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叠弧式鱼道及过鱼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鱼建筑物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级叠弧式鱼道及过鱼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世界各地的河流中,人们为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和供水等修建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提高水位、阻断河流,导致自然河流这个开放、连续的系统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使生活其中的鱼类生存所需的生境条件、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最终对鱼类资源产生影响。为了保护天然渔业资源、保障水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多样性,目前采取的主要修复措施是在水电水利工程中修建鱼道,帮助鱼类洄游。鱼道是在闸坝或天然障碍处为鱼类洄游而兴建的一种过鱼建筑物,是降低闸坝对鱼类生存和繁殖干扰的一种生态措施。传统的鱼道一般只适用坝高在20~25m以下的低水头水利枢纽,且鱼上溯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大能量。20世纪,世界上水头最高、长度最长的鱼道分别是美国在50年代建设的北汊坝鱼道和帕尔顿鱼道,北汊坝鱼道提升高度60m,全长2.7km;帕尔顿鱼道提升高度57.5m,全长4.8km。目前,水头最高、长度最长的鱼道是巴西2003年在巴拉那河上建成的伊泰普鱼道,上下游水头差120m,渠道的总长度约为10km。这些中、高水头水利枢纽的鱼道都依靠延长鱼道长度控制鱼道流速,使得鱼道在水利工程中所占的建设成本很高。虽然鱼闸、升鱼机等过鱼设施已经运用于中、高水头水利枢纽,但是由于鱼闸和升鱼机的运行方式与鱼类天然洄游方式差别太大,诱鱼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鱼道技术用于中、高水头水利枢纽时鱼道过长、造价过高的难题,同时,降低传统鱼道对鱼类克流能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级叠弧式鱼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梯级的鱼道单元、鱼道两翼墙(10)和控制系统(11),所述鱼道单元由底板(1)、闸门(2)、折叠板(3)、支撑架(4)、支臂(5)、支承铰(6)、启闭机(7)、钢丝绳(8)和感应器(9)组成,所述鱼道两翼墙(10)垂直固定在鱼道的左右两侧,鱼道两翼墙(10)顶端设有垂直横跨鱼道两侧的梁,梁的数量与启闭机(7)的数量相同,所述控制系统(11)布置在鱼道两翼墙(10)的外侧壁面,所述底板(1)的形状为弧形面板,相邻两个鱼道单元的底板(1)上、下端连接固定,每块底板(1)的上端两侧设有轴承座;所述闸门(2)是略小于所述底板(1)曲率的弧形面板,闸门(2)位于底板(1)上面,闸门(2)与底板(1)的宽度相同,闸门(2)的长度小于底板(1)的长度;所述折叠板(3)包括长板(31)和短板(32),所述长板(31)与短板(32)之间通过重型轴承铰链(33)相接,长板(31)与短板(32)的宽度相同;所述支撑架(4)形状为“V型”,支撑架(4)的两个上端与重型轴承铰链(33)中部相接,支撑架(4)的下端设有球型的支撑脚(41);所述支臂(5)连接在闸门(2)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叠弧式鱼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梯级的鱼道单元、鱼道两翼墙(10)和控制系统(11),所述鱼道单元由底板(1)、闸门(2)、折叠板(3)、支撑架(4)、支臂(5)、支承铰(6)、启闭机(7)、钢丝绳(8)和感应器(9)组成,所述鱼道两翼墙(10)垂直固定在鱼道的左右两侧,鱼道两翼墙(10)顶端设有垂直横跨鱼道两侧的梁,梁的数量与启闭机(7)的数量相同,所述控制系统(11)布置在鱼道两翼墙(10)的外侧壁面,所述底板(1)的形状为弧形面板,相邻两个鱼道单元的底板(1)上、下端连接固定,每块底板(1)的上端两侧设有轴承座;所述闸门(2)是略小于所述底板(1)曲率的弧形面板,闸门(2)位于底板(1)上面,闸门(2)与底板(1)的宽度相同,闸门(2)的长度小于底板(1)的长度;所述折叠板(3)包括长板(31)和短板(32),所述长板(31)与短板(32)之间通过重型轴承铰链(33)相接,长板(31)与短板(32)的宽度相同;所述支撑架(4)形状为“V型”,支撑架(4)的两个上端与重型轴承铰链(33)中部相接,支撑架(4)的下端设有球型的支撑脚(41);所述支臂(5)连接在闸门(2)与支承铰(6)之间,每个鱼道单元有两对支臂(5),两对支臂(5)分别位于闸门(2)左、右侧的边缘内,每对支臂(5)所在的平面与鱼道两翼墙(10)平行;所述支承铰(6)垂直固定于鱼道两翼墙(10)内侧,每个鱼道单元有一对支承铰(6),支承铰(6)与支臂(5)垂直;所述启闭机(7)固定于鱼道两翼墙(10)顶端的梁中部,所述钢丝绳(8)一端连接启闭机(7)、另一端连接在闸门(2)的吊点;所述感应器(9)安装在鱼道两翼墙(10)的内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叠弧式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上翘的圆弧形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叠弧式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2)的弧形面板长度是底板(1)弧形面板长度的1/2~5/6,所述闸门(2)关闭时完全位于底板(1)内,闸门(2)开启时贴着底板(1)逆时针旋转,最大旋转角度不大于闸门(2)弧形面板的弧度;所述闸门(2)设有助推板(21)和环钩(22),助推板(21)位于闸门(1)底端的中心,环钩(22)位于靠近闸门(1)顶端的两侧;所述闸门(2)在靠近顶端的弧形面板上设有若干条窄竖缝(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叠弧式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3)的长板(31)与短板(32)之间通过重型轴承铰链(33)相接,长板(31)的另一端设有转动轴(34),短板(32)的另一端设有移动轴(3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叠弧式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34)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底板(1)上端的轴承座相连;所述移动轴(35)在闸门(2)开启过程中能够卡入环钩(22),移动轴(35)在环钩(22)拉力作用下牵引折叠板(3)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级叠弧式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41)在闸门(2)开启过程中能够受到助推板(21)推力作用而移动,从而推动支撑架(4)移动支撑折叠板(3)上升并趋于水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贵文,郑青辉,戴会超,赵彬如,沈齐婷,肖柏青,王旭,梁智龙,向令,郑雅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