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0200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3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帐篷,包括至少三根支撑腿、第一主顶杆、第二主顶杆、中心撑杆、以及顶布,顶布至少有两层,顶布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层顶布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层顶布,第一主顶杆的内端与中心顶帽活动连接,第一主顶杆的外端与第二主顶杆的内端活动连接,第二主顶杆的外端与支撑腿活动连接,中心撑杆与第一主顶杆活动连接,中心撑杆的内端与中心底帽活动连接,且中心撑杆的外端延伸至中心撑杆与第一主顶杆连接处的外侧;第一层顶布覆盖中心顶帽上,且第一层顶布的外边与中心撑杆的外端相连接,第二层顶布的内边固定在第一主顶杆或第二主顶杆上,且第二层顶布的内边与第一层顶布的外边之间具有透气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透气性更好。

Multi layer ten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layer tent, comprising at least three supporting legs, the first main push rod, second main push rod, bar, and the center of the top cloth, cloth top has at least two layers, including the top cloth located on top of the first layer is located below the top cloth and second layers of cloth top, the first main pole in the end cap is connected with the center of activity,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main rod second first main push rod in the end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second, the outer end of the top rod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legs, the center rod and the first main push rod is movably connected, the center pole of the inner end cap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base, and the center pole the outer end extends to the center rod and the push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ain side; the first layer covering the top cloth cap, and the first layer top cloth outside connected with the center pole of the outer end of the inner edge of the top second layers of cloth is fixed on the first or second main push rod An air ga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edge of the top cloth of the second layer and the outside of the top cloth.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invention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帐篷,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气性较好的多层帐篷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更多的人开始选择尝试户外露营。同时,能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帐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帐篷通常包括支撑架和包裹在支撑架外部的帐篷布;其中帐篷布通常包括位于支撑架顶部的顶布和位于顶布下方、且包围在支撑架四周的围篷布。这样,利用顶布和围篷布共同围成一个可供人居住的空间。现有技术中的帐篷存在如下缺陷:其顶布通常为单层结构,即整块顶布包裹在支撑架顶部外围,从而导致其居住空间相对较为封闭,内部空气不流畅,透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性较好的多层帐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帐篷,包括至少三根支撑腿、第一主顶杆、第二主顶杆、中心撑杆、以及顶布,所述顶布至少有两层,所述顶布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层顶布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层顶布,所述第一主顶杆的内端与中心顶帽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主顶杆的外端与第二主顶杆的内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主顶杆的外端与支撑腿活动连接,所述中心撑杆与第一主顶杆活动连接,所述中心撑杆的内端与中心底帽活动连接,且所述中心撑杆的外端延伸至中心撑杆与第一主顶杆连接处的外侧;所述第一层顶布覆盖中心顶帽上,且所述第一层顶布的外边与中心撑杆的外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层顶布的内边固定在第一主顶杆或第二主顶杆上,且第二层顶布的内边与第一层顶布的外边之间具有透气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层顶布的内边位于中心撑杆外端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层顶布的内边延伸至邻近第一主顶杆与中心撑杆的连接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顶布的外边设有连接环扣,所述中心撑杆的外端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环扣与连接凹槽相挂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凹槽包括开口部和底槽部,所述连接环扣由连接环本体构成,所述连接环本体嵌在底槽部中,所述开口部由内至外呈放大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本体的厚度大于开口部的最小间隙,所述中心撑杆的外端安装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凹槽位于连接头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在对应于开口部的最小间隙处设有通槽。进一步地,所述开口部的侧壁设有防脱凸起,所述开口部在防脱凸起对应处的间隙小于连接环本体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顶杆与第二主顶杆通过连接限位扣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限位扣包括位于第一主顶杆侧边的连接部和位于第一主顶杆下方的限位部,所述连接部通过两根销轴分别与第一主顶杆和第二主顶杆活动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与第一主顶杆和第二主顶杆相抵靠。进一步地,所述多层帐篷还包括斜支撑杆,所述斜支撑杆的内端与第二主顶杆活动连接,所述斜支撑杆的外端与套设在支撑腿上的滑套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多层帐篷还包括连接于相邻两根支撑腿之间的横支撑件组。进一步地,所述横支撑件组包括X形支撑件,所述X形支撑件包括第一横支撑杆和与第一横支撑杆活动连接的第二横支撑杆。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顶帽与中心杆固接,所述中心杆与中心底帽可拆卸连接。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多层帐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中心撑杆的外端向外延伸,即上述中心撑杆的外端延伸至中心撑杆与第一主顶杆连接处的外侧,并将中心撑杆的外端与第一层顶布的外边相连接,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中心撑杆形成一个支撑起第一层顶布的中心撑骨;且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层顶布的内边根据设计需要固定在第一主顶杆或第二主顶杆上,并保证第二层顶布的内边与第一层顶布的外边之间具有透气间隙;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中顶布呈多层结构,且相邻两层顶布间具有的上述透气间隙能有效增强帐篷内的空气与外界的流通,进而实现本专利技术多层帐篷既透气,又防雨。同时,本专利技术在使用完后,可向下拉动中心底帽,中心底帽带动中心撑杆的内端向下,并给第一主顶杆施加向下的力,第一主顶杆的外端及第二主顶杆的内端一起向下,且支撑腿、第一主顶杆、第二主顶杆、及中心撑杆均向中心收拢,从而实现将本专利技术多层帐篷折叠起来,便于拿放等。另外,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多层帐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圈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多层帐篷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圈放大图。图5为图3中C圈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多层帐篷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多层帐篷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多层帐篷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图9为图8的D圈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多层帐篷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多层帐篷在折叠过程中的立体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E圈放大图。元件标号说明1支撑腿11滑套12固定套13固定板131固定孔2第一主顶杆21连接限位扣211连接部212限位部213销轴3第二主顶杆4中心撑杆41连接凹槽411开口部4111防脱凸起412底槽部42连接头421通槽5顶布51第一层顶布511连接环扣52第二层顶布61中心顶帽62中心底帽63中心杆631卡接凹槽7透气间隙8斜支撑杆9横支撑件组91X形支撑件911第一横支撑杆912第二横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将第一层顶布51的中心至外缘方向定义为内外方向,并将支撑腿1的高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如图1至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帐篷,包括至少三根支撑腿1、第一主顶杆2、第二主顶杆3、中心撑杆4、以及顶布5。本专利技术中顶布5至少有两层,且顶布5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层顶布5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层顶布52。第一主顶杆2的内端与中心顶帽61活动连接,第一主顶杆2的外端与第二主顶杆3的内端活动连接,第二主顶杆3的外端与支撑腿1活动连接,中心撑杆4与第一主顶杆2活动连接,中心撑杆4的内端与中心底帽62活动连接,且中心撑杆4的外端延伸至中心撑杆4与第一主顶杆2连接处的外侧。上述第一层顶布51覆盖中心顶帽61上,且第一层顶布51的外边与中心撑杆4的外端相连接,第二层顶布52的内边固定在第一主顶杆2或第二主顶杆3上,且第二层顶布52的内边与第一层顶布51的外边之间具有透气间隙7。本专利技术的中心撑杆4与第一主顶杆2活动连接,对第一主顶杆2起到有效支撑作用,增强了第一主顶杆2的支撑强度。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中心撑杆4的外端向外延伸,即上述中心撑杆4的外端延伸至中心撑杆4与第一主顶杆2连接处的外侧,并将中心撑杆4的外端与第一层顶布51的外边相连接,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中心撑杆4形成一个支撑起第一层顶布51的中心撑骨;且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层顶布52的内边根据设计需要固定在第一主顶杆2或第二主顶杆3上,并保证第二层顶布52的内边与第一层顶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层帐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根支撑腿(1)、第一主顶杆(2)、第二主顶杆(3)、中心撑杆(4)、以及顶布(5),所述顶布(5)至少有两层,所述顶布(5)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层顶布(5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层顶布(52),所述第一主顶杆(2)的内端与中心顶帽(6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主顶杆(2)的外端与第二主顶杆(3)的内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主顶杆(3)的外端与支撑腿(1)活动连接,所述中心撑杆(4)与第一主顶杆(2)活动连接,所述中心撑杆(4)的内端与中心底帽(62)活动连接,且所述中心撑杆(4)的外端延伸至中心撑杆(4)与第一主顶杆(2)连接处的外侧;所述第一层顶布(51)覆盖中心顶帽(61)上,且所述第一层顶布(51)的外边与中心撑杆(4)的外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层顶布(52)的内边固定在第一主顶杆(2)或第二主顶杆(3)上,且第二层顶布(52)的内边与第一层顶布(51)的外边之间具有透气间隙(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根支撑腿(1)、第一主顶杆(2)、第二主顶杆(3)、中心撑杆(4)、以及顶布(5),所述顶布(5)至少有两层,所述顶布(5)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层顶布(5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层顶布(52),所述第一主顶杆(2)的内端与中心顶帽(6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主顶杆(2)的外端与第二主顶杆(3)的内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主顶杆(3)的外端与支撑腿(1)活动连接,所述中心撑杆(4)与第一主顶杆(2)活动连接,所述中心撑杆(4)的内端与中心底帽(62)活动连接,且所述中心撑杆(4)的外端延伸至中心撑杆(4)与第一主顶杆(2)连接处的外侧;所述第一层顶布(51)覆盖中心顶帽(61)上,且所述第一层顶布(51)的外边与中心撑杆(4)的外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层顶布(52)的内边固定在第一主顶杆(2)或第二主顶杆(3)上,且第二层顶布(52)的内边与第一层顶布(51)的外边之间具有透气间隙(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顶布(52)的内边位于中心撑杆(4)外端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顶布(52)的内边延伸至邻近第一主顶杆(2)与中心撑杆(4)的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顶布(51)的外边设有连接环扣(511),所述中心撑杆(4)的外端设有连接凹槽(41),所述连接环扣(511)与连接凹槽(41)相挂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多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槽(41)包括开口部(411)和底槽部(412),所述连接环扣(511)由连接环本体构成,所述连接环本体嵌在底槽部(412)中,所述开口部(411)由内至外呈放大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勇边静
申请(专利权)人:蔚孜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