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污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2424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式污水泵,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支架、联轴器、轴承室、支撑筒体、泵轴、轴承、泵盖、泵体、叶轮、进水管、吸入喇叭口、搅拌器、过滤器和液位计;驱动污水泵的电机为普通干式电机;控制器通过液位计信号启动或停止干式污水泵;叶轮为双吸叶轮,提高了污水泵的流通能力;搅拌器让污水中的颗粒物和污水混合均匀,避免污泥沉淀堵塞干式污水泵吸入口。进水管一方面作为污水吸入端的输送通道,另一方面作为支点支撑整个污水泵;吸入喇叭口实现导流的作用,防止叶轮吸入口出现紊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式污水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式污水泵,特别是用于工况企业地坑水池污水排放的污水泵。
技术介绍
根据需要,工况企业设计了用于污水收集的地坑水池,例如钢铁厂中用于收集粉尘冲洗处理后的污水的污水地坑水池。为了防止污水溢出污水坑,需要在地坑水池污水积累到一定深度不定期的排出去。目前大部分采用潜水污水泵用于地坑水池污水的排放:潜水污水泵一方面一般需要底座支架固定安装,移动不方便;另一方面潜水污水泵的启动停止需要手动,需要专人值守。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干式污水泵,其进水管一方面作为输送通道,一方面作为污水泵的支撑,不用底座支架固定,移动方便。同时本技术的干式污水泵驱动电机集成了控制器,根据液位信号自动启动停止污水泵,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另外,驱动电机为普通干式电机,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式污水泵,包括:垂直设置的电机,采用作为动力源的干式电机以驱动污水泵运转;所述电机轴向设置有电机轴;连接至所述电机的控制器,用于控制污水泵启动或停止;与所述电机同轴垂直设置的泵体,所述泵体内容置有叶轮;泵轴,所述泵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轴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泵体内用于连接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套设在所述泵轴上;所述叶轮采用同时设置有上部吸入口及下部吸入口的双吸设计,以传递能量给流体;设置在所述泵体上的至少三根进水管作为污水吸入端,所述进水管的底部作为支点支撑整个污水泵,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连通至所述叶轮的上部吸入口;设置在所述泵体底部的吸入喇叭口,所述吸入喇叭口连通所述叶轮的下部吸入口以作为污水导流装置;所述泵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所述泵轴的搅拌器,以均匀混合污水和固体颗粒物避免堵塞污水泵吸入口;所述进水管的底部进水口均设置有过滤器,以过滤过大的固体颗粒物;所述泵体的排出口设置有排水管;还包括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液位计,以作为液位信号传感器。其中,至少三根所述进水管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泵体上并通过底部作为支点支撑整个污水泵。进一步的,所述泵体方的泵盖上安装有支撑筒体,所述支撑筒体上方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撑筒体与电机的电机支架,所述联轴器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内,所述液位计安装在所述支撑筒体上。其中,所述电机及电机支架安装在液位线以上,所述支撑筒体及泵体安装在液位线以下。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筒体与电机支架之间还设置有轴承室,所述轴承室内设置有套设在所述泵轴上的轴承;所述支撑筒体与泵体的泵盖连接处设置有套设在所述泵轴上的轴承。其中,所述轴承为水润滑轴承。其中,所述控制器集成设置在所述电机上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动与停止叶轮吸入口前设置了导流吸入喇叭口。其中,所述液位计包括上液位计和下液位计,所述上液位计与下液位计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并通过信号线同时连接至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液位计信号,当液位低于所述下液位计时,所述控制器发送信号以停止污水泵;当液位高于所述上液位计时,所述控制器发送信号以启动污水泵。本技术的一种干式污水泵,所述泵轴把能量从电机传递给叶轮,在叶轮作用下,污水经所述吸入喇叭口及至少三根可以形成稳定支撑的进水管吸入泵体,然后叶轮把动能传递给污水,污水的势能增加,最后经过出水管排出污水池。本技术的一种干式污水泵,其进水管一方面作为输送通道,一方面作为污水泵的支撑,不用底座支架固定,移动方便;同时,本技术的一种干式污水泵驱动电机集成了控制器,可以根据液位信号自动启动停止污水泵;另外,驱动电机为普通干式电机,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干式污水泵原理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安装基准面2.电机3.控制器4.电机支架5.联轴器6.轴承室7.支撑筒体8.泵轴9.轴承10.泵盖11.泵体12.叶轮13.吸入喇叭口14.搅拌器15.进水管16.过滤器17.出水管18.下液位计19.上液位计20.信号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图1为本技术干式污水泵结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干式污水泵包括电机2、控制器3、电机支架4、联轴器5、轴承室6、支撑筒体7、泵轴8、轴承9、泵盖10、泵体11、叶轮12、吸入喇叭口13、搅拌器14、进水管15、过滤器16、出水管17、下液位计18、上液位计19和信号线20。干式污水泵由电机2通过联轴器5由泵轴8驱动叶轮12转动,把污水从吸入喇叭口13和进水管15吸入泵体11,叶轮12把动能传递给污水,让污水的势能增加,最后从出水管17排出地坑水池。安装基准面1一般与地坑水池的上基准面一致。轴承室6以上的部分在安装基准面1以上,支撑筒体7及以下的部分在安装基准面1以下。电机2为普通干式电机,由电机支架4支撑。污水泵轴8由轴承室6中安装的轴承和轴承9支撑。支撑筒体7装配在泵盖10上,支撑筒体7上设置了上下两个位置用于安装液位计,上液位计19和下液位计18。电机2上装配的控制器3通过信号线20接收来自液位计的信号,启动或停止电机。当液面高于上液位计19的位置时,干式污水泵启动把污水排出地坑水池,当液面低于下液位计18的位置时,干式污水泵停止工作,当污水积累到到超过上液位计19的位置时重新启动,执行污水排放。叶轮12装配在泵轴8上并容置在泵体11中,叶轮12为双吸叶轮设计,可以提高干式污水泵的流通能力。干式污水泵进水管15前安装有过滤器16,防止大的颗粒物进入污水泵,干式污水泵设计了三条进水管15作为污水的输送通道,三条进水管15的底部确定一个平面,进水管15的另外一个功能是支撑整个干式污水泵。起到导流作用的吸入喇叭口13装配在泵体11上,在污水进入吸入喇叭口13的前端设计了搅拌器14,搅拌器让污水中的颗粒物和污水混合均匀,避免污泥沉淀堵塞干式污水泵吸入口,把污水通过出水管17排出地坑水池。干式污水泵工作过程中,由电机2驱动泵轴8带动叶轮12高速旋转,一部分污水从进水管15进入叶轮12的上部吸入口,一部分污水经过吸入喇叭口13导流后进入12叶轮的下部吸入口,通过双吸设置的叶轮12把动能传递给污水,增加污水的势能,把污水排出地坑水池。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干式污水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式污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设置的电机,采用作为动力源的干式电机以驱动污水泵运转;所述电机轴向设置有电机轴;连接至所述电机的控制器,用于控制污水泵启动或停止;与所述电机同轴垂直设置的泵体,所述泵体内容置有叶轮;泵轴,所述泵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轴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泵体内用于连接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套设在所述泵轴上;所述叶轮采用同时设置有上部吸入口及下部吸入口的双吸设计,以传递能量给流体;设置在所述泵体上的至少三根进水管作为污水吸入端,所述进水管的底部作为支点支撑整个污水泵,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连通至所述叶轮的上部吸入口;设置在所述泵体底部的吸入喇叭口,所述吸入喇叭口连通所述叶轮的下部吸入口以作为污水导流装置;所述泵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所述泵轴的搅拌器,以均匀混合污水和固体颗粒物避免堵塞污水泵吸入口;所述进水管的底部进水口均设置有过滤器,以过滤过大的固体颗粒物;所述泵体的排出口设置有排水管;还包括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液位计,以作为液位信号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污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设置的电机,采用作为动力源的干式电机以驱动污水泵运转;所述电机轴向设置有电机轴;连接至所述电机的控制器,用于控制污水泵启动或停止;与所述电机同轴垂直设置的泵体,所述泵体内容置有叶轮;泵轴,所述泵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轴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泵体内用于连接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套设在所述泵轴上;所述叶轮采用同时设置有上部吸入口及下部吸入口的双吸设计,以传递能量给流体;设置在所述泵体上的至少三根进水管作为污水吸入端,所述进水管的底部作为支点支撑整个污水泵,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连通至所述叶轮的上部吸入口;设置在所述泵体底部的吸入喇叭口,所述吸入喇叭口连通所述叶轮的下部吸入口以作为污水导流装置;所述泵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所述泵轴的搅拌器,以均匀混合污水和固体颗粒物避免堵塞污水泵吸入口;所述进水管的底部进水口均设置有过滤器,以过滤过大的固体颗粒物;所述泵体的排出口设置有排水管;还包括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液位计,以作为液位信号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式污水泵,其特征在于,至少三根所述进水管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向前陈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