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素‑SiO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209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03:48
一种纤维素‑SiO

A cellulose SiO

A cellulose Si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素-SiO2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定酶载体
,特别涉及一种固定酶的纤维素-SiO2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及纤维素-SiO2复合载体在固定酶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酶属于生物催化剂,与普通的化学反应催化剂相比,酶可在常温、常压等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高选择性的催化反应。但由于酶一般是水溶性蛋白质,故往往存在如下缺点:①不稳定,易失活;②难以回收与反复使用;③不能实现连续操作。固定化酶技术可改善上述缺点。固定化酶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是载体材料的选择或处理。目前典型的载体材料有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等。其中,基于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固定化酶载体由于具备无毒性,传质性能好、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而纤维素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生物质材料,用作固定化酶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出现了将纤维素的羟基改造为醛基制备双醛纤维素,籍此直接与蛋白质的氨基产生共价键交联,从而实现酶的固定化的方法。这种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添加醛类,如甲醛与戊二醛等易造成污染的弊端。但纤维素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用作固定化酶载体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亲水性过强,使用时易吸附其它杂质而受到污染;②有机物的刚性不强,耐用性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固化酶载体制备方法,该方法所制备的纤维素-SiO2复合载体具有疏水性,不易吸附污染物,同时本身具有刚性,耐用性,可应用于各种酶的固定。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固定酶的纤维素-SiO2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双醛纤维素-SiO2粉末加入离子溶液,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后将溶液进行离心脱泡,制成第一混合溶液;S2: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冷却至温度为20~40℃,冷却时间为60~120分钟,制成第二混合溶液;S3:将S2步骤制备的第二混合溶液制成厚度0.2~1.0mm的液膜或直径0.4~1.2mm的微球;S4:将S3步骤制得的液膜或微球,置于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的乙醇-水溶液中凝固;S5:去离子水清洗S4步骤中凝固成型的液膜或微球。进一步地,所述S1步骤中,所述离子溶液为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或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S1步骤中,所述双醛纤维素-SiO2粉末与离子液体的重量比为1:10~30。进一步地,所述S1步骤中,控制溶液温度保持在60~120℃,搅拌时间控制在2~6小时,离心脱泡时间为10分钟,离心速度为8000~12000r/min。进一步地,所述S4步骤中,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的乙醇-水溶液每隔30分钟更换1次,更换总次数为2~5次。进一步地,步骤S1中的双醛纤维素-SiO2粉末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A1:在乙醇-水溶液中依次投入双醛纤维素和SiO2-NH2,混合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A2:所述第三混合溶液搅拌并加热至63~67℃,并在63~67℃下反应17~19小时,得到第一悬浊液;A3:所述第一悬浊液进行抽滤、洗涤、真空干燥、研磨,得到所述双醛纤维素-SiO2粉末。进一步地,步骤A1中双醛纤维素和SiO2-NH2的重量比是20.0~60.0;进一步地,步骤A1中的SiO2-NH2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B1:正硅酸乙酯或正硅酸丁酯加入乙醇水溶液,混合均匀,得到第四混合溶液;B2:所述第四混合溶液加入冰乙酸后升温至70~80℃,反应10~20分钟,得到第五混合溶液;B3:所述第五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直至出现凝胶;B4:将B3步骤制备的凝胶真空干燥,得到SiO2-NH2。进一步地,步骤A1中的双醛纤维素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C1:微晶纤维素或浆粕加入盐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反应12小时后离心取沉淀物质;C2:将C1步骤制备的沉淀物质用去离子水洗涤、浸泡,得到第二悬浊液;C3:所述第二悬浊液中加入高碘酸钠,直至沉淀物质分散均匀,得到第三悬浊液,过程中控制悬浊液pH值保持在3~5,温度保持在35~50℃,本步骤在避光条件下进行。C4:所述第三悬浊液中加入叔丁醇,离心分离得到所述双醛纤维素。同时,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纤维素-SiO2复合载体在固定酶方面的应用。纤维素-SiO2复合载体中,双醛纤维素为固定酶载体的主体,侧链带有大量醛基,可与酶蛋白产生交联,形成稳定的共价键,起到稳定的固定酶的作用;而SiO2粒子,可同时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方面,SiO2粒子对纤维素进行无机杂化,可使载体带有部分无机材料的性质,有效改善纤维素材料的耐候性、耐用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SiO2粒子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可避免载体使用时吸附污染物,即具有一定的自清洁效果。复合载体用于固化酶后,可保留游离酶大部分的酶活,相比其他固化酶载体物质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固化在复合载体上的酶可以进行回收和反复使用,并实现连续操作。固化在该载体上的酶对温度的敏感性相比游离酶大大下降,具有稳定不易失活的特性。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纤维素-SiO2复合载体,引入SiO2-NH2,使之与双醛纤维素的部分醛基发生共价交联,使无机物SiO2与有机物纤维素杂化,可同时起到增强纤维素凝胶载体机械强度与疏水性的作用。纤维素-SiO2复合载体疏水性的改善,可避免固定酶载体使用时吸附污染物,具有一定的自清洁效果。同时复合载体用于固化酶后,可保留游离酶大部分的酶活,固化在复合载体上的酶可以进行回收和反复使用,对温度的敏感性相比游离酶大大下降,具有稳定不易失活的特性。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晶纤维素是一种纯化的、部分解聚的纤维素,白色、无臭、无味,由多孔微粒组成的结晶粉末,其主要成分为以β-1,4-葡萄糖苷键结合的直链式多糖类物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浆粕为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浆粕中α-纤维素含量大于91%,动力粘度为9.0mPa·S,白度大于85%ISO,铁离子含量小于15mg/kg,聚戊糖含量小于3.0%,灰分含量小于0.15%,树脂含量小于0.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和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为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供。离子液体纯度均大于98.5%,水分含量小于1.0%,咪唑与酸根离子含量小于0.5%。实施例1一种纤维素-SiO2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1)称取6g微晶纤维素溶于100mL浓度为5mol/L的盐酸溶液中,搅拌,水解反应12小时后离心后取沉淀。沉淀物质用去离子水洗涤、浸泡,使沉淀悬浮于去离子水中;在搅拌下向溶液中加入高碘酸钠,直至沉淀物质分散均匀。反应在避光环境中进行,过程中溶液pH值保持为4,温度为35℃。反应后溶液中加入叔丁醇,离心分离得双醛纤维素。(2)将10mL四乙基硅氧烷加入50mL乙醇-水溶液(体积百分比为50%)中,混合均匀,再加入0.1mL冰乙酸,升温至75℃,10分钟后,逐滴加入N-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直至出现凝胶。将凝胶真空干燥,得到SiO2-NH2。(3)步骤(1)中所得双醛纤维素取6g,步骤(2)中所得SiO2-NH2取0.1g,加入50mL乙醇-水溶液(体积百分比为50%)中,混合,在75℃下反应8小时,抽滤,洗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固定酶的纤维素‑Si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固定酶的纤维素-SiO2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双醛纤维素-SiO2粉末加入离子溶液,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后将溶液进行离心脱泡,制成第一混合溶液;S2: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冷却至溶液温度为20~40℃,冷却时间为60~120分钟,制成第二混合溶液;S3:将S2步骤制备的第二混合溶液制成厚度0.2~1.0mm的液膜或直径0.4~1.2mm的微球;S4:将S3步骤制得的液膜或微球,置于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的乙醇-水溶液中凝固;S5:去离子水清洗S4步骤中凝固成型的液膜或微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所述离子溶液为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或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中的任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所述双醛纤维素-SiO2粉末与离子液体的重量比为1:10~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控制溶液温度保持在60~120℃,搅拌时间控制在2~6小时;离心脱泡时间为10分钟,离心速度为8000~12000r/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的乙醇-水溶液每隔30分钟更换1次,更换总次数为2~5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双醛纤维素-SiO2粉末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A1:在乙醇-水溶液中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杨俊晖苗庆显陈礼辉黄六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