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9429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0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流供电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直流电源连接有电压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连接有输出交流信号的逆变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两个电压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多谐振器。本方案利用传统便携直流电源提供高压交流输出,满足野外的市电交流设备的使用。逆变模块可以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保证对称的多谐振器的振荡信号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在春秋季通过周末去远离城市的深山树林中以野炊露营的方式减少生活压力,在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另外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各种电子设备;在野外当使用的交流式电子设备电量不足时,由于无法及时充电,因此会导致设备无法使用,进而影响人们的野外娱乐的心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供电装置,可以利用便携式的直流电源提供市电输出,解决野外无法便携使用交流电设备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交流供电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直流电源连接有电压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连接有输出交流信号的逆变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两个电压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多谐振器。进一步的,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电压处理芯片U1和电压处理芯片U2;芯片U1的输入端输入第一电压,其输入端分别通过极性电容E2和电容C2接地,其输出端分别通过极性电容E1和电容C1接地;芯片U2的接地端与芯片U1的接地端连接,芯片U2的输入端输入第二电压,其输入端分别通过极性电容E3和电容C2接地,其输出端依次方向连接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1接地,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均由直流电源提供。进一步的,电压处理芯片U1采用LM7812,输出电压VCC为12v,所述电压处理芯片U2采用LM7912,输出电压-VCC为-12v。进一步的,逆变模块包括多谐振荡器,多谐振荡器结构为:PNP三极管Q4和PNP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后再连接VCC,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5连接到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6连接到三极管Q4的基极,电容C5两端分别通过电阻R3和电阻R4连接到滑动变阻器的一段,电容C6两端分别通过电阻R7和电阻R8连接到滑动变阻器R4的另一端;滑动变阻器R4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6连接到-VCC;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2连接到PNP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到到VCC,其基极与发射极间连接有电容C4,其发射极与NPN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其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变压器第一绕组的负输入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变压器第一绕组的正输入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变压器第二绕组的正输入端;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9连接到PNP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7的基极与发射极间连接有电容C7,其发射极与NPN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其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NPN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变压器第四绕组的负输入端,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变压器第四绕组的正输入端;三极管Q58的发射极连接变压器第三绕组的正输入端;变压器第三绕组的负输入端和第二绕组的负输入端连接后连接到-VCC,由电阻R6提供电流;变压器输出端进行交流输出。其中电阻R2和电阻R9,电容C4和电容C7构成积分电路,将多谐振器财神的正极性方波转化为准正弦波形,后面再经过三极管Q1和三极管Q7倒向放大,同时使三极管Q3和Q2、三极管Q5和Q8轮流导通和机制,经过变压器绕组在输出端产生满足市电需求的准正弦波形的高压输出。进一步的,逆变模块中,滑动变阻器R5控制端通过正向二极管D2连接到电源VC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方案利用传统便携直流电源提供高压交流输出,满足野外的市电交流设备的使用。2.逆变模块可以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保证对称的多谐振器的振荡信号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逆变模块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压转换模块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交流供电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直流电源连接有电压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连接有输出交流信号的逆变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两个电压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多谐振器。如图2所示,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电压处理芯片U1和电压处理芯片U2;芯片U1的输入端输入第一电压,其输入端分别通过极性电容E2和电容C2接地,其输出端分别通过极性电容E1和电容C1接地;芯片U2的接地端与芯片U1的接地端连接,芯片U2的输入端输入第二电压,其输入端分别通过极性电容E3和电容C2接地,其输出端依次方向连接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1接地。进一步的,电压处理芯片U1采用LM7812,输出电压VCC为12v,所述电压处理芯片U2采用LM7912,输出电压-VCC为-12v。如图1所示,逆变模块包括多谐振荡器,多谐振荡器结构为:PNP三极管Q4和PNP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后再连接VCC,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5连接到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6连接到三极管Q4的基极,电容C5两端分别通过电阻R3和电阻R4连接到滑动变阻器的一段,电容C6两端分别通过电阻R7和电阻R8连接到滑动变阻器R4的另一端;滑动变阻器R4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6连接到-VCC;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2连接到PNP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到到VCC,其基极与发射极间连接有电容C4,其发射极与NPN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其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变压器第一绕组的负输入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变压器第一绕组的正输入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变压器第二绕组的正输入端;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9连接到PNP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7的基极与发射极间连接有电容C7,其发射极与NPN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其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NPN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变压器第四绕组的负输入端,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变压器第四绕组的正输入端;三极管Q58的发射极连接变压器第三绕组的正输入端;变压器第三绕组的负输入端和第二绕组的负输入端连接后连接到-VCC,由电阻R6提供电流;变压器输出端进行交流输出。进一步的,逆变模块中,滑动变阻器R5控制端通过正向二极管D2连接到电源VCC。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交流供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直流电源连接有电压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连接有输出交流信号的逆变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两个电压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多谐振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直流电源连接有电压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连接有输出交流信号的逆变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两个电压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多谐振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电压处理芯片U1和电压处理芯片U2;芯片U1的输入端输入第一电压,其输入端分别通过极性电容E2和电容C2接地,其输出端分别通过极性电容E1和电容C1接地;芯片U2的接地端与芯片U1的接地端连接,芯片U2的输入端输入第二电压,其输入端分别通过极性电容E3和电容C2接地,其输出端依次方向连接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1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流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处理芯片U1采用LM7812,输出电压VCC为12v,所述电压处理芯片U2采用LM7912,输出电压-VCC为-12v。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多谐振荡器,多谐振荡器结构为:PNP三极管Q4和PNP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后再连接VCC,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5连接到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6连接到三极管Q4的基极,电容C5两端分别通过电阻R3和电阻R4连接到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昌越彬蒋明睿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益睿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