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3542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处理钢带的还原退火炉,特别是一种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在一个快冷炉(10)中有至少两个相向运动的冷却道次,冷却道次中的带钢(1)两侧设置有若干对风箱(4),各个冷却道次之间设置转向辊,带钢(1)在快冷炉(10)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热张辊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快冷炉设计既可实现炉区张力的精确控制,又可极大地节省厂房空间,减少投资,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处理钢带的还原退火炉,特别是一种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
技术介绍
立式钢带连续还原退火炉的快冷段前后的炉温差距较大,因此带钢的张力要求也有差异。传统的快冷炉有两种:1.不考虑前后张力差异,快冷炉只设置转向辊;2.考虑前后张力差异,快冷段由两段炉体组成,两段炉体各设置一套三辊热张辊系统用以隔断张力,两段炉体由连接通道连接。对于第一种快冷炉可满足一般产品的生产需要,难以实现张力的精确控制,不适用于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生产线;对于第二种快冷炉,可实现炉区张力的精确控制,缺点在于快冷炉有两段炉体组成占地面积较大,投资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炉区张力精准控制,同时节约空间和成本,本技术提供了新型快冷炉。该技术可在一段炉体内做到炉区张力隔断,实现炉区张力精准控制,同时抑制带钢颤动,并实时监测快冷炉内张力。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在一段快冷炉10中有至少两个相向运动的冷却道次,冷却道次中的带钢1两侧设置有若干对风箱4,各个冷却道次之间设置转向辊,带钢在快冷炉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张辊系统。所述冷却道次之间设置第一转向辊6和第二转向辊8。至少一组第一转向辊6和第二转向辊8之间设置测张辊7。带钢在快冷炉的入口为快冷炉与加热炉接口2,出口为快冷炉与时效炉的接口12,分别设置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3和第二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11。在快冷炉10内,沿带钢方向在同一道次的若干对风箱4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稳定辊系统5。所述风箱4在快冷炉10内均匀分布。该快冷炉10设置三个或更多冷却道次。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3、第二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11、第一转向辊6、第二转向辊8、测张辊7、稳定辊系统5的辊径根据带钢1的宽度、厚度、运行速度确定。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3、第二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11、第一转向辊6、第二转向辊8、测张辊7的位置根据带钢1的进出方向确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快冷炉设计既可实现炉区张力的精确控制,又可极大地节省厂房空间,减少投资,有较强的实用性。在立式连退生产线中,该快冷炉与传统炉型相比有两大突出优势:1.与快冷段不设张力隔断的传统炉型相比,本技术可以实现快冷炉前后炉区的张力隔断,便于张力控制;2.与设置张力隔断的传统快冷炉相比,本技术占地面积小,投资小,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带钢2快冷炉与加热炉接口3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4风箱5稳定辊系统6第一转向辊7测张辊8第二转向辊10快冷炉11第二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12快冷炉与时效炉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中,带钢1从快冷炉与加热炉接口2进入,从快冷炉与时效炉接口12穿出。如图1-图4所示,在快冷炉与加热炉接口2处设置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3;带钢1两侧设置有若干对风箱4,风箱4在快冷炉10内均匀分布;在快冷炉10内,带钢1的道次与道次之间设置第一转向辊6和第二转向辊8,其中一组第一转向辊6和第二转向辊8之间设置测张辊7,沿带钢方向在同一道次的若干对风箱4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稳定辊系统5,在快冷炉与时效炉的接口12处设置第二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11。工作过程:带钢1从加热炉经由快冷炉与加热炉接口2进入快冷炉10,通过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3换向、隔断加热炉张力影响,进入第一道次。带钢1运行过程中风箱4不断喷吹高速气流到带钢1表面冷却带钢1。第一道次的带钢1通过第一转向辊6、第二转向辊8换向后进入第二道次,沿带钢方向在每两对风箱4之间设置稳定辊系统5,抑制带钢1颤动。冷却处理之后的带钢1经过第二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11离开快冷炉10进入时效炉或者均衡炉。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3、第二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11隔断张力,并巧妙利用S型钢带运行线节省空间;风箱4冷却带钢1;稳定辊系统5抑制各道次带钢颤动;第一转向辊6、第二转向辊8改变带钢运行方向;测张辊7监测快冷炉内张力。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3、第二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11、第一转向辊6、第二转向辊8、测张辊7、稳定辊系统5的辊径根据带钢1的宽度、厚度、运行速度确定;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3、第二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11、第一转向辊6、第二转向辊8、测张辊7的位置可根据带钢1的进出方向确定;带钢1的进出口方向可根据需要调整;带钢1的道次可根据需要设置为更多道次;本技术中,快冷炉10之前和之后分别称之为加热炉、时效炉,由于生产线作用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称谓。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带钢1在快冷炉10内设置两个道次。快冷炉与加热炉接口2位于快冷炉10的一侧下部,快冷炉与时效炉接口12位于快冷炉10的另一侧下部。在快冷炉与加热炉接口2处设置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3;带钢1两侧设置有四组风箱4;在快冷炉10内,第一道次与第二道次之间设置第一转向辊6和第二转向辊8,第一转向辊6、第二转向辊8之间设置测张辊7,第一道次的带钢1通过第一转向辊6、第二转向辊8换向后进入第二道次;沿带钢方向在每两对风箱4之间设置稳定辊系统5,在快冷炉与时效炉的接口12处设置第二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11。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带钢1在快冷炉10内设置两个道次。快冷炉与加热炉接口2位于快冷炉10的一侧下部,快冷炉与时效炉接口12位于快冷炉10的另一侧下部。在快冷炉与加热炉接口2处设置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3;带钢1两侧设置有六组风箱4;在快冷炉10内,第一道次与第二道次之间设置第一转向辊6和第二转向辊8,第一转向辊6、第二转向辊8之间设置测张辊7,第一道次的带钢1通过第一转向辊6、第二转向辊8换向后进入第二道次;沿带钢方向在每两对风箱4之间设置稳定辊系统5,在快冷炉与时效炉的接口12处设置第二S型二辊热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快冷炉(10)中有至少两个相向运动的冷却道次,冷却道次中的带钢(1)两侧设置有若干对风箱(4),各个冷却道次之间设置转向辊,带钢(1)在快冷炉(10)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热张辊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快冷炉(10)
中有至少两个相向运动的冷却道次,冷却道次中的带钢(1)两侧设置
有若干对风箱(4),各个冷却道次之间设置转向辊,带钢(1)在快冷
炉(10)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热张辊系统。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其特征在
于:所述冷却道次之间设置第一转向辊(6)和第二转向辊(8)。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其特征在
于:至少一组第一转向辊(6)和第二转向辊(8)之间设置测张辊(7)。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其特征在
于:带钢(1)在快冷炉的入口为快冷炉与加热炉接口(2),出口为快
冷炉与时效炉的接口(12),分别设置第一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3)
和第二S型二辊热张辊系统(11)。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张力隔断的新型快冷炉,其特征在
于:在快冷炉(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亮张艳娟杨亚晴任立言吴先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