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用压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866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压路机,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下方的大小一致的前机轮和后机轮,所述的后机轮为空心圆筒状,两侧都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在后机轮的端口上的圆盘,后机轮的机轴即穿过两圆盘的中心,后机轮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偏心块,偏心块即固定在机轴上,所述的机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机身上,所述的前机轮的转轴和后机轮的机轴都通过皮带连接到电机上带动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采用了双轮式压路机,前轮压碎小土块,后路震动夯实地面,而且双轮式,加强了爬坡能力。

Road roller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project with a roller, including the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fuselage beneath the same size before and after the wheel wheel, after the wheel which is a hollow cylindrical shape, both sid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xed on the rear wheel port on the disc, after the wheel the two disc center through shaft, inside the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n eccentric block, an eccentric block is fixed on the shaft, the two ends of the shaft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body, the front wheel shaft and a wheel shaft through the machine after the belt connected to the motor drive rotar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device adopts a double roller wheel, crushing small lumps, and posterior vibration tamping ground, double wheel, strengthen the climbing 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工程用压路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主要是压路机,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建筑工程用压路机。
技术介绍
压路机在工程机械中属于道路设备的范畴,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铁路、机场跑道、大坝、体育场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填方压实作业,可以碾压沙性、半粘性及粘性土壤、路基稳定土及沥青混凝土路面层。提到压路机,不得不对压实技术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曾利用畜群的蹄足对土壤进行踩踏、搓揉和捣实来处理房屋的地基,压实大坝和河堤,在19世纪中叶以前,西方的道路工程以碎石子铺路为主,压实主要靠车辆自然碾压,直到1858年专利技术了轧石机后,促进了碎石路面的发展,才逐渐出现了用马拉的滚筒进行压实工作,这是最早的压路机雏形,1860年在法国出现了蒸汽压路机,进一步促进并改善了碎石路面的施工技术和质量,加快了进度。在20世纪初,世界上公认碎石路面是当时最优良的路面而推广于全球,压实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知,压路机也随之出现在各个道路施工工地上,19世纪中叶,内燃机的专利技术给压实设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第一台内燃机驱动的压路机诞生在20世纪初。随后出现的是轮胎压路机,羊足碾压路机与光轮压路机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人们对静碾压路机的压实效果进行了研究,认为增加压路机的重量可使压路机的线压力增加,从而提高压实效果。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致力于开发大吨位压路机,最大的轮胎压路机曾重达200多吨,不过这段时期内,压路机的变化还是主要体现在动力及外形的改进上。压路机是以机械本身的重力作用,适用于各种压实作业,使被碾压层产生永久变形而密实。又分钢轮式和轮胎式两类。压路机的碾轮构造有光碾、槽碾和羊足碾等。光碾应用最普遍,主要用于路面面层压实,采用机械或液压传动,能集中力量压实突起部分,压实平整度高,适于沥青路面压实作业。压路机按轮轴布置有单轴单轮、双轴双轮、双轴三轮和三轴三轮等种。以内燃机为动力,采用机械传动或液压传动。一般前轮转向,机动性好,后轮驱动。为改善转向及碾压性能,宜采用铰接式转向结构和全轮驱动。前轮框架和机架铰接,以减少路面不平时的机身摆动。后轮和机架为刚性联接。采用液压操纵、用液压缸控制转向。前后碾轮均装有刮板以清除碾轮上粘结物。还装有喷水系统,用于压实沥青路面时,对碾轮洒水以防沥青混合料粘附。为增大作用力还可在碾轮内加装铁、砂、水等加大压重。现有的压路机都是单轮,前置夯实板的,这种压路机在很平的地方使用没有问题,但是在有坡度的地方使用时,难以操作,因为是单轮的,爬坡能力非常差,需要工作人员推动上坡,非常的耗费力气,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压路机,主要解决现有压路机爬坡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建筑工程用压路机,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下方的大小一致的前机轮和后机轮,所述的后机轮为空心圆筒状,两侧都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在后机轮的端口上的圆盘,后机轮的机轴即穿过两圆盘的中心,后机轮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偏心块,偏心块即固定在机轴上,所述的机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机身上,所述的前机轮的转轴和后机轮的机轴都通过皮带连接到电机上带动旋转。本装置中,前机轮和后机轮都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并且两者的滚动速度一致,在后机轮滚动时,其内部的偏心块即被带动旋转,使得后机轮被带动上下震动。本装置前机轮用于碾压路面上的小块,一般较重,后机轮用于震动锤实地面。因为是双轮,所以与地面的摩擦力即比较大,两轮配合,爬坡时就更加容易。进一步,上述的机身上设置有扶手,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用于控制机器的移动方向。进一步,上述的机轴的两端都设置有滚轮,滚轮在机轴的延伸方向上无法移动,滚轮经固定杆固定在机身上。滚轮主要是固定机轴的作用,滚轮不仅不影响机轴的转动,而且还在纵向上固定了机轴。进一步,上述的滚轮的正上方设置有一个挡板,挡板固定在固定杆上。挡板是用于防止灰尘落在滚轮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采用了双轮式压路机,前轮压碎小土块,后路震动夯实地面,而且双轮式,加强了爬坡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后机轮的分散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身,2-前机轮,3-后机轮,4-偏心块,5-扶手,301-端口,302-圆盘,303-机轴,304-滚轮,305-固定杆,306-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建筑工程用压路机,包括机身1,设置在机身1下方的大小一致的前机轮2和后机轮3,所述的后机轮3为空心圆筒状,两侧都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在后机轮3的端口301上的圆盘302,后机轮3的机轴303即穿过两圆盘302的中心,后机轮3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偏心块4,偏心块4即固定在机轴303上,所述的机轴303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机身1上,所述的前机轮2的转轴和后机轮3的机轴303都通过皮带连接到电机上带动旋转。本装置中,前机轮2和后机轮3都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并且两者的滚动速度一致,在后机轮3滚动时,其内部的偏心块4即被带动旋转,使得后机轮3被带动上下震动。本装置前机轮2用于碾压路面上的小块,一般较重,后机轮3用于震动锤实地面。因为是双轮,所以与地面的摩擦力即比较大,两轮配合,爬坡时就更加容易。进一步,上述的机身1上设置有扶手5,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用于控制机器的移动方向。进一步,上述的机轴303的两端都设置有滚轮304,滚轮304在机轴303的延伸方向上无法移动,滚轮304经固定杆305固定在机身1上。滚轮304主要是固定机轴303的作用,滚轮304不仅不影响机轴303的转动,而且还在纵向上固定了机轴303。进一步,上述的滚轮304的正上方设置有一个挡板306,挡板306固定在固定杆305上。挡板306是用于防止灰尘落在滚轮30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建筑工程用压路机

【技术保护点】
建筑工程用压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设置在机身(1)下方的大小一致的前机轮(2)和后机轮(3),所述的后机轮(3)为空心圆筒状,两侧都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在后机轮(3)的端口(301)上的圆盘(302),后机轮(3)的机轴(303)即穿过两圆盘(302)的中心,后机轮(3)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偏心块(4),偏心块(4)即固定在机轴(303)上,所述的机轴(303)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机身(1)上,所述的前机轮(2)的转轴和后机轮(3)的机轴(303)都通过皮带连接到电机上带动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工程用压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设置在机身(1)下方的大小一致的前机轮(2)和后机轮(3),所述的后机轮(3)为空心圆筒状,两侧都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在后机轮(3)的端口(301)上的圆盘(302),后机轮(3)的机轴(303)即穿过两圆盘(302)的中心,后机轮(3)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偏心块(4),偏心块(4)即固定在机轴(303)上,所述的机轴(303)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机身(1)上,所述的前机轮(2)的转轴和后机轮(3)的机轴(303)都通过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特安建筑消防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