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3151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了全新结构设计,应用吸气装置和动力装置之间的分体式设计,基于台板(1),利用所设计各个电控伸缩杆(9),实现吸气装置相对台板(1)上下面的移动,通过台板(1)实现吸气装置的隐藏,同时,针对吸气装置,设计采用主吸气装置(3)与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组合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实现环抱式油烟收集场景,能够大大提高实际油烟收集的工作效率,如此,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现高效油烟收集排放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整体装置的隐藏,保证了外观的整洁。

Split concealed smoke collect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plit type fume collect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hidden, using a new structure design, styl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between the suction device of the power plant, based on the platen (1), the design of each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9), the relative suction device (1) on the moving platen, the platen (1) the hidden suction device and the suction device, designed by the main suction device (3) and two side suction device (4) of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alize the encircling fume collecting scen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ctual fume collection efficiency, so the design of the body hidden type fume collect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in realizing efficient fume collecting and discharging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whole hidden device, ensure clean appea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属于智能油烟排放

技术介绍
我们平时炒菜散发出的油烟是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热氧化分解产物。烹调时,油脂受热,当温度达到食用油的发烟点170℃时,出现初期分解的蓝烟雾,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分解速度加快,当温度达250℃时,出现大量油烟,并伴有刺鼻的气味,油烟粒度在0.01微米-0.3微米。因此,油烟机是厨房必不可少的厨具设备,并且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油烟机不断推出市场,不断向着更加吸力的标准迈步,但与此同时,油烟机使用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被人们所意识到,诸如原有油烟机的体积大,且经常容易撞到头,然后厂家就推出了侧壁式油烟机,但是体积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在油烟机不断改进、创新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了全新结构设计,应用吸气装置和动力装置之间的分体式设计,并结合下位隐藏式位置设计,在实现高效油烟吸收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油烟机的隐藏。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包括台板、排气管道、主吸气装置、两个侧吸气装置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控制按钮、风机、两根电控转轴、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控制按钮、风机、两根电控转轴、各个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控制模块设置于台板的下表面,控制按钮设置于台板的上表面;主吸气装置的高度和两个侧吸气装置的高度相等;主吸气装置设置内置空腔,主吸气装置的其中一表面设置贯穿其内置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分别设置内置空腔,各侧吸气装置的其中一表面分别设置贯穿其内部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分别通过电控转轴与主吸气装置上镂空结构所在面上相对的两边相活动连接,主吸气装置和两个侧吸气装置三者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各侧吸气装置分别以其所连电控转轴为轴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各侧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分别面向主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并且两个侧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随各自转动,同时与主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相贴合;台板表面设置贯穿上下面的贯通区,两个侧吸气装置同时与主吸气装置相贴合所构整体的竖直投影尺寸与该贯通区的尺寸相适应;各根电控转轴上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主吸气装置的底边相固定连接,各根电控转轴的底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台板表面贯通区的正下方,两个侧吸气装置同时与主吸气装置相贴合所构整体在各根电控转轴上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上下移动穿过台板表面的贯通区,其中,各根电控转轴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时,主吸气装置的顶面与台板上表面相平齐;各根电控转轴上伸缩杆均处于最长时,主吸气装置的底面高于台板的上表面;排气管道位于台板的下方,排气管道的其中一端分别连通主吸气装置的内置空腔和两个侧吸气装置的内置空腔,排气管道的另一端置于指定烟气排放区,风机设置于排气管道中,且风机工作的气流方向指向指定烟气排放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根电控伸缩杆均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外部供电网。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了全新结构设计,应用吸气装置和动力装置之间的分体式设计,基于台板,利用所设计各个电控伸缩杆,实现吸气装置相对台板上下面的移动,通过台板实现吸气装置的隐藏,同时,针对吸气装置,设计采用主吸气装置与两个侧吸气装置的组合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实现环抱式油烟收集场景,能够大大提高实际油烟收集的工作效率,如此,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现高效油烟收集排放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整体装置的隐藏,保证了外观的整洁;(2)本专利技术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中,针对各根电控伸缩杆,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使得本专利技术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具有高效的油烟收集排放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3)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4)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外部供电网,能够有效保证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际应用工作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台板,2.排气管道,3.主吸气装置,4.侧吸气装置,5.控制模块,6.控制按钮,7.风机,8.电控转轴,9.电控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包括台板1、排气管道2、主吸气装置3、两个侧吸气装置4和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电源、控制按钮6、风机7、两根电控转轴8、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9;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5分别为控制按钮6、风机7、两根电控转轴8、各个电控伸缩杆9进行供电;控制模块5设置于台板1的下表面,控制按钮6设置于台板1的上表面;主吸气装置3的高度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高度相等;主吸气装置3设置内置空腔,主吸气装置3的其中一表面设置贯穿其内置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4分别设置内置空腔,各侧吸气装置4的其中一表面分别设置贯穿其内部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4分别通过电控转轴8与主吸气装置3上镂空结构所在面上相对的两边相活动连接,主吸气装置3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三者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各侧吸气装置4分别以其所连电控转轴8为轴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各侧吸气装置4上的镂空结构分别面向主吸气装置3上的镂空结构,并且两个侧吸气装置4上的镂空结构随各自转动,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上的镂空结构相贴合;台板1表面设置贯穿上下面的贯通区,两个侧吸气装置4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相贴合所构整体的竖直投影尺寸与该贯通区的尺寸相适应;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主吸气装置3的底边相固定连接,各根电控转轴8的底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台板1表面贯通区的正下方,两个侧吸气装置4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相贴合所构整体在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上下移动穿过台板1表面的贯通区,其中,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时,主吸气装置3的顶面与台板1上表面相平齐;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均处于最长时,主吸气装置3的底面高于台板1的上表面;排气管道2位于台板1的下方,排气管道2的其中一端分别连通主吸气装置3的内置空腔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内置空腔,排气管道2的另一端置于指定烟气排放区,风机7设置于排气管道2中,且风机7工作的气流方向指向指定烟气排放区。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了全新结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板(1)、排气管道(2)、主吸气装置(3)、两个侧吸气装置(4)和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电源、控制按钮(6)、风机(7)、两根电控转轴(8)、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9);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5)分别为控制按钮(6)、风机(7)、两根电控转轴(8)、各个电控伸缩杆(9)进行供电;控制模块(5)设置于台板(1)的下表面,控制按钮(6)设置于台板(1)的上表面;主吸气装置(3)的高度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高度相等;主吸气装置(3)设置内置空腔,主吸气装置(3)的其中一表面设置贯穿其内置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4)分别设置内置空腔,各侧吸气装置(4)的其中一表面分别设置贯穿其内部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4)分别通过电控转轴(8)与主吸气装置(3)上镂空结构所在面上相对的两边相活动连接,主吸气装置(3)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三者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各侧吸气装置(4)分别以其所连电控转轴(8)为轴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各侧吸气装置(4)上的镂空结构分别面向主吸气装置(3)上的镂空结构,并且两个侧吸气装置(4)上的镂空结构随各自转动,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上的镂空结构相贴合;台板(1)表面设置贯穿上下面的贯通区,两个侧吸气装置(4)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相贴合所构整体的竖直投影尺寸与该贯通区的尺寸相适应;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主吸气装置(3)的底边相固定连接,各根电控转轴(8)的底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台板(1)表面贯通区的正下方,两个侧吸气装置(4)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相贴合所构整体在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上下移动穿过台板(1)表面的贯通区,其中,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时,主吸气装置(3)的顶面与台板(1)上表面相平齐;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均处于最长时,主吸气装置(3)的底面高于台板(1)的上表面;排气管道(2)位于台板(1)的下方,排气管道(2)的其中一端分别连通主吸气装置(3)的内置空腔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内置空腔,排气管道(2)的另一端置于指定烟气排放区,风机(7)设置于排气管道(2)中,且风机(7)工作的气流方向指向指定烟气排放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板(1)、排气管道(2)、主吸气装置(3)、两个侧吸气装置(4)和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电源、控制按钮(6)、风机(7)、两根电控转轴(8)、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9);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5)分别为控制按钮(6)、风机(7)、两根电控转轴(8)、各个电控伸缩杆(9)进行供电;控制模块(5)设置于台板(1)的下表面,控制按钮(6)设置于台板(1)的上表面;主吸气装置(3)的高度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高度相等;主吸气装置(3)设置内置空腔,主吸气装置(3)的其中一表面设置贯穿其内置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4)分别设置内置空腔,各侧吸气装置(4)的其中一表面分别设置贯穿其内部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4)分别通过电控转轴(8)与主吸气装置(3)上镂空结构所在面上相对的两边相活动连接,主吸气装置(3)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三者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各侧吸气装置(4)分别以其所连电控转轴(8)为轴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各侧吸气装置(4)上的镂空结构分别面向主吸气装置(3)上的镂空结构,并且两个侧吸气装置(4)上的镂空结构随各自转动,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上的镂空结构相贴合;台板(1)表面设置贯穿上下面的贯通区,两个侧吸气装置(4)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良朱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