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尘分离结构和使用该结构的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3891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气尘分离结构和使用该结构的吸尘装置。气尘分离结构包括分离器、固定板和漏斗,其中:所述分离器包括联结端,所述联结端设置有多个管孔,环绕管孔的周缘,多个管壁分别朝向远离联结端的方向伸出形成相互独立的旋风管;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分离器与所述漏斗之间,所述固定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分离器,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漏斗,所述固定板包括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旋风管一一对应,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旋风管的末端端部相适配;所述漏斗的大端漏斗口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二面上分别设置配合结构形成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保障了装配的可靠性,也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尘分离结构和使用该结构的吸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尘器逐步代替人力清扫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卧式吸尘器因外形小巧,存放方便受到普通家庭的关注。卧式吸尘器主要由地刷、吸管、集尘桶,机身部分组成。其中,设置在集尘桶内部的分离器与漏斗是通过固定板和与之连接的密封结构来进行密封的,其密封效果直接影响气尘分离效果。一般吸尘器为了保证连接的紧密,一般通过在固定板两面加装密封圈或者密封条,但由于分离器和漏斗的连接面多是曲线结构,形状复杂,装配时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去对位和调整,且上下同时装配操作难度大,导致装配效率低下,装配可靠性难以保证,存在影响气尘分离效果,分离不彻底的重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尘分离结构和使用该结构的吸尘装置,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气尘分离结构的装配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尘分离结构,包括分离器、固定板和漏斗,其中:所述分离器包括联结端,所述联结端设置有多个管孔,环绕所述管孔的周缘,多个管壁分别朝向远离联结端的方向伸出形成相互独立的旋风管;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分离器与所述漏斗之间,所述固定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分离器,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漏斗,所述固定板具有穿过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旋风管一一对应,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旋风管的末端端部相适配;所述漏斗的大端漏斗口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二面上分别设置配合结构形成密封配合。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所述漏斗的大端漏斗口具有与所述大端漏斗口的外形一致的第一环形凸缘,所述固定板的第二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形状一致的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相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为单层结构,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为两层结构,单层结构的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嵌入两层结构的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为单层结构,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为两层结构,单层结构的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嵌入两层结构的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之间。优选地,所述旋风管的端部伸入其对应的所述固定板的导流孔中,所述旋风管的端部包括第一配合面,所述导流孔内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为相适配的台阶面或斜面。优选地,所述分离器的联结端上还设有第一定位柱和/或第一定位孔;所述固定板的第一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或第一定位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和/或第二定位柱。优选地,所述漏斗的外周侧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分离器的联结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通孔,所述分离器和所述漏斗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漏斗上口的向内凹陷的位置。优选地,所述旋风管包括一端大一端小的锥形管部分,所述旋风管与所述固定板配合的端部为所述锥形管部分的小端。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装置,包括:上述的气尘分离结构。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气尘分离结构和使用该结构的吸尘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使旋风管的端部与固定板的导流孔相互配合,实现分离器与固定板之间的密封;使漏斗的大端漏斗口与固定板上分别设置的配合结构形成密封配合,实现固定板与漏斗之间的密封配合。与现有技术中使用复杂形状的密封圈或密封条相比,本专利技术省去了密封圈和密封条,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装配操作难度,节省了装配时间,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保障了装配的可靠性,节约了成本。优选地,所述漏斗的大端漏斗口具有与所述大端漏斗口的外形一致的第一环形凸缘,所述固定板的第二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形状一致的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相配合,实现固定板与漏斗之间的密封。进一步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装配操作难度,节省了装配时间,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保障了装配密封的可靠性,节约了成本。优选地,所述分离器和所述漏斗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由于固定板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在紧固件锁紧力的作用下,通过挤压漏斗与固定板,使固定板产生微小变形,从而形成可靠的密封连接,同时又保证了分离器与固定板配合面紧密的连接,三者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紧密配合保证了气尘分离结构的密封性。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第一面设有与所述分离器的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或第一定位孔适配的第二定位孔和/或第二定位柱。在装配时,首先将分离器的第一定位柱与固定板的第二定位孔配合,或者分离器的第一定位孔与固定板的第二定位柱配合,能够快速对正,有效防止装配位置偏差而影响气尘分离结构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和可靠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分离器与漏斗装配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尘分离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尘分离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尘分离结构的固定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为一种装配复杂的分离器1-1和漏斗2-2的装配爆炸结构示意图。为了保证分离器与漏斗的密封效果,一般在固定板3-3两面加装密封圈或者密封条4-4。由于分离器1-1为多圆锥结构导致其下端接口面形状复杂,同时漏斗2-2上端的连接面也多为曲线结构,因此为了密封圈或密封条4-4能更好地起到密封效果,其形状多被设计为与分离器1-1的下端和漏斗2-2上端相应的多边和曲线混合结构。这种结构,装配时需要将密封条沿固定板上的槽位塞入,且将密封圈对齐固定板与分离器配合位,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去对位和调整,且上下同时装配操作难度大,导致装配效率低下,装配可靠性难以保证,影响气尘分离效果,分离不彻底。为此,如图2~7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气尘分离结构,包括分离器100、漏斗200和固定板300。所述分离器100包括联结端,所述联结端设置有多个管孔,环绕所述管孔的周缘,多个管壁分别从所述分离器100的联结端120朝向远离联结端的方向伸出形成相互独立的旋风管110。优选地,所述联结端呈板状,多个管孔贯穿板状的联结端。所述固定板300设置在所述分离器100与所述漏斗200之间,所述固定板300包括相对的第一面310和第二面320,所述第一面310朝向所述分离器100,所述第二面320朝向所述漏斗200。所述固定板300具有穿过所述第一面310和所述第二面320的多个导流孔330,所述导流孔330与所述旋风管110一一对应,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尘分离结构,包括分离器、固定板和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包括联结端,所述联结端设置有多个管孔,环绕所述管孔的周缘,多个管壁分别朝向远离联结端的方向伸出形成相互独立的旋风管;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分离器与所述漏斗之间,所述固定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分离器,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漏斗,所述固定板具有穿过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旋风管一一对应,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旋风管的末端端部相适配;所述漏斗的大端漏斗口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二面上分别设置配合结构形成密封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尘分离结构,包括分离器、固定板和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包括联结端,所述联结端设置有多个管孔,环绕所述管孔的周缘,多个管壁分别朝向远离联结端的方向伸出形成相互独立的旋风管;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分离器与所述漏斗之间,所述固定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分离器,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漏斗,所述固定板具有穿过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旋风管一一对应,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旋风管的末端端部相适配;所述漏斗的大端漏斗口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二面上分别设置配合结构形成密封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尘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的大端漏斗口具有与所述大端漏斗口的外形一致的第一环形凸缘,所述固定板的第二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形状一致的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尘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为单层结构,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为两层结构,单层结构的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嵌入两层结构的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为单层结构,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为两层结构,单层结构的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嵌入两层结构的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之间。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铁王德旭黄月林范嘉陵陈佳兵荆顺平曾林林刘康方绪远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