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料组件组装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拉棒机。
技术介绍
燃料棒拉棒过程是燃料组件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核元件生产过程中需在燃料棒表面不涂膜的情况下,将燃料棒按照17×17等排列要求分层拉入燃料组件骨架内,完成燃料棒组件的组装工作。如何安全可靠的完成拉棒操作,为燃料组件组装的关键技术。现有技术中可采用的夹具包括液压卡盘、弹簧夹头等,所述液压卡盘主要由机座、拉杆、铰链、卡抓构成。液压卡盘中采用液压带动拉杆前进后退,在拉杆前进和后退过程中,拉杆驱动铰链、铰链再带动卡抓,使得卡抓完成对零件的夹紧和放松。然而,该夹具作为燃料棒的夹具存在以下不足:通过液压作为动力夹持压力过大,会对燃料棒造成损伤;零件夹持范围有限,不适用于外直径较小的零件夹持;夹具外形尺寸较大,超过燃料组件中棒与棒之间的间距,如12.595mm,不能实现多组棒料的同时夹持。所述弹簧夹头采用9SiCr、65Mn等材料淬火而成,带有外锥的头部沿轴向开有等分的长槽,形成可以径向收缩的夹抓,中部位一薄壁段起弹性变形的作用。弹簧夹头中内孔尺寸为待夹持零件的外径。该夹具作为燃料棒的夹具存在以下不足:对被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棒机,包括可升降的平台(14)及设置于平台(14)上方的滑板(16),所述滑板(16)可沿着燃料棒拉棒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且平台(14)与滑板(16)之间具有置放拉杆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6)上还设张爪机构;所述张爪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2)、压杆(13)、第一气缸(9)及铰接杆(10),所述第二气缸(12)的缸体固定于滑板(16)上,所述压杆(13)固定于第二气缸(12)的活塞杆上,且在第二气缸(12)的工作过程中,所述压杆(13)的自由端可伸入所述间隙中或退出所述间隙;所述第一气缸(9)的缸体及铰接杆(10)均铰接于滑板(16)上,且铰接杆(10)与滑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棒机,包括可升降的平台(14)及设置于平台(14)上方的滑板(16),所述滑板(16)可沿着燃料棒拉棒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且平台(14)与滑板(16)之间具有置放拉杆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6)上还设张爪机构;所述张爪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2)、压杆(13)、第一气缸(9)及铰接杆(10),所述第二气缸(12)的缸体固定于滑板(16)上,所述压杆(13)固定于第二气缸(12)的活塞杆上,且在第二气缸(12)的工作过程中,所述压杆(13)的自由端可伸入所述间隙中或退出所述间隙;所述第一气缸(9)的缸体及铰接杆(10)均铰接于滑板(16)上,且铰接杆(10)与滑板(16)的连接点位于铰接杆(10)的两端之间,所述铰接杆(10)的一端与第一气缸(9)的活塞杆端部铰接连接,所述铰接杆(10)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挡块(15),在第一气缸(9)工作的过程中,挡块(15)与平台(14)之间的间距、挡块(15)在滑板(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