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开折叠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809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开折叠门,包括门柱、与门柱转动连接的主动门、与主动门铰接的从动门,所述从动门远离所述门柱的一端下方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侧边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开口贯通,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门柱,所述从动门的底部设有固定柱,当所述平开折叠门进行关闭时,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开口卡合在所述固定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固定柱、所述固定槽以及所述开口的设计,使得所述从动门能相对水平位置能锁死,进而使所述从动门不易被推开,提高了所述平开折叠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门
,特别涉及一种平开折叠门。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门结构的设计也越来越成熟,例如:在工厂或小区中,为了避免陌生人随意进出,一般都会在门口安装平开折叠门,平开折叠门是指两个门之间能通过折叠组件进行折叠的门,平开折叠门以其安装快捷,需要的驱动力较小以及占用空间少等优点被广泛运用。现有的平开折叠门包括门柱、主动门、从动门以及铰链,通过铰链实现从动门的平移,从而将平开折叠门打开。现有的平开折叠门的铰链驱动力较小,且当从动门较重时,在拉伸的过程中铰链容易发生断裂,导致从动门容易发生脱落,现有的平开折叠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动门的位置结构不稳定,使用较小的力就容易将从动门推开,导致意外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平开折叠门。一种平开折叠门,包括门柱、与门柱转动连接的主动门、与主动门铰接的从动门,所述从动门远离所述门柱的一端下方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侧边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开口贯通,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门柱,所述从动门的底部设有固定柱,当所述平开折叠门进行关闭时,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开口卡合在所述固定槽内。上述平开折叠门,通过所述固定柱、所述固定槽以及所述开口的设计,当所述平开折叠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开口卡合在所述固定槽内,进而使所述从动门不易被推开,提高所述平开折叠门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内设有弹簧,通过所述弹簧使所述固定柱相对于所述从动门是活动的,当所述固定柱卡合在所述固定槽内时,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弹簧抵住所述固定柱底面。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门的长度小于所述主动门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门和所述从动门之间设有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门柱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从动门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三端铰接在所述主动门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采用三角形结构包括第三拉杆、第四拉杆和第五拉杆,所述第三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拉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拉杆固定连接后与所述第二拉杆活动链接,所述第四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拉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拉杆固定连接后与所述第一拉杆活动链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拉杆和所述第四拉杆之间的角度在100°至105°之间。进一步地,当所述平开折叠门处于关闭时,所述第二拉杆和所述第三拉杆之间的角度为9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的底端采用半球形或球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门上设有吸块,当所述拉杆组件将所述从动门完全收缩时,所述吸块吸附在所述主动门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平开折叠门100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平开折叠门10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平开折叠门100的顶视图;图5为图1中拉杆组件5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固定柱33的运动轨迹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从动门35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相关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解释。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本技术的公开面更加得充分。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平开折叠门100包括门柱10、与门柱10转动连接的主动门20、与主动门20铰接的从动门30,所述门柱10的底部设有固定底板40,所述从动门30远离所述门柱10的一端下方设有固定槽41,所述固定槽41设于所述固定底板40上,所述固定槽41的侧边设有开口42,所述固定槽41与所述开口42贯通,所述开口42朝向所述门柱10,所述从动门30的底部设有固定柱33,当所述平开折叠门100进行关闭时,所述固定柱33通过所述开口42卡合在所述固定槽41内,所述主动门20和所述从动门30之间设有拉杆组件50。当通过动力机构驱动所述平开折叠门100打开时,所述主动门20以所述门柱10的安装轴为轴实现旋转,进而通过所述拉杆组件50带动所述从动门30以所述主动门20与所述从动门30的铰接轴为轴,相对所述主动门20进行旋转,进而将所述从动门30朝向所述主动门20收缩;当所述平开折叠门100进行关闭操作时,所述主动门20通过所述拉杆组件50带动所述从动门30关闭,所述从动门30远离所述门柱10时的运动轨迹为弧形,当所述从动门30靠近所述固定槽41时,位于所述从动门30底部的所述固定柱33的运行轨迹趋于直线,通过调整拉杆组件各杆长度与从动门宽度,控制从动门下的固定柱在从动门接近固定套时的运动轨迹接近直线,(实际应用时可以允许小范围的变化)使得所述从动门30上的所述固定柱33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开口42与所述固定槽41卡合,实现所述平开折叠门100关闭。所述固定柱33的底端采用半球形或球形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柱33结构的设计使得与所述固定槽41的卡合结构更加的稳定。所述固定柱33内设有弹簧,通过所述弹簧使所述固定柱33相对于所述从动门30是活动的,当所述固定柱33卡合在所述固定槽41内时,所述固定柱33通过所述弹簧抵住所述固定柱41底面,进而避免了所述主动门20和所述从动门30悬空在空中,从而提高了所述平开折叠门100结构的稳定性。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平开折叠门100的顶视图,所述门柱10与所述拉杆组件50之间设有门柱固定板11,所述主动门20与所述拉杆50之间设有主动门固定板21,所述从动门30与所述拉杆50之间设有从动门固定板31;所述拉杆组件50包括:第一拉杆51、第二拉杆52和连接组件53,所述第一拉杆5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门柱固定板11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53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5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从动门固定板31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53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53的第三端铰接在所述主动门固定板21上。通过将所述第一拉杆5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门柱固定板11上,可将所述第一拉杆51通过所述门柱固定板11上的铰接点实现转动;通过将所述第二拉杆5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从动门固定板31上,可将所述第二拉杆52通过所述从动门固定板31上的铰接点实现转动;通过将所述连接组件53的第三端铰接在所述主动门固定板21上,可将所述连接组件53的第三端通过所述主动门固定板21上的铰接点实现转动,从而实现了所述第一拉杆51的转动带动所述连接组件53和所述第二拉杆52的转动,进而将所述从动门30朝向所述主动门20收缩,从而实现了所述平开折叠门100的打开。请参阅图5,为图4中连接组件5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连接组件53采用三角形结构包括第三拉杆54、第四拉杆55和第五拉杆56,所述第三拉杆54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拉杆5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拉杆56固定连接后与所述第二拉杆52活动链接,所述第四拉杆5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拉杆5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拉杆56固定连接后与所述第一拉杆51活动链接。通过所述第三拉杆54、所述第四拉杆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开折叠门,包括门柱、与门柱转动连接的主动门、与主动门铰接的从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门远离所述门柱的一端下方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侧边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开口贯通,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门柱,所述从动门的底部设有固定柱,当所述平开折叠门进行关闭时,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开口卡合在所述固定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开折叠门,包括门柱、与门柱转动连接的主动门、与主动门铰接的从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门远离所述门柱的一端下方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侧边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开口贯通,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门柱,所述从动门的底部设有固定柱,当所述平开折叠门进行关闭时,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开口卡合在所述固定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折叠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内设有弹簧,通过所述弹簧使所述固定柱相对于所述从动门是活动的,当所述固定柱卡合在所述固定槽内时,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弹簧抵住所述固定柱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折叠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门的长度小于所述主动门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开折叠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门和所述从动门之间设有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门柱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从动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润根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百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