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吸水医用复合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2490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7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吸水医用复合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止血海绵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海藻酸盐、纤维蛋白胶、交联葡聚糖凝胶、多聚糖醛酸半纤维素、透明质烷、葡萄糖酸锶、右旋糖酐铁、表没食子儿茶素、5‑甲氧基‑N,N‑二异丙基色胺、薄荷烷二胺、桉油精、马勃粉、交联剂、吐温‑60、乙醇2、蒸馏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医用复合止血海绵的吸液能力强,止血时间短且效果佳,能够隔绝外界物质的入侵,促进创面愈合,可广泛应用于烧伤、创伤、外科手术创口的止血和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超吸水医用复合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止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血液自身凝固外,外部给予的压力以及其他止血因素也可缩短止血时间,促进伤口愈合。良好的医用止血材料不仅需要具备通常的止血时间短、止血效果好、不能增加伤口的感染等特性,而且不应该产生二次创伤,对体内植入材料还应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抗原性,可降解,且与组织的粘附性好,与伤口、创面所在位点的吻合性好等特性,同时还兼具有修复、治疗等多重功能。现常见的止血材料主要有:止血海绵、止血纱布、止血凝胶、止血纤维、止血绷带、止血微粉、壳聚糖膜及纤维蛋白胶等产品。其中,止血海绵常见的有胶原蛋白海绵、明胶海绵以及壳聚糖海绵等,其具有非常好的吸水性和膨胀性,海绵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后可迅速膨胀而压迫和堵塞出血点,同时可加速血小板的凝聚,促进凝血;海绵的孔道结构也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为伤口愈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然而现有的止血海绵的实际的止血效果和力学强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吸水医用复合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止血海绵的实际的止血效果和力学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吸水医用复合止血海绵,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海藻酸盐19‑30份、纤维蛋白胶10‑21份、交联葡聚糖凝胶5‑12份、多聚糖醛酸半纤维素3‑9份、透明质烷4‑8份、葡萄糖酸锶1‑4份、右旋糖酐铁0.5‑2份、表没食子儿茶素1.2‑3.6份、5‑甲氧基‑N,N‑二异丙基色胺0.8‑2.4份、薄荷烷二胺0.6‑1.8份、桉油精0.4‑1.3份、马勃粉0.8‑2份、交联剂0.5‑2.6份、吐温‑60 1.5‑3份、乙醇25‑38份、蒸馏水60‑8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吸水医用复合止血海绵,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海藻酸盐19-30份、纤维蛋白胶10-21份、交联葡聚糖凝胶5-12份、多聚糖醛酸半纤维素3-9份、透明质烷4-8份、葡萄糖酸锶1-4份、右旋糖酐铁0.5-2份、表没食子儿茶素1.2-3.6份、5-甲氧基-N,N-二异丙基色胺0.8-2.4份、薄荷烷二胺0.6-1.8份、桉油精0.4-1.3份、马勃粉0.8-2份、交联剂0.5-2.6份、吐温-601.5-3份、乙醇25-38份、蒸馏水60-8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吸水医用复合止血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柠檬酸、双乙酸钠、氯化铁、聚乙烯醇和三偏磷酸钠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吸水医用复合止血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重量比为1:0.5:1.2:0.9:2.7的柠檬酸、双乙酸钠、氯化铁、聚乙烯醇和三偏磷酸钠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吸水医用复合止血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酸盐为海藻酸钠、海藻酸铵、海藻酸钾或海藻酸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吸水医用复合止血海绵,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海藻酸盐21-28份、纤维蛋白胶11-20份、交联葡聚糖凝胶5.7-9份、多聚糖醛酸半纤维素3.4-8.6份、透明质烷4.5-7份、葡萄糖酸锶1.6-3.5份、右旋糖酐铁0.7-1.6份、表没食子儿茶素1.4-3.3份、5-甲氧基-N,N-二异丙基色胺0.9-2.1份、薄荷烷二胺0.8-1.4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纳贝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