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换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5856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声换能器,包括预紧杆、后质量块、晶堆、前质量块和变幅杆;预紧杆包括一体连接的外周面为光滑的柱形杆头和杆体,柱形杆头包括杆头接触面;后质量块套设于杆体上,后质量块具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贴设于杆头接触面;晶堆套设于杆体上,晶堆具有晶堆接触面,晶堆接触面贴设于第二接触面;前质量块连接于杆体的端部;变幅杆连接于前质量块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声换能器通过外周面为光滑的柱形杆头产生均匀的压力分布,继而能够将力依次均匀传递给其后的后质量块和晶堆,来让超声换能器的晶堆能够获取更为均匀的压力分布,从而有效提高换能器的机电转换效率,实现超声换能器的低阻抗、高输出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换能器。
技术介绍
超声刀系统广泛医用于医疗领域,超声刀系统的核心部件为医用功率换能器,医用功率换能器的优劣决定了超声刀手术效果以及超声刀的使用寿命。其中,阻抗愈低,效率愈高,则医用功率换能器愈优,因为具有低阻抗、高效率的医用功率换能器才能在相同输入功率的条件下获取更大的高频振动的机械能,输出更大的振幅。现有技术中,华外医疗提出一种换能器结构,在预紧螺杆与后金属块之间加一弹性垫片以达到压力分布均匀的效果,从而实现医用功率换能器的低能耗,高输出。但是专利技术人在实施该技术方案时发现该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预紧螺杆与后金属块间再增加一弹性垫片,增加了接触面积,实际上不利于能量的传递;(2)后金属块一般为钛合金或不锈钢,再在后金属块表面加一类似的垫片,多了一套工艺流程,而且薄片的介入,晶堆的压力均匀度并没有那么理想,换能器的阻抗,振幅以及效率参数有待进一步提高;(3)组装工艺是换能器设计的重要一环,换能器在组装中,要承受较大的强度,薄的垫片结构不但工艺要求较高,而且不利于组装;(4)换能器本身不管在组装还是工作中,都会产生较大应力,特别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紧杆、后质量块、晶堆、前质量块和变幅杆;所述预紧杆包括一体连接的外周面为光滑的柱形杆头和杆体,所述柱形杆头的直径大于所述杆体的直径,所述柱形杆头包括杆头接触面;所述后质量块套设于所述杆体上,所述后质量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贴设于所述杆头接触面;所述晶堆套设于所述杆体上,所述晶堆具有晶堆接触面,所述晶堆接触面贴设于所述第二接触面;所述前质量块连接于所述杆体的端部,所述前质量块贴设于所述晶堆上;所述变幅杆连接于所述前质量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紧杆、后质量块、晶堆、前质量块和变幅杆;所述预紧杆包括一体连接的外周面为光滑的柱形杆头和杆体,所述柱形杆头的直径大于所述杆体的直径,所述柱形杆头包括杆头接触面;所述后质量块套设于所述杆体上,所述后质量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贴设于所述杆头接触面;所述晶堆套设于所述杆体上,所述晶堆具有晶堆接触面,所述晶堆接触面贴设于所述第二接触面;所述前质量块连接于所述杆体的端部,所述前质量块贴设于所述晶堆上;所述变幅杆连接于所述前质量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的边缘设置有倒角或者倒圆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的边缘与所述杆头接触面的边缘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晶堆接触面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内径比所述晶堆接触面的内径小0.2~0.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杆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输入杆、法兰部和输出杆,所述输入杆连接于所述法兰部与所述前质量块之间,所述法兰部用于安装于外部设备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