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改变土壤电阻的改阻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导电的复合粉末制剂;所述复合粉末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5‑15份石墨粉、1‑10份矿物胶、1‑10份树脂、1‑10份导电水泥、1‑10份金属粉末、1‑6份工业盐;在进行所述的改变土壤电阻时,所述改阻剂还包括水,且所述水与所述复合粉末制剂的重量份配比为33‑100∶16‑48。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改阻剂可以很好的保持在土壤、砂砾与岩石的间隙之间,以有效地扩大接地体周围的导电范围,从而在雷电来临时充分地将雷电流泄放于大地之中。同时,它具有较好的凝固性,不容易被雨水冲走。它全部采用天然矿物材料,对于土壤及农作物,植物没有任何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降阻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变土壤电阻的改阻剂。
技术介绍
接地是保障电气、通信、微电子等设备及建筑物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电气设备要做到可靠接地且具有较低的接地电阻值,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仅仅靠打角铁桩、延长接地体及扩大接地网来达到这样高的要求,通常是很困难的。接地降阻剂是一种辅助性材料,已在接地工程中大量应用,其降阻、缓蚀性能稳定,效果良好,已被写进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实践证明是降低接地电阻的有效措施。目前本领域现有技术存在如下几种常见的降阻剂: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510316067.0公开了一种大分子新型降阻剂其为以大分子聚合物为导电材料,按照重量百分含量计,该降阻剂包括以下组分:主导剂50%~60%;改性剂5%~10%;导电材料20%~30%;助剂5%~10%;其中所述主导剂为钠基膨润土;所述改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导电材料为聚吡咯;所述助剂为对甲苯磺酸钠和氯化铁溶液(1mol/L)。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510726707.5披露了一种速溶油包水型降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重量份数的原料,单体丙烯酰胺35~55份、甲基丙烯酸5~10份、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20~40份、复配表面活性剂2.5~10份、基础油50~70份、引发剂8~16份。然而,本领域存在的这几种现有降阻剂存在如下问题:1.一般为粉末状,用水混和后,它只能在接地金属中实现金属与土壤的接触,导电面积或体积相当有限,降阻能力不佳。2.因为是粉末物质,其在土壤中不易留存从而导致降阻效果不能持久。3.对土壤有一定的污染。因此,本领域亟需开发新的土壤改阻剂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本领域现有降阻产品客观存在的上述降阻能力不佳、效果不持久、土壤污染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配方的改阻剂,它是一种可与水相融合的导电的复合粉末制剂,与水混合后在接地体周围灌注,可渗透于接地体周围土壤,然后随着流动力减弱而自然沉淀,形成树根状土壤导电通路,使接地网络周边土壤导电能力数十倍增强,通过将接地体周围土壤电阻率较大的空隙填充从而提高局部一定范围内土壤的导电率,进而改变土壤电阻率。本专利技术的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改变土壤电阻的改阻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导电的复合粉末制剂;所述复合粉末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5-15份石墨粉、1-10份矿物胶、1-10份树脂、1-10份导电水泥、1-10份金属粉末、1-6份工业盐。所述改阻剂还包括水;所述水与所述复合粉末制剂的重量份配比为40-100∶6-40。所述复合粉末制剂选自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方:5份石墨粉、1份矿物胶、1份树脂、1份导电水泥、1份金属粉末、1份工业盐;15份石墨粉、10份矿物胶、10份树脂、10份导电水泥、10份金属粉末、6份工业盐;10份石墨粉、5份矿物胶、5份树脂、5份导电水泥、5份金属粉末、3份工业盐;5份石墨粉、10份矿物胶、1份树脂、10份导电水泥、1份金属粉末、1份工业盐;15份石墨粉、1份矿物胶、10份树脂、10份导电水泥、1份金属粉末、6份工业盐;6份石墨粉、2份矿物胶、2份树脂、2份导电水泥、2份金属粉末、2份工业盐;7份石墨粉、3份矿物胶、3份树脂、3份导电水泥、3份金属粉末、3份工业盐;8份石墨粉、4份矿物胶、4份树脂、4份导电水泥、4份金属粉末、4份工业盐;9份石墨粉、5份矿物胶、5份树脂、5份导电水泥、5份金属粉末、5份工业盐;10份石墨粉、6份矿物胶、6份树脂、6份导电水泥、6份金属粉末、6份工业盐;11份石墨粉、7份矿物胶、7份树脂、7份导电水泥、7份金属粉末、4份工业盐;12份石墨粉、8份矿物胶、8份树脂、8份导电水泥、8份金属粉末、5份工业盐;13份石墨粉、9份矿物胶、9份树脂、9份导电水泥、9份金属粉末、3份工业盐;14份石墨粉、10份矿物胶、10份树脂、10份导电水泥、10份金属粉末、5份工业盐;15份石墨粉、10份矿物胶、10份树脂、10份导电水泥、10份金属粉末、5份工业盐;6份石墨粉、3份矿物胶、4份树脂、5份导电水泥、6份金属粉末、3份工业盐;7份石墨粉、7份矿物胶、9份树脂、8份导电水泥、3份金属粉末、2份工业盐;或,9份石墨粉、2份矿物胶、7份树脂、2份导电水泥、7份金属粉末、6份工业盐。所述复合粉末制剂与所述水的重量配比选自:6∶40、40∶100、30∶70、6∶100、10∶98、22∶58、23∶82、24∶61、21∶93、25∶96、18∶88、23∶81、31∶97、19∶53、33∶72、30∶77、20∶85、或10∶97。所述树脂为天然树脂;所述金属粉末选自下述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银粉、铜粉、铁粉、不锈钢粉、锡粉、和锌粉。一种改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下述重量份的原料:5-15份石墨粉、1-10份矿物胶、1-10份树脂、1-10份导电水泥、1-10份金属粉末、1-6份工业盐,混合,制备得到导电的复合粉末制剂。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复合粉末制剂按照40-100∶6-40的重量份配比与水混合。一种改变土壤电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的改阻剂,将所述复合粉末制剂和水混合后,填充、灌注在土壤中;或,将所述的改阻剂填充、灌注在土壤中。所述土壤为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所述改阻剂在改变土壤电阻以及接地工程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变土壤电阻的改阻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导电的复合粉末制剂;所述复合粉末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5-15份石墨粉、1-10份矿物胶、1-10份树脂、1-10份导电水泥、1-10份金属粉末、1-6份工业盐;在进行所述的改变土壤电阻时,所述改阻剂还包括水,且所述水与所述复合粉末制剂的重量配比为40-100∶6-40。本专利技术的改阻剂可以仅包括所述复合粉末制剂,也可以是所述复合粉末制剂与水的混合物;在做为产品存放、运输的过程中,所述改阻剂优选为复合粉末制剂的形式;而在使用所述改阻剂对土壤进行改阻时,所述改阻剂可以复合粉末制剂的形式直接填充、灌注于土壤中,或者是复合粉末制剂与水混合后得到的半流体形式,优选为半流体形式的改阻剂,因为,如图1所示,半流体形式的改阻剂可流动缓慢进入土壤的间隙中或者填充至接地装置与土壤之间的空隙中,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自然沉淀和凝固,从而形成类似果冻状态的胶体物质构成的树根状的导电网络,极大地增加了土壤的导电面积和体积,进而提高土壤导电能力,改变土壤电阻率。在本专利技术任一具体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改阻剂产品中,上述各原料组分可以取其对应的上述各数值范围内的任一数值,具体而言,石墨粉的重量组分可以是5、6、7、8、9、……、13、14、或15份;矿物胶的重量组分可以是1、2、3、……、7、8、9、或10份;树脂的重量组分可以1、2、3、……、7、8、9、或10份;导电水泥的重量组分可以是1、2、3、……、7、8、9、或10份;金属粉末的重量组分可以是1、2、3、……、7、8、9、或10份;工业盐的重量组分可以是1、2、3、4、5、或6份。选择上述这些数值点中任意一组所对应各重量份的各原料,混合所得的改阻剂都能实现本专利技术改变土壤电阻的目的,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改变土壤电阻的改阻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导电的复合粉末制剂;所述复合粉末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5‑15份石墨粉、1‑10份矿物胶、1‑10份树脂、1‑10份导电水泥、1‑10份金属粉末、1‑6份工业盐。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16 CN 20161116935821.用于改变土壤电阻的改阻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导电的复合粉末制剂;所述复合粉末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5-15份石墨粉、1-10份矿物胶、1-10份树脂、1-10份导电水泥、1-10份金属粉末、1-6份工业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阻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所述水与所述复合粉末制剂的重量份配比为40-100∶6-4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粉末制剂选自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方:5份石墨粉、1份矿物胶、1份树脂、1份导电水泥、1份金属粉末、1份工业盐;15份石墨粉、10份矿物胶、10份树脂、10份导电水泥、10份金属粉末、6份工业盐;10份石墨粉、5份矿物胶、5份树脂、5份导电水泥、5份金属粉末、3份工业盐;5份石墨粉、10份矿物胶、1份树脂、10份导电水泥、1份金属粉末、1份工业盐;15份石墨粉、1份矿物胶、10份树脂、10份导电水泥、1份金属粉末、6份工业盐;6份石墨粉、2份矿物胶、2份树脂、2份导电水泥、2份金属粉末、2份工业盐;7份石墨粉、3份矿物胶、3份树脂、3份导电水泥、3份金属粉末、3份工业盐;8份石墨粉、4份矿物胶、4份树脂、4份导电水泥、4份金属粉末、4份工业盐;9份石墨粉、5份矿物胶、5份树脂、5份导电水泥、5份金属粉末、5份工业盐;10份石墨粉、6份矿物胶、6份树脂、6份导电水泥、6份金属粉末、6份工业盐;11份石墨粉、7份矿物胶、7份树脂、7份导电水泥、7份金属粉末、4份工业盐;12份石墨粉、8份矿物胶、8份树脂、8份导电水泥、8份金属粉末、5份工业盐;13份石墨粉、9份矿物胶、9份树脂、9份导电水泥、9份金属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华,曾二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先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