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2313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0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施工现场的三维数据;(2)根据三维数据得到三维模型;(3)根据图纸建立装饰模型;(4)将装饰模型匹配到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安装,并进行碰撞试验,找出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5)根据碰撞结果对装饰模型进行调整;(6)在完成的装饰模型中提取坐标安装点位信息,将点位信息导入全站仪,放出后期安装完成面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装饰施工误差调整麻烦、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一般简称BIM,其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随着现代建筑对建筑装饰在效率、精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建筑装饰基于BIM已经逐步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但是,目前的数字化建筑装饰仅限于进行模型的设计和建立,而实际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施工误差的问题,遇到问题后,只能在后期完成施工后再重新进行调整,操作上不仅麻烦,也比较影响整体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装饰施工误差调整麻烦、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低的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施工现场的三维数据;(2)根据三维数据得到三维模型;(3)根据图纸建立装饰模型;(4)将装饰模型匹配到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安装,并进行碰撞试验,找出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5)根据碰撞结果对装饰模型进行调整;(6)在完成的装饰模型中提取坐标安装点位信息,将点位信息导入全站仪,放出后期安装完成面线。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中,具体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点云扫描,采集施工现场的三维点云数据。进一步地,上述三维模型为点云模型。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中,三维数据具体导入SENS软件得到三维模型。进一步地,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二次碰撞步骤(7),其用于对现场钢架进行调整。进一步地,上述二次碰撞步骤(7)包括:(71)对施工现场的钢架结构进行三维扫描,得到钢架模型;(72)将钢架模型导入到装饰模型中进行碰撞试验,找出装饰模型和钢架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73)根据碰撞结果对钢架模型进行调整。进一步地,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三次碰撞步骤(8),对完成的现成进行三维扫描,得到完成模型,将完成模型与装饰模型进行碰撞检核。进一步地,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材料扫描步骤:对进场材料进行三维扫描,与图纸数据进行对比检查,剔除不符要求的材料。进一步地,上述步骤(4)中,将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转成二维线条图,设定线条长度,通过提取模块提取出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为去除掉短于线条长度的线条的框架,然后将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一框架进行对比。进一步地,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设有线条加粗模块,提取模块提取出第二框架后,第二框架通过线条加粗模块进行加粗处理,然后将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二框架进行对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数字化施工模拟:利用现场采集的精准数据结合三维可视化原理,在计算机里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将现场问题消除在策划阶段,实现后期零返工;2)数字化放线:对现场进行取点和放点,实现三维模型中的点位坐标与施工现场的位置的精确转换,达到图纸尺寸与现场的高度一致,为后期的精细化施工打好基础;3)数字化下单:通过数字化施工策划,生成高精度的电子文档交付厂家下单,取代现场测量制作模板等传统下单方式,实现下单过程数字化,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节省大量人力物力;4)数字化施工:在施工策划结束后即可进行材料下单,整个下单过程不放线和基层施工同步甚至提前,这为主材质量及成本的把控提供充足的时间,同时可以大大节约中庭部位的施工工期。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装饰施工误差调整麻烦、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低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该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施工现场的三维数据;S2:根据三维数据得到三维模型;S3:根据图纸建立装饰模型;S4:将装饰模型匹配到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安装,并进行碰撞试验,找出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S5:根据碰撞结果对装饰模型进行调整;S6:在完成的装饰模型中提取坐标安装点位信息,将点位信息导入全站仪,放出后期安装完成面线。其中,步骤S1中,具体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点云扫描,采集施工现场的三维点云数据。三维模型具体可以为点云模型。步骤S2中,三维数据具体导入SENS软件得到三维模型。参见图1,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二次碰撞步骤S7,其用于对现场钢架进行调整。该二次碰撞步骤S7包括:S71:对施工现场的钢架结构进行三维扫描,得到钢架模型;S72:将钢架模型导入到装饰模型中进行碰撞试验,找出装饰模型和钢架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S73:根据碰撞结果对钢架模型进行调整。参见图1,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三次碰撞步骤S8,对完成的现成进行三维扫描,得到完成模型,将完成模型与装饰模型进行碰撞检核。参见图1,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材料扫描步骤S0:对进场材料进行三维扫描,与图纸数据进行对比检查,剔除不符要求的材料。参见图1,步骤S4中,将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转成二维线条图,设定线条长度,通过提取模块提取出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为去除掉短于线条长度的线条的框架,然后将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一框架进行对比。由于模型中一些部分并不是一定需要调整的,例如幕墙的内部等,如果每个位置都扫描及调整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且使得计算机中的存储空间占用非常大,十分浪费效率,而利用此技术手段,便可以使得调整不会将模型的每个角落都实施,由此使得效率大幅度提高,节省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参见图1,步骤S4中,还设有线条加粗模块,提取模块提取出第二框架后,第二框架通过线条加粗模块进行加粗处理,然后将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二框架进行对比。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所述施工现场的三维数据;(2)根据所述三维数据得到三维模型;(3)根据图纸建立装饰模型;(4)将所述装饰模型匹配到所述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安装,并进行碰撞试验,找出所述装饰模型和所述三维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5)根据所述碰撞结果对所述装饰模型进行调整;(6)在完成的所述装饰模型中提取坐标安装点位信息,将所述点位信息导入全站仪,放出后期安装完成面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所述施工现场的三维数据;(2)根据所述三维数据得到三维模型;(3)根据图纸建立装饰模型;(4)将所述装饰模型匹配到所述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安装,并进行碰撞试验,找出所述装饰模型和所述三维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5)根据所述碰撞结果对所述装饰模型进行调整;(6)在完成的所述装饰模型中提取坐标安装点位信息,将所述点位信息导入全站仪,放出后期安装完成面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具体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点云扫描,采集所述施工现场的三维点云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模型为点云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三维数据具体导入SENS软件得到三维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碰撞步骤(7),其用于对现场钢架进行调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碰撞步骤(7)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心刚杨天武赵春陈龙龙罗鸿星鲁晨江涛金尉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