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8462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CPU回路;用于驱动继电器,以控制继电器状态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和第三光电耦合器;CPU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输出信号,以影响驱动回路的输入信号,进而控制驱动回路的输出信号,而驱动回路的输出信号又作为开关的输入信号,由此达到控制开关状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开关控制电路,有效防止了高频震荡对于电路的干扰,降低了开关的误动作,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吸收了继电器感性线圈的反向电压,延长继电器寿命,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采集继电器状态,防止不可靠动作,提高了继电器返回状态采集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开关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文教卫生、金融、商业、旅游服务和人民生活等领域都离不开电。电的产生、输送、使用中,配电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断路器、负荷开关等开关设备是一种使用量大,使用面积广泛的配电设备。目前市场上所拥有的开关控制电路,都是利用CPU单独管脚连接驱动芯片,驱动芯片通过光电耦合器件控制继电器线圈,到达继电器触点控制开关分合的状态。在高、中压变电站等配电场合,开关分、合操作时都会产生高频阻尼振荡波,即通常称为高频干扰,高频震荡的电磁波通过传导、辐射使周围的设备发生逻辑错误,易使继电器线圈电源不稳定而引发开关误动作;继电器的电感性线圈在断电的瞬间会有一个反向的较高电压,这个电压很有可能会造成线路其它设备工作的不正常甚至击穿损坏,多次操作,容易损坏继电器;多数装置只采集一次设备的开关量状态,不能及时有效反应继电器状态,不能及时有效反应设备故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经常在继电器感性线圈之间并联电阻,然而不同环境情况下,电阻参数不具有一致性。电阻阻值偏小,不能有效防护,只能降低故障的概率;电阻阻值偏大,对于继电器感性线圈的驱动能力不足,不能控制开关的分合。因此,对于有效防护、百分百驱动成功率的开关控制电路是业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延长开关控制电路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的开关控制电路。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CPU回路;用于驱动继电器,以控制继电器状态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D11、第二光电耦合器D12和第三光电耦合器D13;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D11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一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电路D10的第一输入端与CPU的YKEN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电路D1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与非门电路(D9)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均与CPU的YKCS输出端相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24V接地端相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七二极管V17正极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负极与+24V电源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7-1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的正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十七线圈RL17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的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十七线圈RL1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7-IO的一端经过R4与+3.3V电源相连接;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7-IO的一端与3.3V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D12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CPU的YKCS2输出端相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24V接地端相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第十八二极管V18正极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V18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7-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负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8-1的一端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V18的正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十八线圈RL18的一端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V18的负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十八线圈RL18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8-IO的一端经过R5与+3.3V电源相连接;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8-IO的一端与3.3V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D13包括第三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三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三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CPU的YK0’输出端相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24V接地端相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正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V1负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8-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V1的正极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RL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V1的负极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RL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IO的一端经过R6与+3.3V电源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IO的一端与3.3V接地端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2的一端与YK1-COM端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2的另一端与YK1-CK端相连接。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开关控制电路,有效防止了高频震荡对于电路的干扰,降低了开关的误动作,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吸收了继电器感性线圈的反向电压,延长继电器寿命,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采集继电器状态,防止不可靠动作,并且采用软件去抖动的方式,提高了继电器返回状态采集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开关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驱动回路的原理图。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图中: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附图1-2可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CPU回路;用于驱动继电器,以控制继电器状态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D11、第二光电耦合器D12和第三光电耦合器D13;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D11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一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电路D10的第一输入端与CPU的YKEN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电路D1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与非门电路D9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均与CPU的YKCS输出端相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24V接地端相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七二极管V17正极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负极与+24V电源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7-1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的正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十七线圈RL17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的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十七线圈RL1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7-IO的一端经R4与+3.3V电源相连接;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7-IO的一端与3.3V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开关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CPU回路;用于驱动继电器,以控制继电器状态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D11、第二光电耦合器D12和第三光电耦合器D13;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D11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一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电路D10的第一输入端与CPU的YKEN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电路D1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与非门电路D9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D9的两个输入端均与CPU的YKCS输出端相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24V接地端相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七二极管V17正极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负极与+24V电源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7‑1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的正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十七线圈RL17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的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十七线圈RL1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7‑IO的一端经过(R4)与+3.3V电源相连接;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7‑IO的一端与3.3V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D12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CPU的YKCS2输出端相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24V接地端相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第十八二极管正极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7‑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V18负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8‑1的一端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V18的正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十八线圈RL18的一端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V18的负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十八线圈RL18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8‑IO的一端经过R5与+3.3V电源相连接;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8‑IO的一端与3.3V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D13包括第三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三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三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CPU的YK0’输出端相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24V接地端相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正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V1负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8‑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V1的正极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RL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V1的负极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RL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IO的一端经过R6与+3.3V电源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IO的一端与3.3V接地端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2的一端与YK1‑COM端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2的另一端与YK1‑CK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CPU回路;用于驱动继电器,以控制继电器状态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D11、第二光电耦合器D12和第三光电耦合器D13;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D11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一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电路D10的第一输入端与CPU的YKEN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电路D1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与非门电路D9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D9的两个输入端均与CPU的YKCS输出端相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24V接地端相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七二极管V17正极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负极与+24V电源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7-1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的正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十七线圈RL17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的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十七线圈RL1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7-IO的一端经过(R4)与+3.3V电源相连接;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7-IO的一端与3.3V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D12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CPU的YKCS2输出端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高云飞刘建敏杨宁刘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安通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