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2293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基板、支撑柱和支撑斜杆组成,所述基板为长方体结构,且一侧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为圆柱形结构,且圆柱形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孔,所述基板的四个拐角均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朝向连接台的一侧延伸出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基板、支撑柱、支撑斜杆均可拆卸,方便运输和堆放,且拆卸过程便捷,组装步骤简单,组装后形成的支撑结构稳定,多组装置可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进行横向延伸和纵向加高,能够适应多种支撑高度和横向支撑所需的长度,同时由于基板的承重面积大,使得装置本身结构稳定,承载力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新型建筑模板支撑架有节能、节材、节费、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等优势,强度大,混凝土浇注质量好,保证墙的垂直度、平整度,无需二次抹灰就能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能有效解决常规模板支护体系困扰建筑行业多年的诸多难题,落实了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在建筑结构稳定之前采取外力支撑,是建筑结构在稳固之前不会变形,然而传统的支撑装置大多结构复杂,且拆装过程较为繁琐,在组装和拆卸就浪费了大量的工时,拖慢了施工进度,且传统的支撑装置大多为钢管搭建,其承载力较小,无法使用于大型施工现场,同时,传统的支撑装置随着支撑高度的升高,支撑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都会下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门设计出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基板、支撑柱和支撑斜杆组成,所述基板为长方体结构,且一侧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为圆柱形结构,且圆柱形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孔,所述基板的四个拐角均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朝向连接台的一侧延伸出凸台,且凸台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基板的四角均设置有贯穿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台上的安装槽孔中插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同样插接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斜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斜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斜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支撑斜杆的一侧设置有对接块,所述连接台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对接孔,所述支撑柱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对接孔,所述支撑斜杆两端的对接块分别插设在第一对接孔和第二对接孔中。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和螺母连接相邻连接板上的第一连接孔进行横向延伸,多个装置主体通过锁紧螺栓和螺母连接相邻基板上的第二连接孔进行纵向升高。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贯穿的固定螺孔,且基板上位于第一对接孔的四周以及支撑柱上第二对接孔的四周均设置有固定螺孔,且通过锁紧螺丝将固定板固定在基板和支撑柱上。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台的安装槽孔内设置有内螺纹。优选的,所述基板远离连接台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基板、支撑柱、支撑斜杆均可拆卸,方便运输和堆放,且拆卸过程便捷,组装步骤简单,组装后形成的支撑结构稳定,多组装置可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进行横向延伸和纵向加高,能够适应多种支撑高度和横向支撑所需的长度,同时由于基板的承重面积大,使得装置本身结构稳定,承载力较高,支撑装置还可供操作工人当做脚手架使用,一体多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场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的支撑斜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的多组装置主体组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板、2连接台、3连接板、4第一连接孔、5第二连接孔、6支撑柱、7支撑斜杆、8固定板、9对接块、10第二对接孔、11第一对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由基板1、支撑柱6和支撑斜杆7组成,基板1为长方体结构,且一侧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连接台2,基板1远离连接台2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层,连接台2为圆柱形结构,且圆柱形结构远离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孔,基板1的四个拐角均设置有连接板3,且连接板3朝向连接台2的一侧延伸出凸台,且凸台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连接孔4,基板1的四角均设置有贯穿的第二连接孔5,连接台2上的安装槽孔中插接有支撑柱6,支撑柱6的另一端同样插接有连接台2,支撑柱6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台2的安装槽孔内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台2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斜杆7的一端,支撑斜杆7的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柱6上,支撑斜杆7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上设置有贯穿的固定螺孔,且基板1上位于第一对接孔11的四周以及支撑柱6上第二对接孔10的四周均设置有固定螺孔,且通过锁紧螺丝将固定板8固定在基板1和支撑柱6上,固定板8远离支撑斜杆7的一侧设置有对接块9,连接台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对接孔11,支撑柱6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对接孔10,支撑斜杆7两端的对接块9分别插设在第一对接孔11和第二对接孔10中,装置主体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和螺母连接相邻连接板3上的第一连接孔4进行横向延伸,多个装置主体通过锁紧螺栓和螺母连接相邻基板1上的第二连接孔5进行纵向升高。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支撑柱6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基板1的连接台2内,同时将支撑斜杆7的两端通过对接块9插接在基板1上的第一对接孔11和支撑柱6上的第二对接孔10内,并通过锁紧螺丝固定,这样就组装成单个支撑装置,多个支撑装置通过连接板3上的第一连接孔4、基板1上的第二连接孔5以及锁紧螺栓连接,可在横向进行支撑长度的延伸以及纵向的高度抬升,能够适应多种支撑高度和横向支撑所需的长度,同时由于基板的承重面积大,使得装置本身结构稳定,承载力较高,支撑装置还可供操作工人当做脚手架使用,一体多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场所。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由基板(1)、支撑柱(6)和支撑斜杆(7)组成,所述基板(1)为长方体结构,且一侧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连接台(2),所述连接台(2)为圆柱形结构,且圆柱形结构远离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孔,所述基板(1)的四个拐角均设置有连接板(3),且连接板(3)朝向连接台(2)的一侧延伸出凸台,且凸台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连接孔(4),所述基板(1)的四角均设置有贯穿的第二连接孔(5),所述连接台(2)上的安装槽孔中插接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另一端同样插接有连接台(2),所述连接台(2)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斜杆(7)的一端,所述支撑斜杆(7)的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柱(6)上,所述支撑斜杆(7)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远离支撑斜杆(7)的一侧设置有对接块(9),所述连接台(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对接孔(11),所述支撑柱(6)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对接孔(10),所述支撑斜杆(7)两端的对接块(9)分别插设在第一对接孔(11)和第二对接孔(10)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由基板(1)、支撑柱(6)和支撑斜杆(7)组成,所述基板(1)为长方体结构,且一侧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连接台(2),所述连接台(2)为圆柱形结构,且圆柱形结构远离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孔,所述基板(1)的四个拐角均设置有连接板(3),且连接板(3)朝向连接台(2)的一侧延伸出凸台,且凸台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连接孔(4),所述基板(1)的四角均设置有贯穿的第二连接孔(5),所述连接台(2)上的安装槽孔中插接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另一端同样插接有连接台(2),所述连接台(2)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斜杆(7)的一端,所述支撑斜杆(7)的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柱(6)上,所述支撑斜杆(7)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远离支撑斜杆(7)的一侧设置有对接块(9),所述连接台(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对接孔(11),所述支撑柱(6)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对接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