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血竭总黄酮制备工艺及其新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524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龙血竭总黄酮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为将龙血竭药材粉碎成粗粉,加乙酸乙酯回流提取,滤过,回收乙酸乙酯并浓缩至干;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龙血竭总黄酮在抑制静脉血栓形成、局灶性脑缺血、制备治疗缺血性脑水肿药物中新用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提取物制备工艺及其新用途,特别是涉及一种龙血竭总黄酮制备工艺及其新用途
技术介绍
血竭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始载于《唐本草》,在以往的医疗实践中,其来源曾经长期依赖进口。在我国研制出进口代用品龙血竭以后,近年来对龙血竭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其中很多文献报道集中在龙血竭的化学成份研究上。我国的广西血竭(龙血竭)和云南血竭均含有挥发油、黄酮、酚类、强心苷、多糖等成份。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龙血竭具有消炎止痛作用、对血液流变学的双向调节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等。临床应用研究表明龙血竭具有促进表皮修复、治疗冠心病、消化道出血、大面积褥疮、结肠炎等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血竭总黄酮制备工艺及其新用途。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龙血竭药材粉碎成粗粉,加6-10倍量乙酸乙酯回流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滤过,合并2次滤液,回收乙酸乙酯并浓缩至干;乙酸乙酯提取物粉碎成粗粉,以320-40倍提取物量的0.2-0.5%NaOH溶液搅拌20-40分钟使溶解,滤过;滤液用5-12%HCl调pH至1~2,静置8-24小时,倾出上清液,弃去;沉淀离心滤过,收集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至pH试纸检测为中性,60℃以下真空干燥,粉碎,即得龙血竭总黄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实验例实现的。实验例1龙血竭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分组与剂量设计,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①膜型动物组实验动物20只。每日灌服0.25%CMC(溶剂对照),1ml/100g体重,连续2周。②阳性药舒血宁组实验动物15只。每日灌服舒血宁80mg/kg体重,连续2周。③龙血竭大剂量组实验动物15只。每日灌服龙血竭总黄酮160mg/kg体重,连续2周。④龙血竭中剂量组实验动物15只。每日灌服龙血竭总黄酮80mg/kg体重,连续2周。⑤龙血竭十剂量组实验动物15只。每日灌服龙血竭总黄酮40ms/kg体重,连续2周。实验步骤,末次给药后1小时,以戊巴比妥钠(40mg/kg,ip)麻醉,开腹分离下腔静脉,于左肾静脉下方用粗丝线结扎下腔静脉。由于静脉血流阻断,血栓形成。缝合腹壁,结扎后4小时重新开腹,在结扎下方2cm处夹闭血管,剖开管腔,取出血栓称湿重,干燥后再称干重。取平均值,经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实验结果见表1。表1龙血竭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X±SD)血栓重量(X±SD)及重量降低百分率(%)动物数组别 降低(只) 湿重(mg) 干重(mg) 降低(%)(%)模型组 18 18.8±5.7 6.7±2.0阳性药组15 7.9±4.1**57.9 3.1±1.7**53.7大剂量组15 7.5±4.3**60.1 3.0±1.5**55.2中剂量组14 10.3±6.4**45.2 4.0±2.3**40.3小剂量组13 14.7±8.1 21.8 5.7±2.817.2注经t检验,与模型动物组相比,**P<0.01。龙血竭总黄酮160mg/kg体重和80mg/kg体重,连续灌胃1周,可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的湿重、干重与模型组动物相比均有明显的降低(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龙血竭总黄酮40mg/kg体重组实验动物血栓的湿重、于重与模型组动物相比,降低不明显(P>0.05)。龙血竭总黄酮大剂量组的疗效与阳性对照药舒血宁相当。实验例2龙血竭总黄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及脑组织损伤的影响实验动物随机分为7组,即①模型组(溶剂对照,n=13)每日灌服0.25%CMC,0.5ml/100g体重,连续4大。末次给药15min后按方法3.2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②假手术组(n=6)每日灌服0.25%CMC,0.5ml/100g,连续4天。末次给药15min后手术同模型组,但不插线。③尼莫地平组(n=10)每日灌服尼莫地平5mg/kg体重,0.5ml/100g,连续4天。末次给药15min后手不同模型组。④脑得生组(n=10)每日灌服脑得生2.7g/kg体重,0.5ml/100g,连续4天。末次给药15min后手术同模型组。⑤龙血竭总黄酮大剂量组(n=15)每日灌服龙血竭总黄酮100mg/kg体重,0.5ml/100g,连续4天。末次给药15min后手术同模型组。⑥龙血竭总黄酮中剂量组(n=10)每日灌服龙血竭总黄酮50mg/kg体重,0.5ml/100g,连续4天。木次给药15min后手术同模型组。⑦龙血竭总黄酮小剂量组(n=8)每日灌服龙血竭总黄酮25mg/kg体重,0.5mi/100g,连续4天。末次给药15min后手术同模型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参照Longa方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取SD大鼠,以10%的水合氯醛麻醉(350mg/kg,ip),仰位固定,沿颈部中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及其颈内和颈外分支。结扎颈总和颈外动脉,动脉夹夹闭颈内动脉,剪开颈总动脉远心端,将直径为0.26mm的尼龙线插入颈总动脉,穿过颈内和颈脉动脉分叉处进入颈内动脉。松开动脉夹,继续将线插入到颈内动脉的颅内段。当感到明显阻力时,此时插入线的总长度约为2.0cm,即可阻断MCA。结扎插线以防脱落,缝合皮肤。神经功能行为评分和脑梗死范围测定脑缺血24h后,对大鼠的神经功能行为进行评分。评分参照Bederson和Lin的方法进行。具体方法如下(总分为11分)①提起鼠尾离开地面,观察前肢情况。正常大鼠两前肢对称地伸向地面。出现腕曲、肘曲、肩内旋者分别评为1~3分,同时出现肩内旋伴腕曲或肘曲者评为4分。②将大鼠置平滑地板上,分别推左(或右)肩向对侧移动,检查抵抗推动的阻力。正常大鼠双侧阻力明显对称。右肩向左侧移动时,发现阻力下降者,根据下降的轻、中、重程度,分别评为1~3分。③将大鼠两前肢置一金属网上,观察两前肢的肌张力。正常大鼠两前肢肌张力明显对称。发现左前肢肌张力下降者,根据下降的轻、中、重程度,分别评为1~3分。③将大鼠置地板上,观察其行走。出现明显转圈者,评为1分,否则0分。分数越高,说明动物的行为障碍越严重。评分采用单盲法。脑梗死范围测定采用TIC染色法。脑缺血24h后,大鼠断头取脑,去掉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将前脑冠状切成5片。切片位置为大脑前极和视交叉连线中点、视交叉部位、漏斗柄部位和漏斗柄与后极之间处。将脑片浸入5mlTTC染色液中(包括4%TTC 1.5ml,1mol/LK2HPO40.1ml和蒸馏水3.4ml),37℃避光染色30min。然后照相,计算机分析,获得梗死区域面积占前脑半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脑梗死范围。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皆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1、龙血竭总黄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的影响大脑中动脉阻断24h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后,模型组大鼠左前肢肌张力下降,表现左前肢腕曲、胴曲、肩内旋和握持力下降,神经功能均评分为8.6分。假手术组部分动物左前肢肌张力也稍有下降,神经功能平均评分为2.2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龙血竭总黄酮100、50、25mg/kg体重、尼莫地平5mg/kg体重或脑得生2.7g/kg体重给药后神经功能行为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龙血竭总黄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 龙血竭药材粉碎成粗粉,加6-10倍量乙酸乙酯回流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滤过,合并2次滤液,回收乙酸乙酯并浓缩至干;乙酸乙酯提取物粉碎成粗粉,以20-40倍提取物量的0.2-0.5%NaOH溶液搅拌20-40分钟使溶解,滤过;滤液用5-12%HCl调pH至1~2,静置8-24小时,倾出上清液,弃去;沉淀离心滤过,收集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至pH试纸检测为中性,60℃以下真空干燥,粉碎,即得龙血竭总黄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鹏飞萧伟胡迎庆戴翔翎夏月沈静毕宇安章晨峰徐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