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厚飞专利>正文

开口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9500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0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口扳手,其头部设有一扳口及一第一基准线,扳口用以接设一紧固件,并能扳动紧固件以一转动中心旋转;扳口具有两个平行的内侧壁,且每一内侧壁于其所相对的紧固件外侧面的宽度范围内设有一防脱段、一凹弧段及一连接于防脱段与凹弧段之间的直线段,防脱段、直线段与凹弧段对应于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致上等于紧固件外侧面的宽度,其中,防脱段对应于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于凹弧段对应于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凹弧段对应于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于直线段对应于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借此,开口扳手于操作过程中,能避免相对紧固件打滑。

Open spann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rench, the wrench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ort and a base line for connecting a fastener with a jaw, and a fastener to a center of rotation rotation; the wrench mouth has two parallel inner side wall, and each inner side wall on the opposite lateral fastener the width range is provided with an anti off section, a concave arc section and a connecting section between the anti off and concave arc line segment, anti off section and a straight line section and concave seg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reference line length is substantially equal to the width of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outer fastener,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period of anti off the first line is larger than the length of the concave seg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base line length, concave arc length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reference line is larger than the line seg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reference line length. In this way, the open spanner can avoid the slipping of the relative fast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开口扳手,尤指一种能避免相对紧固件打滑的开口扳手。
技术介绍
按,开口扳手通常于头部设有一概呈U型的扳口,扳口内缘两侧设有对称的抵接面,用以抵接于如六角螺件的紧固件的边缘,并通过开口扳手的驱转,以使紧固件达到松脱或锁紧为目的。然而,实际上扳口的尺寸会略大于紧固件外缘,以方便紧固件套入扳口内使用,因此,紧固件套入扳口内时,尚会与两抵接面之间产生间隙,使得操作过程中,抵接面容易与紧固件产生打滑,影响锁紧或放松紧固件的顺畅性;更甚者,当抵接面与紧固件打滑时,容易使紧固件的端角与抵接面接触,在此情形下,紧固件的端角易导致磨损,而变成圆角或溃角。因此,如何改善前述开口扳手的缺点,为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开口扳手,其于扳口内的两内侧壁设有防脱段,以提供驱转作业时,使紧固件的外侧面支撑于防脱段的长边上,据以增加接触面积,避免开口扳手相对紧固件打滑的情形。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口扳手,是具有一柄部及一自柄部一端延伸出的头部,头部设有一扳口及一第一基准线,扳口用以接设一紧固件,并能扳动紧固件以一转动中心旋转;扳口具有两个平行的内侧壁,两内侧壁平行第一基准线,且以第一基准线对称的隔开,两内侧壁分别对应紧固件两相反之外侧面,且每一内侧壁于其所相对的紧固件外侧面的宽度范围内设有一防脱段、一凹弧段及一连接于防脱段与凹弧段之间的直线段,防脱段较直线段更接近扳口的开口,防脱段、直线段与凹弧段对应于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致上等于紧固件外侧面的宽度,其中,防脱段对应于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于凹弧段对应于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凹弧段对应于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于直线段对应于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其中,防脱段、直线段与凹弧段对应于第一基准线的长度比例为10:7:8。其中,每一内侧壁自扳口的开口朝柄部方向依序设置有一第一端点、一第二端点、一第三端点及一第四端点,防脱段的两端由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所界定,直线段的两端由第二端点与第三端点所界定,凹弧段的两端由第三端点与第四端点所界定,且在扳动时,其一内侧壁的第二端点恰好在紧固件的外侧面的1/3位置处,而另一内侧壁的第三端点则在紧固件另一侧的外侧面的1/5位置处,并形成点接触。其中,第一基准线是通过转动中心,头部更具有一第二基准线与第一基准线垂直并通过转动中心,第二基准线于直线段形成一交点,交点至凹弧段的长度大于交点至防脱段的长度。其中,防脱段包括一长边及一与长边相连的短边,短边较长边远离直线段,且长边与短边是呈120度至150度角设置,长边是由内侧壁向内倾斜4至6度,且于扳动时,长边与紧固件的外侧面形成面接触,短边则用以防止紧固件朝扳口的开口方向脱离。其中,长边是由内侧壁向内倾斜5.26度。其中,长边占据防脱段总长度0.85至0.9倍之间。其中,内侧壁更具有一外直线段连接于防脱段并朝扳口的开口方向延伸,且外直线段是与第一基准线平行。其中,直线段与第一基准线平行,且直线段至第一基准线的距离与外直线段至第一基准线的距离相等,外直线段的长度大于防脱段。其中,两内侧壁的内端凹设有一凹弧状的底壁,底壁与凹弧段之间以一凸弧相连,凸弧朝扳口凸设,且凸弧的半径较凹弧段的半径大。借此,本专利技术的开口扳手是以防脱段的长边面接触于紧固件的外侧面,有效地支撑紧固件并将其一同旋转,如此可避免开口扳手相对紧固件打滑,以达到锁紧或松脱的作业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口扳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口扳手承接紧固件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口扳手驱转紧固件示意图,显示开口扳手相对紧固件转动至4度角位置上。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口扳手驱转紧固件的放大示意图,显示开口扳手相对紧固件转动至5.26度角位置上。【符号说明】开口扳手100头部11内侧壁21长边221直线段23外直线段25底壁27紧固件200端角202第二基准线L2第一端点A1第三端点A3柄部10扳口20防脱段22短边222凹弧段24交点26凸弧28外侧面201第一基准线L1转动中心C第二端点A2第四端点A4。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于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是按适于列举说明的比例,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开口扳手100,是具有一柄部10及自柄部10一端延伸出的头部11,头部11是设有一扳口20及一转动中心C。扳口20是用以套接紧固件200,并扳动紧固件200以转动中心C旋转,以达到锁紧或松脱的目的。其中,头部11更具有一第一基准线L1通过转动中心C及一第二基准线L2垂直于第一基准线L1并通过转动中心C。而紧固件200可以是多角状螺件,例如是六角螺帽。扳口20,是于内缘具有两个平行的内侧壁21,两内侧壁21平行于第一基准线L1,且以第一基准线L1对称的隔开,两内侧壁21分别对应紧固件200两相反之外侧面201,且每一内侧壁21于其所相对的紧固件200的宽度范围内设有一防脱段22、一凹弧段24及一连接于防脱段22与凹弧段24之间的直线段23,防脱段22、直线段23与凹弧段24对应于第一基准线L1的长度大致上等于紧固件200外侧面201的宽度。直线段23较防脱段22与凹弧段24更接近于第一基准线L1,以使防脱段22与凹弧段24相对直线段23而言呈内凹状。另外,自扳口20的开口朝柄部10方向依序设置有一第一端点A1、一第二端点A2、一第三端点A3及一第四端点A4,防脱段22的两端由第一端点A1与第二端点A2所界定,直线段23的两端由第二端点A2与第三端点A3间所界定,而凹弧段24的两端由第三端点A3与第四端点A4所界定。其中,防脱段22对应于第一基准线L1的长度大于凹弧段24对应于第一基准线L1的长度,凹弧段24对应于第一基准线L1的长度大于直线段23对应于第一基准线L1的长度。于本实施例中,防脱段22、直线段23与凹弧段24对应于第一基准线L1的长度比例为10:7:8。另,于本专利技术中,防脱段22较直线段23更接近于扳口20的开口,直线段23连接于防脱段22与凹弧段24之间。而防脱段22包括有一长边221及一与长边221相连的短边222,短边222较长边221远离直线段23,而更接近于扳口20的开口位置。其中。长边221与短边222是呈120度至150度角设置,此外,长边221占据防脱段22总长度0.85至0.9倍之间,而长边221的长度也较直线段23与凹弧段24为长。内侧壁21更具有一外直线段25,外直线段25以第一端点A1连接于防脱段22并朝扳口20的开口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基准线L1平行。其中,外直线段25至第一基准线L1的距离与直线段23至第一基准线L1的距离相等。而外直线段25的长度大于直线段23的长度,外直线段25的长度也大于防脱段22。此外,防脱段22的长边221是由内侧壁21向内倾斜4度至6度之间。于本实施例中,长边221是由内侧壁21向内倾斜5.26度。另外,第二基准线L2于两内侧壁21的直线段23各形成一交点26,交点26将直线段23区隔成两个长度不同的区段,也即交点26至凹弧段24的长度大于交点26至防脱段22的长度。进一步地,两内侧壁21的内端凹设有一凹弧状的底壁27。于底壁27与凹弧段24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口扳手,是具有一柄部及一自该柄部一端延伸出的头部,该头部设有一扳口及一第一基准线,该扳口用以接设一紧固件,并能扳动该紧固件以一转动中心旋转;该扳口具有两个平行的内侧壁,该两内侧壁平行该第一基准线,且以该第一基准线对称的隔开,该两内侧壁分别对应该紧固件两相反之外侧面,且每一内侧壁于其所相对的该紧固件外侧面的宽度范围内设有一防脱段、一凹弧段及一连接于该防脱段与该凹弧段之间的直线段,该防脱段较该直线段更接近该扳口的开口,该防脱段、该直线段与该凹弧段对应于该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致上等于该紧固件外侧面的宽度,其中,该防脱段对应于该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于该凹弧段对应于该第一基准线的长度,该凹弧段对应于该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于该直线段对应于该第一基准线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扳手,是具有一柄部及一自该柄部一端延伸出的头部,该头部设有一扳口及一第一基准线,该扳口用以接设一紧固件,并能扳动该紧固件以一转动中心旋转;该扳口具有两个平行的内侧壁,该两内侧壁平行该第一基准线,且以该第一基准线对称的隔开,该两内侧壁分别对应该紧固件两相反之外侧面,且每一内侧壁于其所相对的该紧固件外侧面的宽度范围内设有一防脱段、一凹弧段及一连接于该防脱段与该凹弧段之间的直线段,该防脱段较该直线段更接近该扳口的开口,该防脱段、该直线段与该凹弧段对应于该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致上等于该紧固件外侧面的宽度,其中,该防脱段对应于该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于该凹弧段对应于该第一基准线的长度,该凹弧段对应于该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大于该直线段对应于该第一基准线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防脱段、该直线段与该凹弧段对应于该第一基准线的长度比例为10:7: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每一内侧壁自该扳口的开口朝该柄部方向依序设置有一第一端点、一第二端点、一第三端点及一第四端点,该防脱段的两端由该第一端点与该第二端点所界定,该直线段的两端由该第二端点与该第三端点所界定,该凹弧段的两端由该第三端点与该第四端点所界定,且在扳动时,其一内侧壁的第二端点恰好在该紧固件的外侧面的1/3位置处,而另一内侧壁的第三端点则在该紧固件另一侧的外侧面的1/5位置处,并形成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厚飞
申请(专利权)人:胡厚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