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配置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9496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0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记载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配置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主控模块获取设计数据、主控模块检测网络的实际管理地址、判断交换机网络管理地址是否符合设计预期、主控模块将交换机设置为符合设计预期的网络地址以及主控模块获取交换机接口配置数据等步骤;系统包括若干个主控模块、网管型交换机以及终端设备;所述主控模块与网管型交换机相连,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管型交换机相连;所述若干个网管型交换机彼此串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达到即插即用的效果,提高了系统部署的效率、降低系统部署的人力成本;同时,无需人为干预即可实现智能化配置所有的网络地址及配置数据,且智能化程度高,为进一步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Intelligent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Etherne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and system of intelligent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d on Ethernet, including the main control module design, data acquisition control module to detect the actual network management, network management address address switching to judge whether meet the design expectations, the main control module switch is set to meet the design expectations of the network address and the main control module for switch interface the configuration data and other steps; system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main control module, network switches and terminal equipment; the main control module and the network switches connected to the terminal equipment and the network switch is connected; a plurality of network switche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each other. Due to the adoption of the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can achieve plug and play effect, improve system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cost of manpower deployment deployment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configure all the network address and configuration data without human intervention, and a high degree of intelligence,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配置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太网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配置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以太网的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基于以太网的系统越来越复杂而庞大,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太网网络地址配置工作越来越繁重,大大阻碍了以太网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以太网技术发展与应用过程中,网络地址的配置出现了动态网络地址配置技术,即DHCP技术等。但是,采用DHCP进行网络地址配置的缺点是网络地址为动态的,并且很容易出现网络地址冲突现象,且无法根据设计要求智能化配置具体特定设备的网络地址,也无法实现其它的配置数据的智能化配置功能,因此无法满足以太网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同时,交换机静态网络地址智能化配置技术仅仅解决了交换机的静态网络地址配置技术问题,而无法解决整个基于以太网的系统中所有设备的静态网络地址配置问题,也无法解决整个系统中其他配置数据的智能配置技术问题。综上所述,由于技术发展的瓶颈,目前均是通过人工根据设计要求对接入以太网的终端通过人机接口进行手动配置,该方式原始且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错误配置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基于以太网的系统智能化配置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配置方法及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交换机静态网络地址、接口数据,所有接入以太网的终端设备(无论是串联设备还是非串联设备)的静态网络地址、其它配置数据等智能化配置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配置功能,有效杜绝网络地址冲突、配置数据不正确等现象,能够有效提高整个系统部署与维护的效率,降低整个系统的部署与维护成本。上述的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主控模块获取设计数据;S2、主控模块检测网络的实际管理地址:通过远程访问网管型交换机的实际数据与该交换机的邻居交换机列表,逐渐获取相关的实际数据;S3、判断交换机网络管理地址是否符合设计预期;如果是则跳转至步骤S5,否则进入步骤S4;此步骤中的判断方法为:根据交换机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将交换机的实际网络地址与设计网络地址进行比对,如果相同则认定其符合设计预期,否则认定其不符合设计预期;S4、主控模块将交换机设置为符合设计预期的网络地址:如果存在网络地址冲突现象,则通过将冲突网络地址设置为不冲突的临时网络地址达到消除网络地址冲突的目标,然后通过远程访问技术获取交换机的实际数据及交换机实际邻居数据确定具体交换机的设计位置,根据具体交换机的设计位置通过远程访问技术将该交换机设置为符合设计预期的网络地址;S5、主控模块获取交换机接口配置数据:主控模块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远程访问技术获取交换机的所有接口配置数据;S6、判断接口配置数据是否符合设计预期,如符合设计预期则跳转至步骤S8,否则进入步骤S7;S7、主控模块将交换机接口配置数据设置为符合设计预期的数据:主控模块根据系统中设计数据要求通过远程访问技术将相应交换机的相应接口设置为符合设计要求的配置数据;S8、交换机应用配置信息并且封装到特有链路层数据中;S9、终端设备接收到交换机发送的特有链路层数据:终端设备的网卡接口上电时,立即接收交换机发送的链路层数据,识别特有链路层数据;S10、判断终端设备是否为串联,如果是串联则跳转至步骤S11;否则跳转至步骤S12;S11、终端设备获取本地特征编码;S12、终端设备计算设计网络地址;S13、判断终端设备本地网络地址与设计网络地址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跳转至步骤S19;否则跳转至步骤S14;S14、按照设计网络地址设置本地网络地址;S15、发送网络地址的验证请求数据到主控模块;S16、判断请求是否失败,如果请求失败则跳转至步骤S9;否则进入步骤S17;S17、主控模块验证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S18、判断网络地址是否验证成功,如果验证成功则进入步骤S19;否则跳转至步骤S9;此步骤中的判断方法为:终端设备接收到验证结果后通过验证是否成功的标志判断验证是否成功;然后根据验证结果判定是否需要重新获取特有链路层数据,判定配置是否结束;S19、终端设备发送其他配置数据验证请求给主控模块:当终端设备的本地网络地址因所接收到的特有链路层数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时,获取本地的其它配置数据,封装并发送给主控模块;S20、主控模块验证终端设备的其他配置数据:主控模块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其它配置数据验证请求时,获取该终端设备的其它设计配置数据,将所接收的配置数据与设计配置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如果相同,则认定为其它配置数据验证成功,否则认定为其它配置数据验证失败;然后主控模块将验证结果发送至终端设备;S21、判断其他配置数据是否验证成功,如果成功则跳转至步骤S24;否则进入步骤S22;S22、主控模块发送符合设计预期的配置数据给终端设备:当主控模块在验证发现该终端设备的其它配置数据不符合设计预期时,获取该终端设备对应的其它配置数据,封装并发送给该终端设备;S23、终端设备接收并应用最新的配置数据,并跳转至步骤S19;S24、智能配置验证结束。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1中的设计数据包括网管型交换机列表、网管交换机邻居关系列表、网管型交换机接口设计列表、终端设备列表、网管型交换机vlan列表以及主控模块位置编码。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4中:如存在网络地址冲突现象,则通过将冲突网络地址设置为不冲突的临时网络地址达到消除网络地址冲突的目标,然后通过远程访问技术获取交换机的实际数据及交换机实际邻居数据确定具体交换机的设计位置,根据具体交换机的设计位置通过远程访问技术将该交换机设置为符合设计预期的网络地址。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7中:如系统中设计各个终端设备按照vlan进行分类,则主控模块则针对网管交换机按照设计要求配置划分相应的vlan;如系统中设计若干接口接入了串联设备,则主控模块则根据设计数据将相应的网络地址配置到设计要求接入串联设备的接口特有链路层数据中;如系统中设计若干接口流量进行限制,则主控模块则根据设计通过远程访问技术设置相应交换机的相应接口的流量限制数据;如系统中设计交换机的若干接口接入终端设备,则主控模块则根据设计数据要求设置相应交换机的相应接口为可用状态,其他未接入终端设备的接口则设置为禁止使用状态。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9中:如终端设备验证请求失败时,则需要重新接收并识别特有链路层数据;如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控模块发送过来的验证结果为失败时,则重新接收并识别特有链路层数据。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11包括:无论所获取的特有链路层数据中是否有设计网络地址列表,均必须获取组内相对位置编码;如所获取的特有链路层数据中没有设计网路地址列表,则必须获取组起始虚拟接口编码;如所获取的特有链路层数据中有设计网络地址列表,则非必须获取组起始虚拟接口编码。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15中的验证请求数据包括从特有链路层数据中获取的交换机管理mac地址、接口mac地址、实际接口编码以及虚拟接口编码。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17中:主控模块尚未完全完成所有交换机的智能配置且处于自动验证状态时,主动断开验证请求;如主控模块处于未触发验证状态时,主动断开验证请求;主控模块在完成所有交换机的智能化配置之后,接收到触发验证指令或者处于自动验证状态时,只要接收到验证请求,就开始进行网络地址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配置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主控模块获取设计数据;S2、主控模块检测网络的实际管理地址:通过远程访问网管型交换机的实际数据与该交换机的邻居交换机列表,逐渐获取相关的实际数据;S3、判断交换机网络管理地址是否符合设计预期;如果是则跳转至步骤S5,否则进入步骤S4;此步骤中的判断方法为:根据交换机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将交换机的实际网络地址与设计网络地址进行比对,如果相同则认定其符合设计预期,否则认定其不符合设计预期;S4、主控模块将交换机设置为符合设计预期的网络地址:如果存在网络地址冲突现象,则通过将冲突网络地址设置为不冲突的临时网络地址达到消除网络地址冲突的目标,然后通过远程访问技术获取交换机的实际数据及交换机实际邻居数据确定具体交换机的设计位置,根据具体交换机的设计位置通过远程访问技术将该交换机设置为符合设计预期的网络地址;S5、主控模块获取交换机接口配置数据:主控模块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远程访问技术获取交换机的所有接口配置数据;S6、判断接口配置数据是否符合设计预期,如符合设计预期则跳转至步骤S8,否则进入步骤S7;S7、主控模块将交换机接口配置数据设置为符合设计预期的数据:主控模块根据系统中设计数据要求通过远程访问技术将相应交换机的相应接口设置为符合设计要求的配置数据;S8、交换机应用配置信息并且封装到特有链路层数据中;S9、终端设备接收到交换机发送的特有链路层数据:终端设备的网卡接口上电时,立即接收交换机发送的链路层数据,识别特有链路层数据;S10、判断终端设备是否为串联,如果是串联则跳转至步骤S11;否则跳转至步骤S12;S11、终端设备获取本地特征编码;S12、终端设备计算设计网络地址;S13、判断终端设备本地网络地址与设计网络地址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跳转至步骤S19;否则跳转至步骤S14;S14、按照设计网络地址设置本地网络地址;S15、发送网络地址的验证请求数据到主控模块;S16、判断请求是否失败,如果请求失败则跳转至步骤S9;否则进入步骤S17;S17、主控模块验证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S18、判断网络地址是否验证成功,如果验证成功则进入步骤S19;否则跳转至步骤S9;此步骤中的判断方法为:终端设备接收到验证结果后通过验证是否成功的标志判断验证是否成功;然后根据验证结果判定是否需要重新获取特有链路层数据,判定配置是否结束;S19、终端设备发送其他配置数据验证请求给主控模块:当终端设备的本地网络地址因所接收到的特有链路层数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时,获取本地的其它配置数据,封装并发送给主控模块;S20、主控模块验证终端设备的其他配置数据:主控模块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其它配置数据验证请求时,获取该终端设备的其它设计配置数据,将所接收的配置数据与设计配置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如果相同,则认定为其它配置数据验证成功,否则认定为其它配置数据验证失败;然后主控模块将验证结果发送至终端设备;S21、判断其他配置数据是否验证成功,如果成功则跳转至步骤S24;否则进入步骤S22;S22、主控模块发送符合设计预期的配置数据给终端设备:当主控模块在验证发现该终端设备的其它配置数据不符合设计预期时,获取该终端设备对应的其它配置数据,封装并发送给该终端设备;S23、终端设备接收并应用最新的配置数据,并跳转至步骤S19;S24、智能配置验证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主控模块获取设计数据;S2、主控模块检测网络的实际管理地址:通过远程访问网管型交换机的实际数据与该交换机的邻居交换机列表,逐渐获取相关的实际数据;S3、判断交换机网络管理地址是否符合设计预期;如果是则跳转至步骤S5,否则进入步骤S4;此步骤中的判断方法为:根据交换机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将交换机的实际网络地址与设计网络地址进行比对,如果相同则认定其符合设计预期,否则认定其不符合设计预期;S4、主控模块将交换机设置为符合设计预期的网络地址:如果存在网络地址冲突现象,则通过将冲突网络地址设置为不冲突的临时网络地址达到消除网络地址冲突的目标,然后通过远程访问技术获取交换机的实际数据及交换机实际邻居数据确定具体交换机的设计位置,根据具体交换机的设计位置通过远程访问技术将该交换机设置为符合设计预期的网络地址;S5、主控模块获取交换机接口配置数据:主控模块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远程访问技术获取交换机的所有接口配置数据;S6、判断接口配置数据是否符合设计预期,如符合设计预期则跳转至步骤S8,否则进入步骤S7;S7、主控模块将交换机接口配置数据设置为符合设计预期的数据:主控模块根据系统中设计数据要求通过远程访问技术将相应交换机的相应接口设置为符合设计要求的配置数据;S8、交换机应用配置信息并且封装到特有链路层数据中;S9、终端设备接收到交换机发送的特有链路层数据:终端设备的网卡接口上电时,立即接收交换机发送的链路层数据,识别特有链路层数据;S10、判断终端设备是否为串联,如果是串联则跳转至步骤S11;否则跳转至步骤S12;S11、终端设备获取本地特征编码;S12、终端设备计算设计网络地址;S13、判断终端设备本地网络地址与设计网络地址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跳转至步骤S19;否则跳转至步骤S14;S14、按照设计网络地址设置本地网络地址;S15、发送网络地址的验证请求数据到主控模块;S16、判断请求是否失败,如果请求失败则跳转至步骤S9;否则进入步骤S17;S17、主控模块验证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S18、判断网络地址是否验证成功,如果验证成功则进入步骤S19;否则跳转至步骤S9;此步骤中的判断方法为:终端设备接收到验证结果后通过验证是否成功的标志判断验证是否成功;然后根据验证结果判定是否需要重新获取特有链路层数据,判定配置是否结束;S19、终端设备发送其他配置数据验证请求给主控模块:当终端设备的本地网络地址因所接收到的特有链路层数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时,获取本地的其它配置数据,封装并发送给主控模块;S20、主控模块验证终端设备的其他配置数据:主控模块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其它配置数据验证请求时,获取该终端设备的其它设计配置数据,将所接收的配置数据与设计配置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如果相同,则认定为其它配置数据验证成功,否则认定为其它配置数据验证失败;然后主控模块将验证结果发送至终端设备;S21、判断其他配置数据是否验证成功,如果成功则跳转至步骤S24;否则进入步骤S22;S22、主控模块发送符合设计预期的配置数据给终端设备:当主控模块在验证发现该终端设备的其它配置数据不符合设计预期时,获取该终端设备对应的其它配置数据,封装并发送给该终端设备;S23、终端设备接收并应用最新的配置数据,并跳转至步骤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承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易杵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