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web请求动静态资源分离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3658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web请求动静态资源分离技术,该系统包括配电自动化服务器、GIS系统、EMS系统;其中,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用于从GIS系统获取配网图模信息;从EMS获取主网模型,对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进行拼接,对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的流量进行动态变化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充分考虑了上层主网的安全运行,兼顾下层子网所具备的无功调控能力和有功负荷水平,解决了上下层电网无功/电压调控可能出现的失配问题,进一步提高电网的电压质量。

A dynamic and static resource separ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Web reques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eb request separ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static and dynamic resource, the system includes a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erver, GIS system and EMS system; wherein, the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erver, used to obtai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formation from the GIS system; access network model from the EMS, the network model and the network model splicing the dynamic change of management, the network model and the distribution model of traffic.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fully considered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upper gri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ower subnet with reactive power control and load level, solve the upper and lower grid possible power / voltage control mismatch problem, further improve the voltage quality of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web请求动静态资源分离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网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web请求动静态资源分离技术。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配网系统中,我国配电自动化的技术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而真正开展试点项目和较大范围内的工程化实施是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配电一次设备、配电自动化终端和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制造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为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设备基础。配电网分析与优化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城乡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网架结构趋于合理,这为进一步发挥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提供了条件。当前,电压自动控制(AVC)系统已经是解决无功/电压调控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电网无功分布的重新调整,保证电网运行在一个更安全、更经济的状态,而在AVC实现过程中,全网无功优化是核心和基础.一般的基于AVC系统实现无功优化的技术,在实际运行中,AVC控制参数的制定是依据相关导则规定和凭借专家经验直接下发,这种尽管一定程度上反应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然而,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专家经验主观性的固有局限,依据历史运行数据和专家经验直接下发的方式,已经落后于电网的发展状况,无法定量衡量受端电网的无功承受能力,并且其整定范围偏差较大,导致对电网间无功协调控制效果差,已经远远不能不适应大电网的发展趋势和负荷水平的快速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配电自动化服务器对配网的流量数据进行监视,提高监控效率的智能电网用关口流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用关口流量控制系统,包括配电自动化服务器、GIS系统、EMS系统;其中,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用于从GIS系统获取配网图模信息;从EMS获取主网模型,对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进行拼接,对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的流量进行动态变化管理,根据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建立完整的配网分析应用模型;其中,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与所述GIS系统、所述EMS系统的图模交换通过信息交换总线实现;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通过所述GIS系统对10kV配网图模数据进行维护,所述GIS系统导出配网的模型以及与所述模型相关的图形,通过所述信息交换总线接收来自所述GIS系统导出的配网的模型以及与所述模型相关的图形,并将所述配网的模型以及与所述模型相关的图形转换到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上;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通过所述EMS系统导出所述配网的模型以及与所述配网的模型相关的图形,通过所述信息交换总线接收从所述EMS导出的上级电网图模信息;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通过信息交换总线获取10kV配网图模数据和主网图模数据,在图模库一体化平台上实现馈线模型与站内模型拼接。进一步的,所述信息交换总线上设置一保护层,在所述保护层的表面喷涂抗腐蚀涂层,所述抗腐蚀涂层包括粘结底层和抗氧化表面层,其中所述粘结底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镍3-5份,铝1-2份,二氧化硅1-4份,氧化硼1-2份,钴2-5份,铬1-2份,锌1-3份,铜1-2份的合金粉末,所述粘结底层的涂层厚度0.1-0.5mm;抗氧化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采用重量成分镍钼8-12份,铬2-4份,硅3-5份,铁1-2份,镍2-4份,碳0.02-0.05份,硫0.01-0.03份,磷0.01-0.05份,钴2-5份,二氧化硅1-2份,氧化铝1-2份,钇1-3份,钨1-4份,钒1-2份的合金粉末,所述涂层厚度0.2-0.5mm。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底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镍4份,铝1.5份,二氧化硅2份,氧化硼1.5份,钴4份,铬1.5份,锌2份,铜1.5份的合金粉末,所述粘结底层的涂层厚度0.3mm;抗氧化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采用重量成分镍钼10份,铬3份,硅4份,铁1.5份,镍3份,碳0.04份,硫0.02份,磷0.03份,钴3份,二氧化硅1.5份,氧化铝1.5份,钇2份,钨2份,钒1.5份的合金粉末,所述涂层厚度0.3mm。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web请求动静态资源分离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配电自动化服务器从GIS系统获取配网图模信息,并根据电网的潮流计算数据和约束条件,获取上游关口下送的总有功功率与对应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之间的关系曲线;(2)配电自动化服务器从EMS获取主网模型;(3)实时监测上层主网中的各台变压器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并根据所述关系曲线计算各个变电站的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4)根据所述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计算下游关口的协调功率因数限值;(5)根据所述电网下游关口的功率因数限值更新AVC系统的控制参数,并依据所述控制参数调控电网关口的无功功率;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对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进行拼接,对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的流量进行动态变化管理,根据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建立完整的配网分析应用模型;其中,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与所述GIS系统、所述EMS系统的图模交换通过信息交换总线实现;获取关系曲线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S101,建立上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的第一数学模型;其中,所述第一数学模型包括公式:minf(Q1G,T1K,Q1C)=Fmin.0s.t.h(Q1G,T1K,Q1C)=0式中,Fmin.0为目标函数,Q1G、T1K、Q1C为上层主网变电站的控制变量,其中Q1G表示发电机的无功出力矢量,T1K表示各台变压器抽头档位矢量,Q1C为各台变压器的无功补偿矢量;V1B和Q1Z是状态变量,其中V1B表示上层主网变电站各母线的电压幅值矢量,Q1Z为虚拟电源未安排无功出力矢量;下标L和H分别表示相应变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步骤S102,根据第一数学模型,计算上层主网向下层子网输送不同的有功功率时,对应上游关口的平均功率因数限值;步骤S103,根据所述平均功率因数限值拟合出上层主网向下层子网输送的总有功功率与对应的上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之间的关系曲线;步骤(3)所述实时监测上层主网中的各台变压器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并根据所述关系曲线计算各个变电站的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计算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S201,分别监测上层主网中各台变压器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并计算总有功功率,根据所述关系曲线得到与该总有功功率对应的上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步骤S202,根据所述监测的上层主网中各台变压器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获取上层主网中变电站中压侧下送的平均有功功率和最大有功功率;步骤S203,根据所述平均有功功率和最大有功功率对所述各个变电站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进行线性化处理,获取上层主网中各个变电站对应的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其中,所述线性化处理的过程包括公式:式中,P为变电站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cosθ1为上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Pav为变电站中压侧下送的平均有功功率,Pmax为变电站中压侧下送的最大有功功率,cosθh为中压侧负荷最重的变电站所允许下送的最低功率因数,cosθ是上游关口的协调功率因数限值;步骤(4)所述根据所述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计算下游关口的协调功率因数限值;计算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S301,建立下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web请求动静态资源分离技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web请求动静态资源分离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电自动化服务器从GIS系统获取配网图模信息,并根据电网的潮流计算数据和约束条件,获取上游关口下送的总有功功率与对应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之间的关系曲线;(2)配电自动化服务器从EMS获取主网模型;(3)实时监测上层主网中的各台变压器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并根据所述关系曲线计算各个变电站的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4)根据所述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计算下游关口的协调功率因数限值;(5)根据所述电网下游关口的功率因数限值更新AVC系统的控制参数,并依据所述控制参数调控电网关口的无功功率;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对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进行拼接,对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的流量进行动态变化管理,根据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建立完整的配网分析应用模型;其中,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与所述GIS系统、所述EMS系统的图模交换通过信息交换总线实现;获取关系曲线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S101,建立上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的第一数学模型;其中,所述第一数学模型包括公式:min f(Q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web请求动静态资源分离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电自动化服务器从GIS系统获取配网图模信息,并根据电网的潮流计算数据和约束条件,获取上游关口下送的总有功功率与对应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之间的关系曲线;(2)配电自动化服务器从EMS获取主网模型;(3)实时监测上层主网中的各台变压器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并根据所述关系曲线计算各个变电站的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4)根据所述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计算下游关口的协调功率因数限值;(5)根据所述电网下游关口的功率因数限值更新AVC系统的控制参数,并依据所述控制参数调控电网关口的无功功率;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对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进行拼接,对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的流量进行动态变化管理,根据所述主网模型与所述配网模型建立完整的配网分析应用模型;其中,所述配电自动化服务器与所述GIS系统、所述EMS系统的图模交换通过信息交换总线实现;获取关系曲线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S101,建立上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的第一数学模型;其中,所述第一数学模型包括公式:minf(Q1G,T1K,Q1C)=Fmin.0s.t.h(Q1G,T1K,Q1C)=0式中,Fmin.0为目标函数,Q1G、T1K、Q1C为上层主网变电站的控制变量,其中Q1G表示发电机的无功出力矢量,T1K表示各台变压器抽头档位矢量,Q1C为各台变压器的无功补偿矢量;V1B和Q1Z是状态变量,其中V1B表示上层主网变电站各母线的电压幅值矢量,Q1Z为虚拟电源未安排无功出力矢量;下标L和H分别表示相应变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步骤S102,根据第一数学模型,计算上层主网向下层子网输送不同的有功功率时,对应上游关口的平均功率因数限值;步骤S103,根据所述平均功率因数限值拟合出上层主网向下层子网输送的总有功功率与对应的上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之间的关系曲线;步骤(3)所述实时监测上层主网中的各台变压器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并根据所述关系曲线计算各个变电站的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计算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S201,分别监测上层主网中各台变压器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并计算总有功功率,根据所述关系曲线得到与该总有功功率对应的上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步骤S202,根据所述监测的上层主网中各台变压器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获取上层主网中变电站中压侧下送的平均有功功率和最大有功功率;步骤S203,根据所述平均有功功率和最大有功功率对所述各个变电站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进行线性化处理,获取上层主网中各个变电站对应的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其中,所述线性化处理的过程包括公式:式中,P为变电站中压侧下送的有功功率,cosθ1为上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Pav为变电站中压侧下送的平均有功功率,Pmax为变电站中压侧下送的最大有功功率,cosθh为中压侧负荷最重的变电站所允许下送的最低功率因数,cosθ是上游关口的协调功率因数限值;步骤(4)所述根据所述上游关口协调功率因数限值计算下游关口的协调功率因数限值;计算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S301,建立下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的第二数学模型;其中,该数学模型用于根据设定的运行方式下的负荷水平,计算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下游关口的平均协调功率因数限值;所述第二数学模型包括公式:minf(Q2G,T2K,Q2C)=flmin.0s.t.h(Q2G,T2K,Q2C)=0式中,flim.0为目标函数,Q2G、T2K和Q2C为下层子网变电站的控制变量,其中Q2G表示发电机无功出力矢量,T2K表示各台变压器的抽头档位矢量,Q2C为各台变压器的无功补偿矢量,V2B和cosθ是状态变量,其中V2B表示下层子网变电站母线的电压幅值矢量,cosθ为上游关口的协调功率因数限值,c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琼琼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博远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