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频率隔离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295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频率隔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现网中原系统的S个测量报告(MR)数据,将每一MR数据当作一个样本点;其中,S为正整数;按照预设规则对总样本中的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标识;对每一干扰小区的标识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每一干扰小区的统计结果,按照预设策略确定所述每一干扰小区是否需要与新系统小区进行频率隔离以及频率隔离值。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同时公开了一种频率隔离装置。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明确地指示频率隔离小区的选定及频率隔离的大小的设置,简化设置的网络规划流程,并能有效保证两系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中频率隔离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频率隔离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将原先被频谱效率较低制式占用的频率资源进行升级利用(即频率重耕),将这些频率资源应用于频谱效率更高的制式。在频率重耕过程中,由于原系统尚在使用,只能将部分频率用于新系统,在将原系统的部分频率重耕至新系统时,原系统与新系统可能占用相邻频率,因此需要建立频率隔离。一般情况下,由于存在发送和接收滤波器的带外衰减,邻频干扰影响较小;但是,在原系统与新系统不完全共站的场景下,由于远近效应会导致在某些位置上两系统间邻频干扰影响较大。图1为现有技术中原系统部分频率重耕至新系统时因不共站产生的邻频干扰示意图,图1中,区域1表示新系统覆盖区域,对于位于区域1边界的新系统终端来说,箭头A表示有用信号,箭头B表示干扰信号。因此,在类似上述场景下,需确定哪些原系统小区及新系统小区需有频率隔离以进一步减小邻频干扰,以及需提供多大的频率隔离。然而,现有技术中,现网频率隔离小区的选定及频率隔离的大小的设置主要依赖于仿真或工程经验,暂无明确、易行的设置原则,且在缺乏电子地图或所处地形较为复杂的场景下,现有设置方法的有效性会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期望提供一种频率隔离方法及装置,能明确地指示频率隔离小区的选定及频率隔离的大小的设置,简化设置的网络规划流程,并能有效保证两系统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频率隔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现网中原系统的S个测量报告MR数据,将每一MR数据当作一个样本点;其中,S为正整数;按照预设规则对总样本中的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标识;对每一干扰小区的标识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每一干扰小区的统计结果,按照预设策略确定所述每一干扰小区是否需要与新系统小区进行频率隔离以及频率隔离值的大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频率隔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标识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现网中原系统的S个MR数据,将每一MR数据当作一个样本点;其中,S为正整数;所述标识模块,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对总样本中的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标识;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每一干扰小区的标识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每一干扰小区的统计结果,按照预设策略确定所述每一干扰小区是否需要与新系统小区进行频率隔离以及频率隔离值。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频率隔离方法及装置,获取现网中原系统的S个MR数据,将每一MR数据当作一个样本点;其中,S为正整数;按照预设规则对总样本中的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标识;对每一干扰小区的标识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每一干扰小区的统计结果,按照预设策略确定所述每一干扰小区是否需要与新系统小区进行频率隔离以及频率隔离值;如此,能解决现有技术中频率隔离小区的选定及频率隔离的大小的设置无明确易行的方法的问题,提出了明确且有效易行的设置原则,能基于现网可采集的信息,明确地指示频率隔离小区的选定及频率隔离的大小的设置,大大简化了设置的网络规划流程,并能有效保证两系统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原系统部分频率重耕至新系统时因不共站产生的邻频干扰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隔离方法的实现流程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隔离方法的实现流程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原系统基站对新系统终端的干扰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隔离方法的实现流程图三;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原系统终端对新系统基站的干扰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隔离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四;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系统基站对原系统终端的干扰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隔离方法的实现流程图五;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系统终端对原系统基站的干扰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隔离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隔离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隔离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隔离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四;图1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隔离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隔离方法的实现流程图一,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1:获取现网中原系统的S个MR数据,将每一MR数据当作一个样本点;其中,S为正整数。具体地,可以通过网管系统或路测系统采集MR数据。其中,每一条MR数据都包含有多个干扰小区;不同条MR数据中包括相同个数或不同个数的干扰小区;不同条MR数据中,可能包括相同的干扰小区,也可以包括不同的小区。例,如第一条MR数据中,包含干扰小区1至干扰小区6;第二条MR数据中,包含干扰小区3至干扰小区8;第三条MR数据中,包含干扰小区5至干扰小区10。优选地,基于所述MR数据可以获取如表1所示信息。表1其中,ID表示小区标识号;RxLev表示接收信号电平,其英文全称是ReceivedSignalLevel。优选地,所述获取现网中原系统的S个MR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判断原系统与新系统之间所存在的干扰方向以及干扰强度;根据所述干扰方向以及所述干扰强度选择频率隔离的设置方向;根据所述设置方向确定干扰方设备与被干扰方设备的邻信道干扰比(ACIR,AdjacentChannelInterferencepowerRatio);其中,所述干扰方向,包括:原系统基站对新系统终端的干扰,记为第一干扰方向;原系统终端对新系统基站的干扰,记为第二干扰方向;新系统基站对原系统终端的干扰,记为第三干扰方向;新系统终端对原系统基站的干扰,记为第四干扰方向。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干扰方向以及所述干扰强度选择频率隔离的设置方向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抑制第一干扰方向和/或第三干扰方向上的干扰时,根据被干扰方设备的底噪以及灵敏度抬升量,确定所述被干扰方设备可接受的最大干扰信号强度T;和/或,根据被干扰方设备的信噪比要求,确定所述被干扰方设备可接受的最大电平差值ΔT;其中,所述最大电平差值为干扰小区与服务小区之间的电平差值;确定抑制第二干扰方向和/或第四干扰方向上的干扰时,根据被干扰方设备的底噪以及灵敏度抬升量,确定所述被干扰方设备可接受的最大干扰信号强度T。这里,所述灵敏度抬升量是指被干扰方设备可接受的最大灵敏度抬升量。这里,确定所述被干扰方设备可接受的最大电平差值ΔT时,需将原系统的接收电平折算成新系统的值,具体如何折算在此不再赘述。步骤202:按照预设规则对总样本中的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标识。优选地,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对总样本中的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标识,可以包括:确定每一MR数据中各个干扰小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值R;基于第一预设规则中的不同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各个干扰小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值R所符合的第一预设条件;根据所确定的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各个干扰小区标识上与所述各个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的标签。优选地,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对总样本中的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标识,还可以包括:确定每一MR数据中各个干扰小区的最大电平差值ΔR;基于第二预设规则中的不同第二预设条件确定各个干扰小区的最大电平差值ΔR所符合的第二预设条件;根据所确定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频率隔离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频率隔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现网中原系统的S个测量报告MR数据,将每一MR数据当作一个样本点;其中,S为正整数;按照预设规则对总样本中的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标识;对每一干扰小区的标识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每一干扰小区的统计结果,按照预设策略确定所述每一干扰小区是否需要与新系统小区进行频率隔离以及频率隔离值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频率隔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现网中原系统的S个测量报告MR数据,将每一MR数据当作一个样本点;其中,S为正整数;按照预设规则对总样本中的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标识;对每一干扰小区的标识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每一干扰小区的统计结果,按照预设策略确定所述每一干扰小区是否需要与新系统小区进行频率隔离以及频率隔离值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现网中原系统的S个MR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原系统与新系统之间所存在的干扰方向以及干扰强度;根据所述干扰方向以及所述干扰强度选择频率隔离的设置方向;根据所述设置方向确定干扰方设备与被干扰方设备的邻信道干扰比ACIR;其中,所述干扰方向,包括:原系统基站对新系统终端的干扰,记为第一干扰方向;原系统终端对新系统基站的干扰,记为第二干扰方向;新系统基站对原系统终端的干扰,记为第三干扰方向;新系统终端对原系统基站的干扰,记为第四干扰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干扰方向以及所述干扰强度选择频率隔离的设置方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抑制第一干扰方向和/或第三干扰方向上的干扰时,根据被干扰方设备的底噪以及灵敏度抬升量,确定所述被干扰方设备可接受的最大干扰信号强度T;和/或,根据被干扰方设备的信噪比要求,确定所述被干扰方设备可接受的最大电平差值ΔT;其中,所述最大电平差值为干扰小区与服务小区之间的电平差值;确定抑制第二干扰方向和/或第四干扰方向上的干扰时,根据被干扰方设备的底噪以及灵敏度抬升量,确定所述被干扰方设备可接
\t受的最大干扰信号强度T。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策略确定所述每一干扰小区是否需要与新系统小区进行频率隔离以及频率隔离值的大小,包括:当所述设置方向为两个以上时,将所述两个以上方向上所确定出的频率隔离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最终频率隔离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对总样本中的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标识,包括:确定每一MR数据中各个干扰小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值R;基于第一预设规则中的不同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各个干扰小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值R所符合的第一预设条件;根据所确定的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各个干扰小区标识上与所述各个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的标签。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对总样本中的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标识,还包括:确定每一MR数据中各个干扰小区的最大电平差值ΔR;基于第二预设规则中的不同第二预设条件确定各个干扰小区的最大电平差值ΔR所符合的第二预设条件;根据所确定的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各个干扰小区标识上与所述各个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的标签。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确定的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各个干扰小区标识上与所述各个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的标签,包括:对于每一干扰小区,若接收信号电平值为R1,被干扰方设备可接受的最大干扰信号强度T1;将满足R1<T1条件的电平值为R1的干扰小区标识为标签M10;将满足T1≤R1<T1+A11条件的电平值为R1的干扰小区标识为标签M11;将满足T1+A11≤R1<T1+A12条件的电平值为R1的干扰小区标识为标签
\tM12;依次类推;将满足T1+A1(N-1)≤R1<T1+A1N条件的电平值为R1的干扰小区标识为标签M1N;其中,设原系统与新系统之间间隔为0、Δf、2·Δf、…、N·Δf时,干扰方设备与被干扰方设备的邻信道干扰比ACIR为A11、A12、A13、…、A1N;其中,Δf为最小频率间隔;N为正整数。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确定的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各个干扰小区标识上与所述各个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的标签,包括:对于每一干扰小区,若可接受的最大电平差值为ΔR1,被干扰方设备可接受的最大电平差值ΔT1;将满足ΔR1<ΔT1条件的可接受的最大电平差值为ΔR1的干扰小区标识为标签X10;将满足ΔT1≤ΔR1<ΔT1+A11条件的可接受的最大电平差值为ΔR1的干扰小区标识为标签X11;将满足ΔT1+A11≤ΔR1<ΔT1+A12条件的可接受的最大电平差值为ΔR1的干扰小区标识为标签X12;依次类推;将满足ΔT1+A1(K-1)≤ΔR1<ΔT1+A1K条件的可接受的最大电平差值为ΔR1的干扰小区标识为标签X1K;其中,设原系统与新系统之间间隔为0、Δf、2·Δf、…、K·Δf时,干扰方设备与被干扰方设备的邻信道干扰比ACIR为A11、A12、A13、…、A1K;其中,Δf为最小频率间隔;K为正整数。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策略确定所述每一干扰小区是否需要与新系统小区进行频率隔离以及频率隔离值的大小,包括:对于每一干扰小区,若其最高值标签为M1N,计算标识为M1N标签的样本
\t点数N1N,占总样本点数比率为P1N;若N1N≥N1且P1N≥P1,则该干扰小区需与新系统进行隔离,且频率隔离值为N1·Δf;其中,N1表示第一阈值,P1表示第二阈值;其中,N1的值与M1N中N的值相等;若N1N<N1且P1N<P1,计算标识为M1N和M1(N-1)标签的样本点数N1(N-1),占总样本点数比率为P1(N-1);若N1(N-1)≥N1且P1(N-1)≥P1,则该干扰小区需与新系统进行隔离,且频率隔离值为(N1-1)·Δf;若不满足N1(N-1)≥N1且P1(N-1)≥P1的要求,计算标识为M1N、M1(N-1)和M1(N-2)的样本点数N1(N-2),占总样本点数比率为P1(N-2);若N1(N-2)≥N1且P1(N-2)≥P1,则该干扰小区需与新系统进行隔离,且频率隔离值为(N1-2)·Δf;若不满足N1(N-2)≥N1且P1(N-2)≥P1的要求,计算标签为M1N、M1(N-1)、M1(N-2)和M1(N-3)的样本点数N1(N-3),占总样本点数比率为P1(N-3);以此类推,直至需要计算标签为M1N、M1(N-1)、M1(N-2)、M1(N-3)、…、M10的样本点数,当判断需要增加M10的个数时,判定则该干扰小区不需与新系统进行隔离,频率隔离值为0,其中,M10表示满足R1<T1的干扰小区的标签。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策略确定所述每一干扰小区是否需要与新系统小区进行频率隔离以及频率隔离值的大小,包括:对于每一干扰小区,若其标签最高值为X1K,计算标识为X1K标签的样本点数Y1K,占总样本点数比率为Q1K;若Y1K≥Y1且Q1K≥Q1,则该干扰小区需与新系统进行隔离,且频率隔离值为K1·Δf;其中,Y1表示第三阈值,Q1表示第四阈值;其中,K1的值与X1K中K的值相等;若Y1K<Y1且Q1K<Q1,计算标识为X1K和X1(K-1)标签的样本点数Y1(K-1),占总样本点数比率为Q1(K-1);若Y1(K-1)≥Y1且Q1(K-1)≥Q1,则该干扰小区需与新系统进行隔离,且频率隔离值为(K1-1)·Δf;若不满足Y1(K-1)≥Y1且Q1(K-1)≥Q1的要求,计算标识为X1K、X1(K-1)和X1(K-2)的样本点数Y1(K-2),占总样本点数比率为Q1(K-2);若Y1(K-2)≥Y1且Q1(K-2)≥Q1,则该干扰小区需与新系统进行隔离,且频率隔离值为(K1-2)·Δf;若不满足Q1(K-2)≥Y1且Q1(K-2)≥Q1的要求,计算标识为X1K、X1(K-1)、X1(K-2)、和X1(K-3)的样本点数Y1(K-3),占总样本点数比率为Q1(K-3);以此类推,直至需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何文林邵华诸葛毅蔡玮王玮林兴吴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