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基于电池管理的光伏电网功率优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07266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9:40
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蓄电模块、控制模块、隔离二极管(D99)、第二电源点(VCC2)、电源输入点(VCC1)、电源输出点(OUT)、公共地点;蓄电模块包含输入节点(IN1)、输出节点(IN2)、保险丝(LF)、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可充电池(BAT)、电源地点(GND1)、单片机(PIC12F510)、第一节点(S1)、第二节点(S2)、第三节点(S3)、光耦(OC1)。基于电池管理的光伏电网功率优化器,具有前述的电池组。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低廉、应用灵活、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稳定可靠、可以在直流电源运行的情况下利用直流电源的电能测试、可以实时可靠的通过旁路检测保险丝的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学领域,具体涉及电池组、基于电池管理的光伏电网功率优化器
技术介绍
光伏电网中电池组对于功率优化有巨大的意义,可以起到电能缓冲的作用。电源的蓄电模组中对单个电池增加保险丝可以防止电流过大导致电池损坏,但是保险丝断裂后电池无法继续充放电损害了电池组的纵容量,需要捡出维修、更换电池,一般情况下电池组中的电池的捡出维修、更换是在电池组整体维修是进行的,需要对电池组整体进行中段,这对于需要持续运行的缓存电能的系统是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技术背景中叙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电池组、基于电池管理的光伏电网功率优化器。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
技术实现思路
。1、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蓄电模块、控制模块、隔离二极管(D99)、第二电源点(VCC2)、电源输入点(VCC1)、电源输出点(OUT)、公共地点;蓄电模块包含输入节点(IN1)、输出节点(IN2)、保险丝(LF)、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可充电池(BAT)、电源地点(GND1)、单片机(PIC12F510)、第一节点(S1)、第二节点(S2)、第三节点(S3)、光耦(OC1);蓄电模块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入节点(IN1)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经由保险丝连接到可充电池(BAT)的正极;蓄电模块中: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输出节点(IN2)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蓄电模块中: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三节点(S3),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节点(S1)相连;蓄电模块中:第三节点(S3)与可充电池(BAT)的正极相连;蓄电模块中:光耦(OC1)的发射端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光耦(OC1)的发射端的负极经由第二电阻(R2)连接到第二节点(S2),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与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5)相连,光耦(OC1)的接收端的负极与电源地点(GND1)相连;蓄电模块中:第二节点(S2)与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相连;蓄电模块中:单片机(PIC12F510)的电源脚与可充电池(BAT)的正极相连,单片机(PIC12F510)的接地脚与电源地点(GND1)相连;蓄电模块中: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的IO脚与第二节点(S2)相连,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的IO脚与第一节点(S1)相连;蓄电模块中:第一电阻(1)、第二电阻(2)、第三电阻(3)三者的阻值相近;蓄电模块中:电源地点(GND1)与可充电池(BAT)的负极相连;各个蓄电模块之间的电源地点(GND1)连接在公共地点上;所有蓄电模块的输入节点(IN1)均与电源输入点(VCC1)相连;所有蓄电模块的输出节点(IN2)均与第二电源点(VCC2)相连;电源输入点(VCC1)与隔离二极管(D99)的正极相连,电源输出点(OUT)与隔离二极管(D99)的负极相连;第二电源点(VCC2)与隔离二极管(D99)的负极相连;控制模块与各个蓄电模块之间能够进行通讯,控制模块能够指挥各个蓄电模块进行自检操作检测光耦和保险丝的状态,控制模块的电源接入点与第二电源点(VCC2)相连,控制模块依靠第二电源点(VCC2)与公共地点之间的电势差驱动运行。2、如
技术实现思路
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的两个端分别与单片机(PIC12F510)的接地脚和电源脚相连,起到滤波的作用3、如
技术实现思路
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C2)为电解电容,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单片机(PIC12F510)的电源脚相连,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与单片机(PIC12F510)的接地脚相连。4、如
技术实现思路
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还包括指示灯(LED),指示灯(LED)的亮灭受单片机(PIC12F510)的控制,用于指示蓄电模块所在的位置,方便使用者找到问题电池所在位置从而方便更换。5、如
技术实现思路
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还包括通讯模块(TXMK),单片机(PIC12F510)能够通过通讯模块(TXMK)与外部设备通信。6、如
技术实现思路
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的可充电池(BAT)为可充电的燃料电池。7、如
技术实现思路
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的保险丝(LF)为温度保险丝,保险丝(LF)与可充电池(BAT)之间具有温度传递通道,当可充电池(BAT)的温度超过保险丝(LF)的熔断温度时保险丝(LF)熔断,防止可充电池(BAT)过热的情况下继续放电和充电。8、如
技术实现思路
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的单片机(PIC12F510)中具有检测程序,其步骤包含:(1)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一节点(S1)相连的IO脚设置为高阻态;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二节点(S2)相连的IO脚设置为高阻态;将与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相连的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5)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设置为输出高电位;(2)读取将与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相连的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5)的电位;如果读取的电位的值为高电位,说明光耦正常进入下一步骤;如果读取的电位的值为低电位,则说明光耦异常或者保险丝断裂,程序返回代表‘测试失败’的值并结束检测程序;(3)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二节点(S2)相连的IO脚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低电位;(4)读取将与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相连的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5)的电位;如果读取的电位的值为低电位,则说明光耦正常,程序进入下一步骤;如果读取的电位的值为高电位,则说明光耦异常,程序返回代表‘测试失败’的值并结束检测程序;(5)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一节点(S1)相连的IO脚设置为采样模式,并对第一节点(S1)的电压进行采样;如果第一节点(S1)的电压值接近单片机(PIC12F510)的低电位值则说明第三电阻(R3)开路或第一电阻(R1)短路,程序返回代表‘测试失败的消息’的值并结束检测程序;如果第一节点(S1)的电压值接近单片机(PIC12F510)的高电位值则说明第三电阻(R3)短路,程序返回代表‘测试失败的消息’的值并结束检测程序;如果第一节点(S1)的电压值接近单片机(PIC12F510)的高电位值的一半则说明第三电阻(R3)正常,程序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池组、基于电池管理的光伏电网功率优化器

【技术保护点】
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蓄电模块、控制模块、隔离二极管(D99)、第二电源点(VCC2)、电源输入点(VCC1)、电源输出点(OUT)、公共地点;蓄电模块包含输入节点(IN1)、输出节点(IN2)、保险丝(LF)、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可充电池(BAT)、电源地点(GND1)、单片机(PIC12F510)、第一节点(S1)、第二节点(S2)、第三节点(S3)、光耦(OC1);蓄电模块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入节点(IN1)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经由保险丝连接到可充电池(BAT)的正极;蓄电模块中: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输出节点(IN2)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蓄电模块中: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三节点(S3),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节点(S1)相连;蓄电模块中:第三节点(S3)与可充电池(BAT)的正极相连;蓄电模块中:光耦(OC1)的发射端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光耦(OC1)的发射端的负极经由第二电阻(R2)连接到第二节点(S2),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与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5)相连,光耦(OC1)的接收端的负极与电源地点(GND1)相连;蓄电模块中:第二节点(S2)与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相连;蓄电模块中:单片机(PIC12F510)的电源脚与可充电池(BAT)的正极相连,单片机(PIC12F510)的接地脚与电源地点(GND1)相连;蓄电模块中: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的IO脚与第二节点(S2)相连,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的IO脚与第一节点(S1)相连;蓄电模块中:第一电阻(1)、第二电阻(2)、第三电阻(3)三者的阻值相近;蓄电模块中: 电源地点(GND1)与可充电池(BAT)的负极相连;各个蓄电模块之间的电源地点(GND1)连接在公共地点上;所有蓄电模块的输入节点(IN1)均与电源输入点(VCC1)相连;所有蓄电模块的输出节点(IN2)均与第二电源点(VCC2)相连;电源输入点(VCC1)与隔离二极管(D99)的正极相连,电源输出点(OUT)与隔离二极管(D99)的负极相连;第二电源点(VCC2)与隔离二极管(D99)的负极相连;控制模块与各个蓄电模块之间能够进行通讯,控制模块能够指挥各个蓄电模块进行自检操作检测光耦和保险丝的状态,控制模块的电源接入点与第二电源点(VCC2)相连,控制模块依靠第二电源点(VCC2)与公共地点之间的电势差驱动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蓄电模块、控制模块、隔离二极管(D99)、第二电源点
(VCC2)、电源输入点(VCC1)、电源输出点(OUT)、公共地点;
蓄电模块包含输入节点(IN1)、输出节点(IN2)、保险丝(LF)、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
(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可充电池(BAT)、电源地点(GND1)、
单片机(PIC12F510)、第一节点(S1)、第二节点(S2)、第三节点(S3)、光耦(OC1);
蓄电模块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入节点(IN1)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经
由保险丝连接到可充电池(BAT)的正极;
蓄电模块中: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输出节点(IN2)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
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
蓄电模块中: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三节点(S3),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节
点(S1)相连;
蓄电模块中:第三节点(S3)与可充电池(BAT)的正极相连;
蓄电模块中:光耦(OC1)的发射端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光耦(OC1)的
发射端的负极经由第二电阻(R2)连接到第二节点(S2),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与单片
机(PIC12F510)的IO脚(GP5)相连,光耦(OC1)的接收端的负极与电源地点(GND1)相连;
蓄电模块中:第二节点(S2)与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相连;
蓄电模块中:单片机(PIC12F510)的电源脚与可充电池(BAT)的正极相连,单片机
(PIC12F510)的接地脚与电源地点(GND1)相连;
蓄电模块中: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的IO脚与第二节点(S2)相连,单片机
(PIC12F510)的一个的IO脚与第一节点(S1)相连;
蓄电模块中:第一电阻(1)、第二电阻(2)、第三电阻(3)三者的阻值相近;
蓄电模块中:电源地点(GND1)与可充电池(BAT)的负极相连;
各个蓄电模块之间的电源地点(GND1)连接在公共地点上;
所有蓄电模块的输入节点(IN1)均与电源输入点(VCC1)相连;
所有蓄电模块的输出节点(IN2)均与第二电源点(VCC2)相连;
电源输入点(VCC1)与隔离二极管(D99)的正极相连,电源输出点(OUT)与隔离二极管
(D99)的负极相连;
第二电源点(VCC2)与隔离二极管(D99)的负极相连;
控制模块与各个蓄电模块之间能够进行通讯,控制模块能够指挥各个蓄电模块进行自
检操作检测光耦和保险丝的状态,控制模块的电源接入点与第二电源点(VCC2)相连,控制
模块依靠第二电源点(VCC2)与公共地点之间的电势差驱动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
(C2)的两个端分别与单片机(PIC12F510)的接地脚和电源脚相连,起到滤波的作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C2)为电解电
容,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单片机(PIC12F510)的电源脚相连,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与单
片机(PIC12F510)的接地脚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还包括指示灯(LED),指示灯
(LED)的亮灭受单片机(PIC12F510)的控制,用于指示蓄电模块所在的位置,方便使用者找
到问题电池所在位置从而方便更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还包括通讯模块(TXMK),单片机
(PIC12F510)能够通过通讯模块(TXMK)与外部设备通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的可充电池(BAT)为可充电的燃
料电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的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新生聂新明薛家祥文元美刘桂雄田亚平魏明生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