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453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其中一种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隔离池为分级式的污水隔离池,从进水口一侧起依次包括主隔油区、副隔油区及清水区,其中主隔油区与副隔油区之间设有隔油溢流管,所述的隔油溢流管包括下部进水口,上部气压平衡口及侧出水口,初步分离的污水自所述的隔油溢流管下部进水口进入,从侧出水口流入所述的副隔油区。采用了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利用污水中油污依靠密度差异的自然分离,实现自动隔离,无需添加其他的物理或化学手段进行分离,高效环保,有很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化学化工领域的污水处理,具体是指一种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严峻,污水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化工型生产企业中,含油污水是非常常见的,而这些油污物质大部分属于有机物,如果直接被送往污水处理系统,不仅会增加污水COD,导致处理成本升高,还会增加污水处理的难度。因此,必须对含油污水进行简单的前处理,将污水中的油污尽可能的分离出来,再将处理后的污水送至污水处理站,而实现污水中油污分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物理法,也有化学法。物理方法中存在处理不彻底或对设备条件要求过高的问题,而化学法由于需要添加新的化学试剂进行分离,故增加了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分离污水中油污,并将油污单独隔离出来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具有如下构成:该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为分级式的污水隔离池,从进水口一侧起依次包括主隔油区、副隔油区及清水区,其中主隔油区与副隔油区之间设有隔油溢流管,所述的隔油溢流管包括下部进水口,上部气压平衡口及侧出水口,初步分离的污水自所述的隔油溢流管下部进水口进入,从侧出水口流入所述的副隔油区。优选地,所述的污水隔离池还设有一进水口缓冲区,位于主隔油区进水口处。更优选地,所述的主隔油区、副隔油区之间由主/副隔油区隔板进行分区,副隔油区与清水区之间由清水区隔板进行分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主/副隔油区隔板及清水区隔板为钢筋混凝土浇筑板,厚度为10~30cm。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主/副隔油区隔板及清水区隔板为碳钢板或不锈钢金属板焊接板,厚度为3~10mm。再进一步地,所述的隔油溢流管设置在所述的主/副隔油区隔板上远离进水口缓冲区的一侧。最优选地,所述的污水隔离池还设有一水泵,所述的水泵位于清水区远离所述的副隔油区的一侧。采用了该技术中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污水隔油池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利用污水中油污依靠密度差异的自然分离,实现自动隔离,无需添加其他的物理或化学手段进行分离,高效环保,有很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主隔油区2副隔油区3清水区4进水口缓冲区5隔油溢流管6主/副隔油区隔板7清水区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2所示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为分级式的污水隔离池,从进水口一侧起依次包括主隔油区1、副隔油区2及清水区3,其中主隔油区1与副隔油区2之间设有隔油溢流管5,所述的隔油溢流管5包括下部进水口,上部气压平衡口及侧出水口,初步分离的污水自所述的隔油溢流管5下部进水口进入,从侧出水口流入所述的副隔油区2;所述的污水隔离池还设有一进水口缓冲区4,位于主隔油区1进水口处,所述的主隔油区1、副隔油区2之间由主/副隔油区隔板6进行分区,副隔油区2与清水区3之间由清水区隔板7进行分区。所述的主/副隔油区隔板6及清水区隔板7为钢筋混凝土浇筑板,厚度为10~30cm或为碳钢板或不锈钢金属板焊接板,厚度为3~10mm,所述的隔油溢流管5设置在所述的主/副隔油区隔板6上远离进水口缓冲区4的一侧,所述的污水隔离池还设有一水泵,所述的水泵位于清水区远离所述的副隔油区2的一侧。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含油污水进入隔油池后的水流方向。含油污水首先流入进水口缓冲区4,再溢流进入主隔油区1,从而可减少对主隔油区的冲击力,利于主隔油区内油水自然分离。在主/副隔油区隔板6上,离进水口缓冲区较远的位置,设置隔油溢流管,以保持油污和水足够的分离时间。当主隔油区内的液位达到隔油溢流管5的横管段高度时,主隔油区底部的水,会通过隔油溢流管流入副隔油区2,而油污因浮在水面而被留在主隔油区内,实现了大部分油污的隔离。副隔油区内的污水中残留的少量油污,还会进一步自然分离漂浮在水面表层,而底部的清水会通过清水区隔板7底部开口流入清水区3,从而实现了含油污水中油污的自动隔离,清水区3中的污水可以通过泵抽走。隔油池的尺寸和隔油溢流管的管道尺寸,可根据进入池内的污水流量而灵活确定,污水流量越大,隔油池的尺寸容积应设计越大,溢流管直径也应设计越大。另外,当主隔油区1内的油污积累一定量后,需及时清理掉,以保持本隔油池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发挥自动隔油功能。实施例2:如图1~2所示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为分级式的污水隔离池,从进水口一侧起依次包括主隔油区1、副隔油区2及清水区3,其中主隔油区1与副隔油区2之间设有隔油溢流管5,所述的隔油溢流管包括下部进水口,上部气压平衡口及侧出水口,初步分离的污水自所述的隔油溢流管5下部进水口进入,从侧出水口流入所述的副隔油区2;所述的污水隔离池还设有一进水口缓冲区4,位于主隔油区1进水口处,所述的主隔油区1、副隔油区2之间由主/副隔油区隔板6进行分区,副隔油区2与清水区3之间由清水区隔板7进行分区。所述的主/副隔油区隔板6及清水区隔板7为钢筋混凝土浇筑板,厚度为20cm或为碳钢板或不锈钢金属板焊接板,厚度为5mm,所述的隔油溢流管5设置在所述的主/副隔油区隔板6上远离进水口缓冲区4的一侧,所述的污水隔离池还设有一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位于清水区远离所述的副隔油区2的一侧。采用了该技术中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污水隔油池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利用污水中油污依靠密度差异的自然分离,实现自动隔离,无需添加其他的物理或化学手段进行分离,高效环保,有很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价值。在此说明书中,本技术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隔离池为分级式的污水隔离池,从进水口一侧起依次包括主隔油区、副隔油区及清水区,其中主隔油区与副隔油区之间设有隔油溢流管,所述的隔油溢流管包括下部进水口,上部气压平衡口及侧出水口,初步分离的污水自所述的隔油溢流管下部进水口进入,从侧出水口流入所述的副隔油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隔离池为分级式的污
水隔离池,从进水口一侧起依次包括主隔油区、副隔油区及清水区,其中主隔油区与副隔油
区之间设有隔油溢流管,所述的隔油溢流管包括下部进水口,上部气压平衡口及侧出水口,
初步分离的污水自所述的隔油溢流管下部进水口进入,从侧出水口流入所述的副隔油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隔
离池还设有一进水口缓冲区,位于主隔油区进水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离水中油污的污水隔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隔油
区、副隔油区之间由主/副隔油区隔板进行分区,副隔油区与清水区之间由清水区隔板进行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明荣肖志方
申请(专利权)人:丰益油脂科技连云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