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眼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9371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0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龙眼的种植方法,包括种植地选择、选苗、定植、施肥、整形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步骤,根据龙眼的生长习性以及需肥特点进行种植,能有效的提高龙眼树苗的成活率,采用防治虫害管理措施能预防病虫害疾病,在种植过程中龙眼树不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根据龙眼果树的生长特性,制定相应的施肥方式,且其他农药用量少,绿色、环保、无污染,无药物残留,使得土壤得以保持肥沃,使龙眼树健康成长,在果树成长开花结果时,合理的整形修剪,能提高龙眼的坐果率以及龙眼果实的品质,可以明显促进龙眼的生长,提高龙眼的产量。同时,该种植方法实用性广,适用于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龙眼栽培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龙眼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龙眼是我国热带水果品种之一,以其果肉具有抗氧化、抗焦虑、抗癌、降脂护心和抑菌等作用。以及龙眼肉可以加工成方便食用龙眼膏、美味可口的果汁及具有一定功效的保健酒。而逐步成为由单一的作水果食用向保健食品精深加工方面发展,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龙眼不仅是一种鲜美的水果,食用后还具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兼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但是按照目前国际水果品种经济周期为10年标准计算,由于目前种植株行距的设计规格,存在两大技术缺陷,即一是以传统的提高单株产量来实现单产的提高,导致目前种植株行距前提下前期产量低,投资回收期长达8年之久,给规模化生产企业刚回收投资成本品种就已成为淘汰品种的投资风险,而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龙眼产业向工业化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二是由于目前的种植株行距没有考虑,如何提高前期单产,缩短投资成本回收期,确保10年左右进行适时品种换代更新,设计科学的株行距,到品种该更新时无法适时进行更新,导致农民、企业增产不增,多数社会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龙眼的种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在往年果园深翻改土,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施用有机肥后按照每行中各株之间的株距1.5‑2.5m,同时挖宽60‑80cm,深60‑80cm的果坑,各行之间的行距为2‑4m;并在树的株行距间,树冠滴水线下开深、宽各50cm,长与树冠大小相应的条沟;(2)筛选出品种纯正,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浓绿,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种植;(3)在定植时先往坑内灌水,等水渗进后把根部完整或带土的苗子放入,根颈部高出地面3‑5cm,分层次填土,并用手从外围逐渐向内压紧;定植后,在苗四周作一小水盘,以利灌水,剪去部分小枝和叶片,栽后要充分灌水,待水全部灌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眼的种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在往年果园深翻改土,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施用有机肥后按照每行中各株之间的株距1.5-2.5m,同时挖宽60-80cm,深60-80cm的果坑,各行之间的行距为2-4m;并在树的株行距间,树冠滴水线下开深、宽各50cm,长与树冠大小相应的条沟;(2)筛选出品种纯正,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浓绿,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种植;(3)在定植时先往坑内灌水,等水渗进后把根部完整或带土的苗子放入,根颈部高出地面3-5cm,分层次填土,并用手从外围逐渐向内压紧;定植后,在苗四周作一小水盘,以利灌水,剪去部分小枝和叶片,栽后要充分灌水,待水全部灌入后,再撒上一层细土;(4)龙眼苗木定植后1个月开始施第一次肥,以后每次新芽长出来时和新叶开始转绿时各追施肥一次,以每棵龙眼苗木为圆心,半径为70-80cm内进行施肥;(5)定植后,果园每年须进行2-3次较深的中耕,并配合除草进行2-3次浅耕,定植2-3年后,做扩穴改土工作,在原定植穴外,挖0.6-0.8m的深穴,并施复合肥和钙、钾肥,分次扩穴,逐步实现全园土壤熟化;(6)幼龄树修剪以疏枝为主,疏去重叠、交叉的枝条,扩大树冠,栽植后第2-3年于地面1.2-1.4m定主干,在3-4年培育成5-7主枝;每年剪枝3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大新县科学技术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