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2701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保护盖板、一遮蔽膜、一感应电极层以及一走线层。保护盖板具有一内表面。遮蔽膜系镀制于内表面,并定义出可视区与非可视区。遮蔽膜包含至少一镀膜层。感应电极层系至少部分设置于内表面的可视区上。走线层设置于非可视区并电性连接感应电极层,且遮蔽膜系位于保护盖板与走线层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随触控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电子产品,如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等,均采用触控面板,以供用户直接通过触碰屏幕上显示的图案来起到下达指令的作用。在触控面板中,透明感应电极系设置于盖板上,以感应用户的触碰位置。为了将透明感应电极所得到的触碰讯号传递给处理电路,透明感应电极的周遭围绕了许多导线,这些导线电性连接透明感应电极与处理电路,以将触碰讯号传递给处理电路。一般来说,这些导线为金属导线,而不具透光性。因此,为了避免用户看到这些导线,在导线与盖板之间还设置有遮蔽层(又称BlackMask;BM),以遮蔽导线。以目前遮蔽层的制作方式来说,大部分系采用油墨印刷的方式,将油墨印刷或涂布于盖板的周遭区域,再于油墨上设置导线。然而,油墨印刷造成了诸多缺点。举例来说,以目前的印刷技术而言,印刷出来的油墨厚度至少在8微米以上,这样的厚度容易造成透明感应电极在遮蔽层处爬坡造成断裂。另外,在形成透明感应电极的过程中,所需的真空与高温环境容易造成油墨出现放气现象,释放出来的物质则会附着于透明感应电极的表面,而影响透明感应电极的效能。此外,在黄光制程中,油墨容易脱落,故无法通过黄光制程的耐化学性测试。再者,印刷的油墨表面的粗糙度较高,形状呈凹凸起伏不易控制,故容易造成透明感应电极与导线难以准确地形成于所需位置上。此外,由于油墨具有流动性,故当印刷于曲面盖板上时,容易因为印刷不均匀造成色彩异常或漏光等外观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所揭露之技术方案在触控面板中采用一种不同于油墨的遮蔽膜,其可克服油墨印刷所带来的诸多缺点。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保护盖板、一遮蔽膜、一感应电极层以及一走线层。保护盖板具有一内表面。遮蔽膜系镀制于内表面,并定义出可视区与非可视区。遮蔽膜包含至少一镀膜层。感应电极层系至少部分设置于内表面的可视区上。走线层系设置于非可视区并电性连接感应电极层,且遮蔽膜系位于保护盖板与走线层之间。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提供一保护盖板。在保护盖板的一内表面的一非可视区上,以物理气相沉积的方式镀制一遮蔽膜。至少在内表面的可视区上,形成一感应电极层。在遮蔽膜远离内表面的一侧,形成电性连接感应电极层的一走线层。于上述实施方式中,遮蔽膜系采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方式所镀制而成的,而非油墨印刷或涂布所形成的,故可有效克服油墨所带来的诸多缺点。以上所述仅系用以阐述本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技术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图1绘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绘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绘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绘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100:保护盖板110:内表面111:非可视区112:可视区120:外表面200、200a、200b:遮蔽膜210:镀膜层220:耐化学层300:感应电极层400:走线层500:保护膜600:抗反射多层膜610、620:折射率匹配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复数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图式中各组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图1绘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包含保护盖板100、遮蔽膜200、感应电极层300以及走线层400。保护盖板100具有内表面110以及外表面120。外表面120可为使用者触控操作面。于部份实施方式中,可在外表面120上设置防脏污、防指纹、抗刮或抗眩等功能层。内表面110与外表面120系相背对的。换句话说,内表面110与外表面120系分别位于保护盖板100的相反侧。于部份实施方式中,外表面120以及内表面110可为经过化学或物理强化的表面,以提升对保护盖板100下方的遮蔽膜200、感应电极层300与走线层400的保护效果。于部份实施方式中,保护盖板100为透光盖板,以供使用者观看触控面板的显示画面。举例来说,保护盖板100的材质可为透光材质,如玻璃、蓝宝石或者聚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等等,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遮蔽膜200系设置于内表面110的周边区域,并定义出触控面板的非可视区111和可视区112,该周边区域为非可视区111,且非可视区111围绕可视区112。进一步来说,遮蔽膜200为环形膜,而所在的区域为非可视区111。感应电极层300至少部分设置于可视区112内。进一步来说,感应电极层300设置于可视区112内,并部份延伸至非可视区111。走线层400设置于该内表面110的非可视区111并与感应电极层300电性连接。具体来说,走线层400中的导线为不透光的(如铜线或银线等金属导线),而遮蔽膜200系位于走线层400与保护盖板100的内表面110之间,以遮蔽走线层400,故走线层400中的不透光导线不会被用户看到。感应电极层300的边缘部分系位于遮蔽膜200上,以电性连接走线层400,感应电极层300的其他部分则系位于内表面110的可视区112内。由于走线层400电性连接感应电极层300,故可将感应电极层300所感应到的触碰讯号传送至外部处理电路(未示于图中)。具体来说,感应电极层300可包含复数透明导电图案于其中,其材质可为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或氧化铟锌(IndiumZincOxide,IZO),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感应电极层300中的透明导电图案系电性连接走线层400中的导线,而走线层400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保护盖板,具有一内表面;一遮蔽膜,镀制于该内表面之一周边区域,该周边区域为一非可视区,该遮蔽膜包含至少一镀膜层;一感应电极层,至少部份设置于该内表面之该遮蔽膜上;以及一走线层,设置于该非可视区并电性连接该感应电极层,且该遮蔽膜系位于该保护盖板与该走线层之间,其中,该走线层至该保护盖板的距离小于2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包含:
一保护盖板,具有一内表面;
一遮蔽膜,镀制于该内表面之一周边区域,该周边区域为一非可视区,该遮蔽膜包含至少一镀膜层;
一感应电极层,至少部份设置于该内表面之该遮蔽膜上;以及
一走线层,设置于该非可视区并电性连接该感应电极层,且该遮蔽膜系位于该保护盖板与该走线层之间,
其中,该走线层至该保护盖板的距离小于2微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面板,其中该遮蔽膜更包含至少一耐化学层,该镀膜层与该耐化学层系层迭于该内表面之该非可视区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触控面板,其中该镀膜层之材料在光的波长于300至2000纳米的范围内,光吸收系数系介于1.5与20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思哲兰娇吴永辉吴汝筱黄堂春
申请(专利权)人:祥达光学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