穿于第二鞋底(42)和第三鞋底(43)且都由第一喷液部分(52)、第二喷液部分(53)构成;所述第一喷液部分(52)的上下两个表面安装有第一网板(511)和第二网板(512),其中第一网板(511)和导液槽(61)底部持平,在第一喷液部分(52)安装有能量球(521);所述第二喷液部分(53)的上下两个表面安装有第二网板(512)和第三网板(513),第三网板(513)超出第三鞋底(43)下表面,尺寸不大于3mm,在第二喷液部分(53)安装有红外矿化球(531);所述第一网板(511)、第二网板(512)、第三网板(513)中间的网孔(54)为圆形孔,第一网板(511)的网孔(54)半径<第二网板(512)的网孔(54)半径<第三网板(513)的网孔(54)半径;所述导液槽(61)、滑槽(63)位于第二鞋底(42),汇流槽(62)位于第一鞋底(41)和第二鞋底(42),导液槽(61)共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国良朱正清田岗王小明郭慧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