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设备及扫描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0284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影像诊断设备及扫描床,所述影像诊断设备包括:扫描机架,设置于所述扫描机架上的检测器,以及位于所述扫描机架两侧的第一扫描床和第二扫描床;所述第一扫描床与所述第二扫描床之间构成供所述检测器扫描的扫描间距,所述第一扫描床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扫描床包括第二传送带;其中,当受检者扫描检查时,所述第一传送带可被驱动地将所述受检者传送向所述第二扫描床,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第一传送带配合同步传动以使所述受检者的受检部位处于所述扫描间距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个扫描床拼接而成,使受检者的病患位置处于扫描间距处,使扫描床的床体不会被扫描到,避免因床体影响图像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影像诊断设备及扫描床
技术介绍
在患者的某些疾病诊断过程中,通常可利用多种不同的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扫描成像,以辅助对患者进行确诊。这些成像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设备(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设备(CT,Computed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层析成像设备(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等医疗成像设备,这些成像设备中包括供承托受检者的床体和对受检者扫描的检测器,受检者通过被控制地在床体上移动以使病患位置对应在检测器下或者通过调整检测器的位置以使检测器对应至受检者的病患位置。然而,由于床板始终处于受检者的下方,导致床板在检测器扫描时会在图像上成像,影响图像显示效果,不利于医师对病情的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扫描获取图像显示效果较佳的影像诊断设备及扫描床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影像诊断设备,包括:扫描机架,设置于所述扫描机架上的检测器,以及位于所述扫描机架两侧的第一扫描床和第二扫描床;其中,所述第一扫描床与所述第二扫描床之间构成供所述检测器扫描的扫描间距,所述第一扫描床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扫描床包括第二传送带;其中,当受检者扫描检查时,所述第一传送带可被驱动地将所述受检者传送向所述第二扫描床,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第一传送带配合同步传动以使所述受检者的受检部位处于所述扫描间距处。本专利技术影像诊断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本专利技术影像诊断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扫描间距等于CT扫描层数与每层所述检测器在扫描中心等效宽度的乘积。本专利技术影像诊断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扫描床包括:第一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的第一床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床体上的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关联设置的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循环转动;所述第二扫描床包括:第二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台上的第二床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床体上的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所述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可被驱动地循环转动。本专利技术影像诊断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传送带关联设置的第二驱动源;在受检者扫描检查时,所述第二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传动速度与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动速度相等。本专利技术影像诊断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为从动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送带随水平受力方向传动。本专利技术影像诊断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内设置有第一竖直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支撑台内设置有第二竖直驱动装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竖直装置的同步作用下,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本专利技术影像诊断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供辅助承托受检者头部的头托,所述头托于所述受检者的头部延伸到所述受检者的背部,其中,所述头托的长度大于所述扫描间距。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扫描床,包括:第一扫描床和第二扫描床;所述第一扫描床与所述第二扫描床之间构成供所述检测器扫描的扫描间距,所述第一扫描床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扫描床包括第二传送带;其中,当受检者扫描检查时,所述第一传送带可被驱动地将所述受检者传送向所述第二扫描床,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第一传送带配合同步传动以使所述受检者的受检部位处于所述扫描间距处。本专利技术扫描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扫描床包括:第一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的第一床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床体上的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关联设置的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循环转动;所述第二扫描床包括:第二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台上的第二床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床体上的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所述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可被驱动地循环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影像诊断设备通过两个扫描床拼接而成,并将检测器的扫描路径对应在两个扫描床之间,受检者被从一个扫描床传送至另一个扫描床时,使受检者的病患位置对应在检测器的扫描路径上,使扫描床的床体不会被扫描到,避免因床体影响图像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影像诊断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专利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结构,但这些结构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结构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扫描床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扫描床,类似地,第二扫描床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扫描床,取决于语境。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影像诊断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两条虚线之间区域为检测器的扫描探测路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影像诊断设备100为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设备(CT),该影像诊断设备100包括:扫描机架11,设置于扫描机架上的检测器12,以及位于扫描机架11两侧的第一扫描床13和第二扫描床14。在本专利技术中,将供承载受检者20的扫描床分为两个扫描床,通过将受检者20从一个扫描床传送到另一个扫描床的过程中对受检者20进行检查。具体地,第一扫描床13与第二扫描床14之间构成供检测器12扫描的扫描间距L,其中,扫描间距L等于CT扫描层数与每层检测器在扫描中心等效宽度的乘积,例如某64排CT,每层检测器在扫描中心等效宽度为0.625mm,那么第一扫描床13和第二扫描床14之间的扫描间距为64*0.625=4cm。因此随着CT排数和检测器在扫描中心等效宽度的增加,第一扫描床13与第二扫描床14之间的扫描间距L也随之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影像诊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机架,设置于所述扫描机架上的检测器,以及位于所述扫描机架两侧的第一扫描床和第二扫描床;其中,所述第一扫描床与所述第二扫描床之间构成供所述检测器扫描的扫描间距,所述第一扫描床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扫描床包括第二传送带;其中,当受检者扫描检查时,所述第一传送带可被驱动地将所述受检者传送向所述第二扫描床,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第一传送带配合同步传动以使所述受检者的受检部位处于所述扫描间距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影像诊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机架,设置于所述扫描机架上的检测器,以及
位于所述扫描机架两侧的第一扫描床和第二扫描床;其中,
所述第一扫描床与所述第二扫描床之间构成供所述检测器扫描的扫描间
距,所述第一扫描床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扫描床包括第二传送带;
其中,当受检者扫描检查时,所述第一传送带可被驱动地将所述受检者传
送向所述第二扫描床,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第一传送带配合同步传动以使所
述受检者的受检部位处于所述扫描间距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诊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
所述第二传送带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诊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间距等于
CT扫描层数与每层所述检测器在扫描中心等效宽度的乘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影像诊断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扫描床包括:第一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的第一床体,
设置于所述第一床体上的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传
送带关联设置的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循环转动;
所述第二扫描床包括:第二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台上的第二床体,
设置于所述第二床体上的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所述第二传送
带,所述第二传送带可被驱动地循环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诊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
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传送带关联设置的第二驱动源;在受检者扫描检查时,所述
第二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传动速度与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传
送带的传动速度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国峰楼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