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集水坑电梯井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1443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5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集水坑电梯井的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为多层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层、混凝土垫层和防水层,所述的多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排布为:钢筋混凝土层、上混凝土垫层、防水层和下混凝土垫层;所述防水层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层包括在集水坑电梯井的转角结构处增设的防水附加层。目的在于解决常规的防水结构在不规整基体中使用时,避免转角处存在的渗漏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
的防水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集水坑电梯井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我国城市建设迅猛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其附建式地下室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这些地下空间长期处于水的包围之中,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空间长期受到地下水的作用,渗透压随埋深而增大,特别是当地下水含有侵蚀性介质时,对地下空间的危害就更大。即使地下空间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也会通过毛细作用对其造成危害,而且还会受到降水,上下水管道破裂等非地下水因素的影响而渗漏。地下集水坑电梯井位于地下,存在渗水隐患,因此需要对地下集水坑电梯井进行防水处理。授权公告号为CN20280966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防水结构,包括水泥基材料防水层、涂刷形成在水泥基材料防水层上表面的有机涂料防水层,和粘结在有机涂料防水层上表面的自粘性防水卷材层。该设计仅适用于常规地下防水设计,将该防水结构用于具有凹坑或者凸起结构的基体上时,由于具有凹坑或者凸起结构的基体转角结构较多,这这些转角处多为薄弱环节,将转角处和地面做类似处理,无法很好的实现转角部位的防水,转角部位仍会存在渗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集水坑电梯井的防水结构,目的在于在转角处增设多层防水结构,避免转角处存在的渗漏隐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集水坑电梯井的防水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布的:钢筋混凝土层、上混凝土垫层、防水层和下混凝土垫层;所述防水层包括在集水坑电梯井的转角结构处增设的防水附加层,所述上混凝土垫层和下混凝土垫层内部设置钢板止水条,所述钢板止水条设置于转角结构处;所述防水层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所述防水卷材层包括若干防水卷材。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先将地下集水坑电梯井上的杂物、灰砂彻底清理干净,并且对表面凹凸不平处进行整平处理,之后在地下集水坑电梯井处先铺设一层下混凝土垫层,铺平凹坑表面的不平整结构,保护基础,此外夯实该层混凝土垫层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可同时作为防水层的找平层。在下混凝土垫层之上铺设防水层,地下集水坑电梯井长期被水包围,存在较大渗漏隐患,尤其基体凹坑的转角处比较薄弱,需要对此处做进一步防水处理,铺设的防水层包括在转角处增设特殊加强防水处理的防水附加层。在防水层之上铺设上混凝土垫层,该层混凝土垫层主要作为防水层的保护层,避免防水层在后续施工时被破坏。由于转角结构处容易产生裂缝,除了增设防水层,还需要增强转角处的结构。为进一步增强转角处的结构,在上混凝土垫层和下混凝土垫层内部设置钢板止水条,将钢板止水条设置于转角结构处。之后,在上混凝土垫层之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层,保证钢筋和周围的混凝土共同工作,防止钢筋发生锈蚀。钢筋混凝土层结合钢筋的高抗拉强度和混凝土的高抗压强度,共同承受外部荷载。其中防水层使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用于防水,该防水卷材除防水之外,还具有自粘性和自愈性,使用火焰加热器对防水卷材加热,卷材表面沥青熔融即可与混凝土垫层更好的贴合,在铺贴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凸起或气泡,在半小时之内用针挑破,即可自愈,不影响防水材料的效果。本设计在集水坑电梯井凹坑处的转角薄弱处增设防水层,又在转角处增强转角的结构避免产生裂缝,防水效果更优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钢板止水条包括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所述两条止水带采用铰链铰接,所述的铰链位于转角结构处,所述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所成的夹角与转角结构的角度相同。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钢板止水条设置为两段,两段的一端使用铰链铰接,铰链位于转角结构处。以铰链为轴,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旋转为与转角角度相同的夹角,将该钢板止水条设置于上混凝土垫层和下混凝土垫层的转角处,可以缓解转角处产生裂缝。此外,钢板止水条本身具有止水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用于止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钢板止水条上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钢板止水条上包裹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可以进一步防水渗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防水层还包括防水保护层,所述防水附加层靠近下混凝土垫层,所述防水保护层靠近上混凝土垫层。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整个基体凹坑的防水层包括防水保护层和防水附加层,基体凹坑的转角处存在渗漏隐患,将防水附加层设置于靠近下混凝土垫层处,在铺设好的下混凝土垫层之上增设防水附加层,首先对基体凹坑的转角处进行防水加强处理。之后在防水附加层之上设置防水保护层,对整个基体凹坑进行防水保护,同时该层防水保护层铺设与防水附加层上,对转角处进行了二次防水保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黏附于转角结构处的防水附加层向转角的两边分别延伸250mm。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防水附加层设置于转角处,增强基体凹坑转角处的防水保护,对转角处铺设防水附加层时,如果仅在转角处铺设,万一发生渗漏,水通过毛细作用从防水附加层的边缘渗出,则该防水附加层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在转角处铺贴防水附加层时,需向转角两边分别延伸250mm,增大转角处防水附加层的保护区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防水附加层厚度为3mm。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防水附加层的厚度设置为3mm,该厚度的防水卷材具备强度高、延伸率大并且韧性好的特点,铺贴在转角处可以与转角结构很好的贴合,不产生鼓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防水保护层铺设于防水附加层之上,且铺满下混凝土垫层。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防水附加层之上铺设防水保护层,该防水保护层铺满整个混凝土垫层。一方面,防水保护层和防水附加层对凹坑转角进行双层保护;另一方面,满铺的防水保护层对在防水附加层保护之外的混凝土垫层上进行了防水保护,实现对整个基体凹坑的防水保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防水保护层包括第一防水渗漏层和第二防水渗漏层,且两层防水渗漏层均由厚度为3mm的防水卷材铺设而成。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防水保护层分两层铺布,两层防水渗漏层的厚度均为3mm,第一层防水渗漏层铺设于防水附加层和未铺设防水附加层的混凝土垫层之上,当混凝土垫层发生一定形变时,该层卷材形变能力好,可以适应混凝土垫层的形变,防止发生渗漏,用于整个基体的一级防水。在该层之上铺设相同厚度的第二防水渗漏层,两层防水渗漏层粘附力较强,不易发生移位,且二者一起作用,防水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防水渗漏层中的防水卷材顺向铺设于第一防水渗漏层中的防水卷材之上。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用防水卷材防水时,防水卷材之间存在接缝,该接缝存在渗漏隐患,若仅铺设单层用于防水,单层中防水卷材的接缝存在渗漏隐患,而且一旦该处发生渗漏,整个基体就会进水,因此采用两层防水卷材可以加强防水。此外,如果防水卷材采用交叉或者垂直铺设时,卷材接缝处产生新的交叉点,增加渗漏隐患,因此两层防水渗漏层采用顺向错缝铺设。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靠近上混凝土垫层的第二防水渗漏层带有砂粒。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第二防水渗漏层上设置砂粒,第二防水渗漏层一方面可以与凹坑基体粘合起到防水作用,另一方面在其上增设砂粒,可以提高该防水保护层与上混凝土垫层的结合性。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常规的地下防水结构中,针对凹坑转角结构增设防水附加层,对转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下集水坑电梯井的防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集水坑电梯井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布的:钢筋混凝土层(1)、上混凝土垫层(2)、防水层和下混凝土垫层(5);所述防水层包括在集水坑电梯井的转角结构处增设的防水附加层(4),所述上混凝土垫层(2)和下混凝土垫层(5)内部设置钢板止水条(6),所述钢板止水条(6)设置于转角结构处;所述防水层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所述防水卷材层包括若干防水卷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集水坑电梯井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布的:钢筋混凝土层(1)、上混凝土垫层(2)、防水层和下混凝土垫层(5);所述防水层包括在集水坑电梯井的转角结构处增设的防水附加层(4),所述上混凝土垫层(2)和下混凝土垫层(5)内部设置钢板止水条(6),所述钢板止水条(6)设置于转角结构处;所述防水层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所述防水卷材层包括若干防水卷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集水坑电梯井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板止水条(6)包括第一止水带(61)和第二止水带(62),所述两条止水带采用铰链(63)铰接,所述的铰链(63)位于转角结构处,所述第一止水带(61)和第二止水带(62)所成的夹角与转角结构的角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集水坑电梯井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板止水条(6)上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6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集水坑电梯井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层还包括防水保护层(3),所述防水附加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凝瑞胡勇军王占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耐尔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