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两性共聚高分子互穿网络凝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21195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两性共聚高分子互穿网络凝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阿魏酸作共聚单体,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作交联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作引发剂在去离子水中进行共聚合反应得到有机两性共聚高分子第一网络凝胶;该第一网络凝胶在脱落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二甲基丙烯酸环己二醇酯和去离子水配制的水溶液中溶胀,该水溶液中的单体、交联剂经过硫酸钾、吡哆醇盐酸盐的作用发生共聚合、酯化反应,最后得到有机两性共聚高分子互穿网络凝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两性共聚高分子互穿网络凝胶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两性共聚高分子互穿网络凝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凝胶是一种特别的分散体系,高聚物分子或胶体颗粒相互联结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能吸收大量的水溶胀又不溶于水,在水中可保持一定形状,兼具固体和液体双重性质。宏观上看,高分子凝胶具有一定的形状,施加一定外力会变形,去除外力后会恢复原来形状,具有固体的粘弹性;微观上看,高分子凝胶具有三维网络结构不溶于水,三维网络分子可在水中伸展,具有液体性质。具有柔软、含水量高又有橡胶粘弹性的凝胶在环保、纺织、建材、石化、食品、农林园艺、日用化妆品等诸多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都是高分子凝胶组成,大多带有电性,如蛋白质、氨基酸。共聚两性高分子互穿网络凝胶随共聚组分的改变可得到千变万化的特异性能,特别是高含水量和分子中的电性与人体结构的相似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环境刺激响应性,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药物控释、生物传感、组织工程等领域得到了一些应用。目前有机两性共聚高分子互穿网络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单体丙烯酰胺属“致癌、致畸变、致突变”的剧毒品,交联剂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毒性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两性共聚高分子互穿网络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可密闭反应器中加入A组分和去离子水搅拌制备水溶液,控制A组分的重量浓度为28%~62%,溶液制备完成后,抽真空至相对真空度为‑0.02MPa~‑0.08MPa,通入氮气恢复反应器至常压后,在搅拌下加入由B组分和去离子水配制的水溶液,B组分的重量浓度为20%~40%,B组分的水溶液加料结束后,升温至35℃~50℃,在搅拌下加入由C组分和去离子水配制的水溶液,C组分的重量浓度为5%~15%,控制pH值为4~10,在35℃~50℃恒温,继续搅拌反应2h~3.5h,得到有机两性共聚高分子第一网络凝胶,然后进行冷却,在通入氮气下,将该第一网络凝胶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两性共聚高分子互穿网络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可密闭反应器中加入A组分和去离子水搅拌制备水溶液,控制A组分的重量浓度为28%~62%,溶液制备完成后,抽真空至相对真空度为-0.02MPa~-0.08MPa,通入氮气恢复反应器至常压后,在搅拌下加入由B组分和去离子水配制的水溶液,B组分的重量浓度为20%~40%,B组分的水溶液加料结束后,升温至35℃~50℃,在搅拌下加入由C组分和去离子水配制的水溶液,C组分的重量浓度为5%~15%,控制pH值为4~10,在35℃~50℃恒温,继续搅拌反应2h~3.5h,得到有机两性共聚高分子第一网络凝胶,然后进行冷却,在通入氮气下,将该第一网络凝胶投入装有D组分和去离子水配制的水溶液的可密闭反应器中溶胀,D组分的重量浓度为1.8%~11%,按重量计,第一网络凝胶:D组分去离子水溶液的重量比=1:(95~155),溶胀时间为2h~6h,再加入由E组分和去离子水配制的水溶液继续溶胀,E组分的重量浓度为10%~20%,溶胀时间为16h~24h,溶胀完成后,升温至75℃~95℃,控制pH值为3~7,在75℃~95℃恒温,反应4h~6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江燕妮魏玉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