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伟佳专利>正文

一种地源回复系统的运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4465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7:23
一种地源回复系统的运行方法,地源回复系统中包括地埋管(2)、循环泵(3)、自然能源换热器(4),地埋管(2)、循环泵(3)、自然能源换热器(4) 形成循环回路,通过自然换热循环吸取自然能源中的冷/ 热量输送到地源内储存、消除地源侧的热堆积/ 冷堆积的现象;其中地埋管(2) 至少分为两个区域即地埋管A 区和地埋管B 区,优先利用自然能源、优化地源热泵的跨季节蓄能性能、修复由于负荷不均衡导致的热堆积或冷堆积,实现高效、低成本运行的制冷/ 制热系统的运行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先利用自然能源、优化地源热泵的跨季节蓄能性能、修复由于负荷不均衡导致的热堆积或冷堆积,实现高效、低成本运行的制冷/制热的系统和方法。属于自然能源利用、制冷/制热热泵或空调系统设计和制造的

技术介绍
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家用电器和其他动力能耗。其中,以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至70%。设计节能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如何减少一次高品位能的利用是一个关键性技术问题。利用在土壤、太阳能、水、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节能措施,热泵技术是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通过输入较少的高品位能源把低品位自然能源提升为适合建筑用能的高品位能源(如制冷、采暖、生活热水)。根据热泵系统的热力循环方式,通常将热泵分为蒸汽压缩式热泵、气体压缩式热泵、蒸汽喷射式热泵、吸收式热泵、热电式热泵。其中,蒸汽压缩式热泵是在目前研究和使用最为普遍的方式,按照其使用的低温热源的种类,基本都属于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太阳能热泵四种类型。其中,地源热泵:利用地表浅层中蓄存的低品位热能(土壤、地层)作为热源,冬季热泵从浅层的土壤中取热,用于建筑供暖,同时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热泵逆向运行,将建筑物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对建筑进行降温,同时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可以再生的能源。优点是技术成熟;热泵运行高效、稳定,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维护费用低。缺点是:地下埋管内的载能流体与管外的土壤之间的换热系数小,能流密度低,因此系统将占据较大的地下和地上空间,初始投资较高。空调和热泵一般采用能效比做为评判效率高低的依据,制热时采用的指标是循环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制冷时采用的指标是能效比EER(EnergyEfficiencyRatio)。地源热泵的能效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能效比数值在4至6之间。但是,正如参考文件1中所述,“土壤热平衡问题对于跨季节蓄能型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期运行效率及其节能与环保性至关重要。”;“以一年为时间周期全年运行状况为夏季蓄能(放热)运行4个月,秋季恢复3个月,冬季释能(取热)运行3个月,春季又恢复2个月,从而完成全年运行周期”。由此可见,现有的跨季节蓄能型地源热泵系统,主要依靠自然恢复方式,在过渡季节修复土壤的热平衡。这样存在以下的问题:1、过渡季节的自然恢复过程,效率较低,容易导致的热堆积或冷堆积;2、为了维持全年运行后土壤温度恢复,取放热不平衡率可控制在1.2至1.3,这样就限制了系统的应用范围;3、如参考文件2中所述,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解决热失衡的问题,但现有解决热失衡的辅助手段,会导致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增加。参考资料:1.跨季节蓄能型地源热泵地下蓄能与释能特性作者:杨卫波、陈振乾、施明恒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第5期2010年9月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热失衡及解决措施作者:徐成区域供热2015.3期。
技术实现思路
为改善地源侧的稳定性、消除热失衡对其长期运行的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优先利用自然能源,包括空气能和太阳能,通过自然换热的方式吸取自然能源中的冷/热量,并通过循环工质将冷/热量输送到地源内储存,克服自然恢复过程效率低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包括地埋管2、循环泵3、自然能源换热器4,地埋管2、循环泵3、自然能源换热器4形成循环回路,通过自然换热循环吸取自然能源中的冷/热量输送到地源内储存。地埋管系统可以与地源热泵主机1配合应用,或作为低位冷/热源直接应用于暖通空调系统。其中地埋管2至少分为两个区域即地埋管A区和地埋管B区,地埋管A区和地埋管B区做为系统冷/热源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如图2所示,实线框为地埋管2整体区域,将地埋管2整体区域的外侧划为地埋管A区、即实线框与虚线框之间的区域,将地埋管(2)整体区域的内侧划为地埋管B区、即虚线框内部的区域。地埋管B区作为自然换热循环蓄能的主要区域,位于整体区域的内侧可以达到较好的蓄能效果,而外侧的地埋管A区更容易通过自然恢复过程进行自我修复。其中,地埋管A区和地埋管B区中地埋管的分配比例通常按1:1分配,并且可以根据系统的冷/热负荷不平衡率的高低以及实际运行过程中总负荷的波动进行调整。在制冷季/制热季中系统处于部分负荷工况时,只使用地埋管A区做为系统冷/热源,地埋管B区则连通自然换热循环,吸取自然能源中的热量/冷量输送到地埋管B区的地源内储存,并在下一个制热季/制冷季中使用。由于自然换热循环的蓄能过程是单向累积的过程,当地埋管B区启动蓄能模式后,在当前的制冷季/制热季中地埋管B区就不能再作为系统的冷/热源使用。因此,通常应选择在制冷季/制热季的中后期开启自然换热循环的蓄能过程。一旦开启蓄能过程,则出现突发情况时,应启动其他备用系统作为补充。并且在过渡季节中,可以继续通过自然换热循环为地源侧补充冷/热量。此时地埋管B区蓄能比较充分,可以通过自然换热循环连通地埋管A区,为地埋管A区的地源侧补充冷/热量。本专利技术中优先利用自然通风的风能,通过自然能源换热器4吸取空气中的冷/热量,当风力不足时,开启风机5增强换热能力。自然能源换热器4为气/液热交换式换热器,利用空气能进行换热。如图3、图4所示,首先关闭地源热泵主机1,通过三通阀3a、3b切换回路、并启动循环泵3,由地埋管2、循环泵3、自然能源换热器4形成循环回路。将自然能源换热器4设置于自然通风良好的地方,优先利用自然风能冷却/加热循环工质,通过地埋管2将冷/热量输送到地源侧储存。运行过程中,检测自然能源换热器4的进回水温度,当进回水温差很小时,表明换热能力不足,此时应开启风机5增加通过自然能源换热器4的空气流量、增强换热能力。在向地源侧补充冷量时,将自然能源换热器4设置于自然通风良好的地方,首先检测环境温度是否低于地源侧的平均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地源侧的平均温度时开启自然换热循环,由自然能源换热器4吸取空气中的冷量、并输送到地源内储存;运行过程中,检测自然能源换热器4的进回水温度,当进回水温差降低时,开启风机5增加通过自然能源换热器4的空气流量、增强换热能力,并根据进回水温差变大/变小相应的将风机5的送风量调小/调大;在向地源侧补充热量时,将自然能源换热器4设置于自然通风良好、太阳辐照较强的地方,首先检测环境温度是否高于地源侧的平均温度,当环境温度高于地源侧的平均温度时开启自然换热循环,由自然能源换热器4吸取空气中的冷/热量、并输送到地源内储存;运行过程中,检测自然能源换热器4的进回水温度,当进回水温差降低时,开启风机5增加通过自然能源换热器4的空气流量、增强换热能力,并根据进回水温差变大/变小相应的将风机5的送风量调小/调大。本专利技术中的自然换热循环结构与现有的冷却塔的设计不同,冷却塔多与暖通空调系统的实时负荷相匹配,因此要求较高的换热效率,缺点是运行费用高,而本专利技术中的自然换热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CN105650944.html" title="一种地源回复系统的运行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地源回复系统的运行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源回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地埋管(2)、循环泵(3)、自然能源换热器(4),地埋管(2)、循环泵(3)、自然能源换热器(4)形成循环回路,通过自然换热循环吸取自然能源中的冷/热量输送到地源内储存、消除地源侧的热堆积/冷堆积的现象;其中地埋管(2)至少分为两个区域即地埋管A区和地埋管B区,地埋管A区和地埋管B区做为系统冷/热源交替使用;在制冷季/制热季中系统处于部分负荷工况时,只使用地埋管A区做为系统冷/热源,地埋管B区则连通自然换热循环,吸取自然能源中的热量/冷量输送到地埋管B区的地源内储存,并在下一个制热季/制冷季中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回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地埋管(2)、循环泵(3)、自然能源换热器(4),地埋管(2)、循环泵(3)、自然能源换热器(4)形成循环回路,通过自然换热循环吸取自然能源中的冷/热量输送到地源内储存、消除地源侧的热堆积/冷堆积的现象;
其中地埋管(2)至少分为两个区域即地埋管A区和地埋管B区,地埋管A区和地埋管B区做为系统冷/热源交替使用;
在制冷季/制热季中系统处于部分负荷工况时,只使用地埋管A区做为系统冷/热源,地埋管B区则连通自然换热循环,吸取自然能源中的热量/冷量输送到地埋管B区的地源内储存,并在下一个制热季/制冷季中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回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地埋管(2)中划分区域时,将地埋管(2)整体区域的外侧划为地埋管A区,将地埋管(2)整体区域的内侧划为地埋管B区,地埋管A区和地埋管B区做为系统冷/热源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回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优先利用自然通风的风能,通过自然能源换热器(4)吸取空气中的冷/热量,当风力不足时,开启风机(5)增强换热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回复系统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需要向地源内补充热能时,利用太阳能提高换热量:
将自然能源换热器(4)设置于太阳辐照强的地方,使得自然能源换热器(4)能够自然吸取太阳能;
或者,设置太阳能光热模块(6),吸取热能并通过换热器(7)与自然能源换热器(4)进行热交换,再将热能传递到地源内储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回复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佳
申请(专利权)人:吴伟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