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34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包括单片机、太阳能电池板和与单片机相接的远程通信模块,太阳能电池板为铅酸蓄电池充电的回路中设置有充电保护电路,铅酸蓄电池为LED灯供电的回路中设置有放电保护电路,单片机通过第一继电器控制充电保护电路工作,单片机通过第二继电器控制放电保护电路工作,单片机的输入端接有用于采集铅酸蓄电池工作电压参数的电压采样电路,所述铅酸蓄电池为电池B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通过铅酸蓄电池电压采样获取铅酸蓄电池工作状态,采用继电器控制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工作,实现LED灯调节,吸引害虫,达到物理驱虫的效果,也能减少农药的残留,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一种清洁新型能源系统,有无污染、机动灵活、方便存储等优点,另一方面它几乎适用于任何地方包括大型建筑物、工厂、空地和住宅楼。太阳能技术已经渐渐渗透到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太阳能诱虫灯就是应用于农业的产品,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危害,而且还严重影响我们的食品安全和生活健康,寻找清洁的杀虫方法将是现代农业上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伴随着照明技术的迅速发展,颜色不同的LED灯或和灯泡会产生一定波长的光能吸引户外的飞虫,如若用捕捉器进行捕杀,既能达到物理驱虫的效果,也能减少农药的残留。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设计合理且基于太阳能清洁能源的诱虫灯,能够通过单片机输出PWM调节铅酸蓄电池的充电节奏,保护蓄电池,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可调节LED灯波长,通过远程通信模块实现农田远程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通过铅酸蓄电池电压采样获取铅酸蓄电池工作状态,采用继电器控制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工作,实现LED灯调节,吸引害虫,达到物理驱虫的效果,也能减少农药的残留,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太阳能电池板和与单片机相接的远程通信模块,太阳能电池板为铅酸蓄电池充电的回路中设置有充电保护电路,铅酸蓄电池为LED灯供电的回路中设置有放电保护电路,单片机通过第一继电器控制充电保护电路工作,单片机通过第二继电器控制放电保护电路工作,单片机的输入端接有用于采集铅酸蓄电池工作电压参数的电压采样电路,所述铅酸蓄电池为电池B1。上述的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保护电路包括MOSFET管Q3,所述MOSFET管Q3的源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相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输出端相接,MOSFET管Q3的栅极与单片机相接,MOSFET管Q3的漏极与电感L1的一端相接。上述的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继电器K2,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2与单片机相接,继电器K2的线圈另一端接地,继电器K2的动触点与电感L1的另一端相接,继电器K2的静触点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与电池B1的正极相接。上述的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Q4和三极管Q5,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9接地,另一路与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相接;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与电池B1的正极相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两路,一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接,另一路与电阻R4的一端相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6接地,另一路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相接;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与电池B1的正极相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5的发射极均接地,上述的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继电器K1,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1与单片机相接,继电器K1的线圈另一端接地,继电器K1的动触点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池B1的正极相接。上述的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包括LED灯D7,所述LED灯D7的阳极与继电器K1的静触点相接,LED灯D7的阴极接地。上述的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样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阻R3和电阻R7,所述串联连接的电阻R3和电阻R7并联在电池B1的两端,电阻R3和电阻R7的连接端与单片机相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单片机控制充电保护电路中MOSFET管开关频率,实现太阳能电池板为铅酸蓄电池的稳定充电,电路简单,保障蓄电池使用寿命,便于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继电器控制铅酸蓄电池是否充电,通过设置第二继电器控制铅酸蓄电池是否放电,可靠稳定,使用效果好。3、本技术通过放电保护电路调节LED灯输出功率,从而改变光能波长,实现吸引害虫,达到物理驱虫的效果,也能减少农药的残留。4、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体积小,安装方便,且具有远程通信的功能,可远程监控农田环境,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通过铅酸蓄电池电压采样获取铅酸蓄电池工作状态,采用继电器控制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工作,实现LED灯调节,吸引害虫,达到物理驱虫的效果,也能减少农药的残留,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除太阳能电池板、单片机和远程通信模块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太阳能电池板;2—充电保护电路;3—第一继电器;4—铅酸蓄电池;5—电压采样电路;6—第二继电器;7—放电保护电路;8—LED灯;9—单片机;10—远程通信模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单片机9、太阳能电池板1和与单片机9相接的远程通信模块10,太阳能电池板1为铅酸蓄电池4充电的回路中设置有充电保护电路2,铅酸蓄电池4为LED灯8供电的回路中设置有放电保护电路7,单片机9通过第一继电器3控制充电保护电路2工作,单片机9通过第二继电器6控制放电保护电路7工作,单片机9的输入端接有用于采集铅酸蓄电池4工作电压参数的电压采样电路5,所述铅酸蓄电池4为电池B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保护电路2包括MOSFET管Q3,所述MOSFET管Q3的源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相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太阳能电池板1的正极输出端相接,MOSFET管Q3的栅极与单片机9相接,MOSFET管Q3的漏极与电感L1的一端相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继电器3包括继电器K2,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2与单片机9相接,继电器K2的线圈另一端接地,继电器K2的动触点与电感L1的另一端相接,继电器K2的静触点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与电池B1的正极相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电保护电路7包括三极管Q4和三极管Q5,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9接地,另一路与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相接;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与电池B1的正极相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两路,一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接,另一路与电阻R4的一端相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6接地,另一路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相接;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与电池B1的正极相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5的发射极均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继电器6包括继电器K1,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1与单片机9相接,继电器K1的线圈另一端接地,继电器K1的动触点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池B1的正极相接。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9)、太阳能电池板(1)和与单片机(9)相接的远程通信模块(10),太阳能电池板(1)为铅酸蓄电池(4)充电的回路中设置有充电保护电路(2),铅酸蓄电池(4)为LED灯(8)供电的回路中设置有放电保护电路(7),单片机(9)通过第一继电器(3)控制充电保护电路(2)工作,单片机(9)通过第二继电器(6)控制放电保护电路(7)工作,单片机(9)的输入端接有用于采集铅酸蓄电池(4)工作电压参数的电压采样电路(5),所述铅酸蓄电池(4)为电池B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9)、太阳能电池板(1)和与单片机(9)相接的远程通信模块(10),太阳能电池板(1)为铅酸蓄电池(4)充电的回路中设置有充电保护电路(2),铅酸蓄电池(4)为LED灯(8)供电的回路中设置有放电保护电路(7),单片机(9)通过第一继电器(3)控制充电保护电路(2)工作,单片机(9)通过第二继电器(6)控制放电保护电路(7)工作,单片机(9)的输入端接有用于采集铅酸蓄电池(4)工作电压参数的电压采样电路(5),所述铅酸蓄电池(4)为电池B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保护电路(2)包括MOSFET管Q3,所述MOSFET管Q3的源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相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太阳能电池板(1)的正极输出端相接,MOSFET管Q3的栅极与单片机(9)相接,MOSFET管Q3的漏极与电感L1的一端相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PWM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3)包括继电器K2,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2与单片机(9)相接,继电器K2的线圈另一端接地,继电器K2的动触点与电感L1的另一端相接,继电器K2的静触点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与电池B1的正极相接。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思雅杨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