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和电子吸烟装置。该雾化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导电部以及具有出气口的吸嘴,在该壳体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烟液的储液腔,在该壳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导电部电性连接的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包括具有微孔结构的导液载体和与该导液载体形成一体结构的发热部分,并且该导液载体可与烟液接触;所述发热元件由该导液载体通过毛细作用吸取烟液并将烟液加热雾化。该雾化器内的发热元件同时具备吸取烟液和加热的功能,而且结构简单,能适用于大功率的电子吸烟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烟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和应用该雾化器的电子吸烟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烟具作为一种非燃烧的模拟吸烟装置,相对于传统香烟来说可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已经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目前在现有技术中较为典型的用于电子烟的雾化器中,其核心雾化部件主要包括一个导液件和缠绕在导液件上的发热丝,导液件一般采用可以吸取烟液的玻纤芯,用来存储烟液的储液腔环绕设置在玻纤芯以及发热丝的周围。上述雾化器依靠玻纤芯来吸取烟碱液,并利用缠绕在玻纤芯上的发热丝来加热烟碱液,使其蒸发雾化形成烟雾。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大功率雾化器的应用成为必然趋势。而上述这种雾化器的结构只能适用于小功率雾化器,其应用在大功率的雾化器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装配时发热丝需要缠绕在玻纤芯上,存在不易装配,良品率低,而且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问题。而且在装配时发热丝与玻纤芯表面的间隙不一,导致玻纤芯表面的烟液受热不够均匀,发热丝在大功率发热情况下可能会因为高温而产生糊味,从而导致雾化器使用寿命减少,同时也存在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又例如,发热丝和玻纤芯与储液腔位于同一区域,在高功率下发热丝产生的高温会产生热量传导,储液腔中的内压增加,从而增加了漏液的风险,同时也会由于高温传导导致吸嘴过热而产生烫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并且能适应大功率输入而均匀发热的雾化器和电子吸烟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涉及的雾化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导电部以及具有出气口的吸嘴,在该壳体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烟液的储液腔,在该壳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导电部电性连接的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包括具有微孔结构的导液载体和与该导液载体形成一体结构的发热部分,并且该导液载体可与烟液接触;所述发热元件由该导液载体通过毛细作用吸取烟液并将烟液加热雾化。进一步作为实施方案,所述发热元件是由纳米金属粉体与导液载体的材料在高温下烧结形成。优选的,所述导液载体的材料为氧化铝、氧化锆或二氧化硅。作为另一实施方案,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导液载体和印刷在该导液载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的金属发热涂层。作为另一实施方案,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缠绕在导液载体上的发热丝,该导液载体具有两端,且在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导电帽,该导电帽用于连接发热丝的两端并将发热丝固定在导液载体上以形成一个整体。优选的,所述导液载体为微孔陶瓷。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还具有一与所述储液腔分隔开设的雾化腔,并且该雾化腔与储液腔之间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出气口与该雾化腔相连通,所述发热元件位于雾化腔内。进一步,在所述雾化腔内还可拆卸地设置有两个用于固定发热元件的金属支架,在该金属支架内开设有与该进液口对准的过液槽,所述发热元件的端部与该金属支架接触并位于该过液槽内。进一步,所述金属支架通过导电弹片与所述导电部电性连接。进一步,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均具有一管状部的上隔离罩和下隔离罩,该上隔离罩用于连接吸嘴,该下隔离罩用于分隔所述储液腔和雾化腔,该上隔离罩和下隔离罩上的管状部相互连接以形成用来连通吸嘴上的出气口和雾化腔之间的通道。本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吸烟装置的实施方案,该电子吸烟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器以及电源装置,雾化器和电源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部用于连接电源装置并给发热元件供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本技术涉及的雾化器中,发热元件包括具有微孔结构的导液载体和与该导液载体形成一体结构的发热部分,该发热元件本身既具有发热功能也具有导液功能,避免了由于发热体与导液件之间存在装配间隙而导致的加热不均匀,热效率高,能适应大功率的输入。发热元件本身为一个整体,易于组装,可进行自动化生产,客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diy组装,提高易用性与产品效率。此外,壳体内设置的雾化腔与储液腔上下相互独立分隔,发热元件设置于雾化腔内,没有位于储液腔区域内,有效阻止热量损失或热量传导,防止储液腔因雾化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而导致内压增加从而漏油,也有效防止了大功率电子烟在工作时因温度传导而导致的烫嘴现象,提高电子烟吸烟者的体验感。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涉及的雾化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内部轴向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内发热元件与金属支架装配形成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涉及的发热元件的其中一种结构的实施方式;图6是实施例中涉及的发热元件的另外一种结构的实施方式;图7是实施例中涉及的发热元件的另外一种结构的实施方式;图8是本技术中提供的电子吸烟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雾化器和电子吸烟装置的结构及其使用原理作进一步阐述。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10,外观上大体呈圆柱形,包括壳体101和设置在壳体101两端的吸嘴103和导电部102,导电部102上设置有螺纹部分104,它用来连接电源装置来给雾化器10供电。壳体101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烟液的储液腔和用来加热烟液的发热元件,后面再做详述,壳体101的中间段为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或者透明塑料等,以便于观察储液腔内的烟液状况。在所述壳体101上开设有进气口106,在对应该进气口106的位置上还设置有带有调节孔107的调节环105,该调节环105适于被旋转并通过调节孔107与进气口106之间重合面积的大小来调节进气量的大小,通常当增大进气量时,可相应调节雾化器所连接的电源装置的输出功率,可以获得较大的烟雾量。参见图2所示,该壳体101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烟液的储液腔109,在该壳体101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导电部102电性连接的发热元件108,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108设计为两个。该发热元件108包括具有微孔结构的导液载体1081和与该导液载体1081形成一体结构的发热部分,并且该导液载体1081可与烟液接触;所述发热元件108由该导液载体1081通过毛细作用吸取烟液并将烟液加热雾化,雾化形成烟雾由吸嘴103上的出气口1031排出。该发热元件108自身集导液和发热的功能于一体,无需由导液元件和发热体相装配组成,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在雾化器10中。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108优选是由纳米金属粉体与导液载体1081的材料在高温下烧结形成,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导液载体1081的材料优选为氧化铝、氧化锆或二氧化硅等,在具体制作中,可采用一定比例的纳米金属粉体加入氧化铝、氧化锆或二氧化硅其中的至少一种,再加气泡产生剂在高温下共烧,形成一体化结构。氧化铝、氧化锆或二氧化硅在气泡产生剂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孔隙率的导液载体1081,纳米金属粉体均匀分散在导液载体1081内并且分子间相互连接形成具有一定阻值的导体。在本实施例中,纳米金属粉体可以选自为镍、铬、钛、锰、钨或钼等一种或几种组合。这种一体成型的发热元件108可以均匀发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导电部以及具有出气口的吸嘴,在该壳体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烟液的储液腔,其特征在于:在该壳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导电部电性连接的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包括具有微孔结构的导液载体和与该导液载体形成一体结构的发热部分,并且该导液载体可与烟液接触;所述发热元件由该导液载体通过毛细作用吸取烟液并将烟液加热雾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导电部以及具有出气口的吸嘴,在该壳体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烟液的储液腔,其特征在于:在该壳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导电部电性连接的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包括具有微孔结构的导液载体和与该导液载体形成一体结构的发热部分,并且该导液载体可与烟液接触;所述发热元件由该导液载体通过毛细作用吸取烟液并将烟液加热雾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是由纳米金属粉体与导液载体的材料在高温下烧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载体的材料为氧化铝、氧化锆或二氧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导液载体和印刷在该导液载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的金属发热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缠绕在导液载体上的发热丝,该导液载体具有两端,且在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导电帽,该导电帽用于连接发热丝的两端并将发热丝固定在导液载体上以形成一个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载体为微孔陶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具有一与所述储液腔分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海,徐中立,胡书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