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切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3502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切换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绝缘的圆柱体;至少2个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电极,所述电极沿所述壳体的内壁周向设置;设置于壳体内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用于断开或接通所述电极,所述转换机构包括把手、压板、弹簧和导电杆,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压板转动连接,所述把手两侧设有导电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壁的电极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用于断开或接通所述电极,通过转换机构,可以实现将电源切换到不同的电压,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杜绝安全隐患,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切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器件一般需要电源供电,当同一器件需要在不同的电压工作条件下进行相关测试时,需要将电源接线接到不同的电源上,甚至需要拆卸电线重新进行接线,测试效率低下,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切换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绝缘的圆柱体;至少2个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电极,所述电极沿所述壳体的内壁周向设置;设置于壳体内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用于断开或接通所述电极,所述转换机构包括把手、压板、弹簧和导电杆,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压板转动连接,所述把手两侧设有导电杆。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转动到所述电极下方时与所述电极电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锁合结构,所述锁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的凸块,所述凸块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凸块底部设有锁合柱,所述导电杆的两端设有锁合孔,所述锁合柱与所述锁合孔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镜像设置,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镜像设置,转动时,所述导电杆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或者所述导电杆与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上方为“十”字形。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与所述把手粘接,所述导电杆与所述压板平行设置,所述导电板、压板和把手构成一截面为“土”字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凸块距离壳体底部的距离为所述电极距离壳体底部的距离的1/2~2/3。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壁的电极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用于断开或接通所述电极,转换机构包括把手、压板、弹簧和导电杆,弹簧的一端与壳体底部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压板固定连接,把手与压板转动连接,把手两侧设有导电杆,通过转换机构,可以实现将电源切换到不同的电压,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杜绝安全隐患,省时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接通时的轴测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接通时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B-B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锁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A-A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第三电极;4-第四电极;5-凸块;6-转换机构;7-导电杆;8-把手;9-压板;10-锁合孔;11-弹簧;12-锁合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所示,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一种电源切换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为绝缘的圆柱体;至少2个设置于壳体内壁的电极,电极沿壳体的内壁周向设置;设置于壳体内的转换机构6,转换机构6用于断开或接通电极,转换机构6包括把手8、压板9、弹簧11和导电杆7,弹簧11的一端与壳体底部固定连接,弹簧11的另一端与压板9固定连接,把手8与压板9转动连接,把手8两侧设有导电杆7,导电杆7转动到电极下方时与电极电连接,电极的截面为三角形,电极包括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第三电极3和第四电极4,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镜像设置,第三电极3与第四电极4镜像设置,转动时,导电杆7与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电连接或者导电杆7与第三电极3和第四电极4电连接,把手8上方为“十”字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壁的电极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转换机构,转换机构用于断开或接通电极,转换机构包括把手、压板、弹簧和导电杆,弹簧的一端与壳体底部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压板固定连接,把手与压板转动连接,把手两侧设有导电杆,通过转换机构,可以实现将电源切换到不同的电压,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杜绝安全隐患,省时省力。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锁合结构,锁合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壁的凸块5,凸块5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凸块5底部设有锁合柱12,导电杆7的两端设有锁合孔10,锁合柱12与锁合孔10相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同时断开电源的连接,锁合柱和锁合孔保证锁合时电路不会接通,保证安全性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杆与把手粘接,导电杆与压板平行设置,导电板、压板和把手构成一截面为“土”字形结构。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块距离壳体底部的距离为电极距离壳体底部的距离的1/2~2/3,凸块5位于第一电极1与第三电极3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锁合时的安全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接通电源时,转动把手,将导电杆转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置,此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通,当需要切换电源时,将把手向下按动,弹簧被压缩,此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断开,转动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下方,松开把手,弹簧复位,此时,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接通,达到电源切换的目的,当需要电源不接通时,把手按下,转动到凸块下方,将锁合孔与锁合柱配合,松开把手,弹簧复位,将导电杆锁合。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绝缘的圆柱体;至少2个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电极,所述电极沿所述壳体的内壁周向设置;设置于壳体内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用于断开或接通所述电极,所述转换机构包括把手、压板、弹簧和导电杆,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压板转动连接,所述把手两侧设有导电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绝缘的圆柱体;至少2个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电极,所述电极沿所述壳体的内壁周向设置;设置于壳体内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用于断开或接通所述电极,所述转换机构包括把手、压板、弹簧和导电杆,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压板转动连接,所述把手两侧设有导电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转动到所述电极下方时与所述电极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合结构,所述锁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的凸块,所述凸块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凸块底部设有锁合柱,所述导电杆的两端设有锁合孔,所述锁合柱与所述锁合孔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炳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盛纸业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