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3725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包括:主控板、2个以上的北斗IC卡槽、2张以上的IC卡、射频模块、天线、电源适配器;所述北斗IC卡槽放置所述IC卡;所述IC卡槽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板与电源适配器连接;所述天线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IC卡,提高了北斗数据的传输效率;通过多IC卡共用主控板、射频模块、天线,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结构的复杂性,节省了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
技术介绍
北斗导航试验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和建设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继美国“GPS”系统和俄罗斯“GLONASS”系统后世界上第三个实际运行的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通信除了覆盖范围大、没有通信盲区、安全、可靠等特点外还具有特殊的短报文通信功能,该功能使其用户可通过卫星实现短报文通信,且不受地形条件和环境气候的影响。该功能可用于解决人口稀少的农村、牧区、边远山区、海域以及现有有线、无线通信网所不能覆盖的地区短报文通信,以及灾难事故的紧急通信。随着我国北斗事业的发展及北斗短报文功能的大量使用,北斗短报文在远程数据传输与控制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以下的限制:采用短报文通信方式,一次通信有通信容量限制,即每次通信内容的长度是受限制的,通信容量小,一般情况下,民用通信容量仅有70字节左右;通信频度有限制,即每两次通信之间存在的一定的时间间隔,而且这个时间间隔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民用通信周期在60秒左右。即北斗短报文系统,一次通信容量较小且通信频率较低,这些特点,使得实时传输的数据量一般较小,当需要实时传输大量数据时,其传输数据率远远不够,而且在一个周期内北斗通信系统只能发送一次数据,传输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实现了大数据的传输,同时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包括:主控板、2个以上的北斗IC卡槽、2张以上的IC卡、射频模块、电源适配器;所述北斗IC卡槽放置所述IC卡;所述IC卡槽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所述天线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其中,所述主控板与外接设备通过串口相连接。其中,所述主控板包括:存储器、CPU、模拟开关芯片;所述CPU与所述存储器建立双向通讯;所述CPU与所述模拟开关芯片连接。其中,所述模拟开关芯片与所述北斗IC卡槽连接;所述CPU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其中,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还包括:电源适配器,所述主控板与电源适配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北斗IC卡槽放置多IC卡,依次选取北斗IC卡槽中的一IC卡获取数据,实现了在一个北斗卫星的发射周期内多次获取数据,提高了北斗数据的传输效率;所述主控板控制多IC卡中的数据传输至所述射频模块,多IC卡通过一套射频模块和一套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节省了硬件成本,同时有效降低了结构的复杂度,节省了安装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的电路示意图。标号说明:1、主控板;2、北斗IC卡槽;3、射频模块;4、天线;5、电源适配器;6、串口;7、外接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选取北斗IC卡槽中的一IC卡依次获取数据,实现了在一个北斗卫星的发射周期内多次获取数据,提高了北斗数据的传输效率。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包括:主控板1、2个以上的北斗IC卡槽2、2张以上的IC卡、射频模块3、天线4、电源适配器5;所述北斗IC卡槽2放置所述IC卡;所述IC卡与所述主控板1连接;所述主控板1与所述射频模块3连接;所述天线4与所述射频模块3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北斗IC卡槽2放置多IC卡,依次选取北斗IC卡槽2中的一IC卡,依次的获取数据,实现了在一个北斗卫星的发射周期内多次获取数据,提高了北斗数据的传输效率;所述主控板1控制多IC卡中的数据传输至所述射频模块,多IC卡通过一套射频模块3和一套天线4进行数据的发送,节省了硬件成本,同时有效降低了结构的复杂度,节省了安装空间。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板1与外接设备7通过串口6相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外接设备7上的数据由串口6传输到主控板1。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板1包括:存储器、CPU、模拟开关芯片;所述CPU与所述存储器建立双向通讯;所述CPU与所述模拟开关芯片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CPU控制所述存储器及所述模拟开关芯片的工作。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开关芯片与所述北斗IC卡槽连接;所述CPU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CPU用于控制IC卡中与所述射频模块数据的传输,当数据传输完毕后,所述模拟开关芯片自动控制下一IC卡进行工作。进一步的,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还包括:电源适配器5,所述主控板1与电源适配器5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电源适配器5向北斗数据发送装置提供电能。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北斗IC卡槽放置多IC卡,依次选取北斗IC卡槽中的一IC卡,依次的获取数据,实现了在一个北斗卫星的发射周期内多次获取数据,提高了北斗数据的传输效率;所述主控板控制多IC卡中的数据传输至所述射频模块,多IC卡通过一套射频模块和一套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节省了硬件成本,同时有效降低了结构的复杂度,节省了安装空间。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包括:主控板1、2个以上的北斗IC卡槽2、2张以上的IC卡、射频模块3、天线4、电源适配器5;所述主控板1包括:存储器、CPU、模拟开关芯片;以本实施例为例,所述存储器为Flash芯片;所述CPU为ARM11。所述ARM11与所述Flash芯片建立双向通讯;一个所述北斗IC卡槽2放置一张所述IC卡;所述IC卡槽平行分布;所述电源适配器5与主控板1通过电源连接线相连接;所述主控板1的通过串口6将外接设备7的数据传输到所述Flash芯片;所述ARM11控制所述数据由所述Flash芯片传输到所述IC卡,所述模拟开关芯片控制北斗IC卡槽2中IC卡的工作;所述ARM11与所述模拟开关芯片连接;所述北斗IC卡槽2设有若干触点,所述主控板1与所述北斗IC卡槽2通过触点相连接;所述射频模块3设有引角,所述主控板1与所述射频模块3通过引角连接;所述天线4与所述射频模块3通过无线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通过北斗IC卡槽放置多IC卡,依次选取北斗IC卡槽中的一IC卡,依次的获取数据,实现了在一个北斗卫星的发射周期内多次获取数据,提高了北斗数据的传输效率;所述主控板控制多IC卡中的数据传输至所述射频模块,多IC卡通过一套射频模块和一套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节省了硬件成本,同时有效降低了结构的复杂度,节省了安装空间;所述存储器为Flash芯片,能够实现在断电后Flash芯片所存储的信息仍然不会丢失;所述CPU为ARM11,具有高性能处理能力和低功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板、2个以上的北斗IC卡槽、2张以上的IC卡、射频模块、天线、电源适配器;所述北斗IC卡槽放置所述IC卡;所述IC卡槽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板与电源适配器连接;所述天线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板、2个以上的北斗IC卡槽、2张以上的IC卡、射频模块、天线、电源适配器;所述北斗IC卡槽放置所述IC卡;所述IC卡槽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板与电源适配器连接;所述天线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卡机制的北斗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与外接设备通过串口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孟锬林峰王家余李小霞陈秀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