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387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进水机构、设控制柜的无负压供水系统、水箱和出水机构,进水机构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与水箱和无负压供水系统连接,无负压供水系统通过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与水箱和出水机构连接,第四管路上顺次设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增压泵,第三管路上设第二增压泵,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柜连接,控制柜分别与第一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高峰用水时段能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和水量来满足用户的用水需要,解决高楼层的用户用水问题,保证高层的水压稳定,不出现或少出现水量逐渐减小或是要过一段时间出水才能稳定的现象,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节约能源,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取水、集水或配水的装置或方法的应用的
,特别涉及一种在出水端精准计量压力缺损情况并加以合适水压以保证出水稳定的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
技术介绍
通常我们所说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一般指的是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也叫变频无负压供水设备,是直接连接到供水管网上的增压设备。传统的供水方式离不开蓄水池,蓄水池中的水一般自来水管供给,这样有压力的水进入水池后变成零,造成大量的能源白白浪费。而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一种理想的节能供水设备,其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供水系统在市政管网上直接吸水供给用户的供水机组;采取保护措施,确保管网并不产生负压,在保证市政管网供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利用市政管网余压供水,节约供水设备的能耗,并且还具有全封闭、无污染、占地量小、安装快捷、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无负压供水系统在现在的城市供水中应用越来越多,起到了很好的节约能源的效果。其中,罐式无负压供水系统是普遍采用的供水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在管网压力允许的情形下直接从管网吸水,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节约能源,无负压供水系统吸水量小于管网供水能力时,并不会造成管网压力的降低,但在用水高峰时段,水泵的吸水量大于管网供水量时,市政管网压力降低,造成稳流器内压力也相应的降低,当稳流器的压力降至低于大气压力时,稳流补偿器上部的负压防止器打开,水泵从稳流器内吸水,此时稳流器和大气连通,相当于一个小的盛水容器。在此条件下,无负压供水系统并不能利用管网的供水压力,稳流器内的水被吸完后,机组将不得不减少供水量甚至停水,等管网压力增高后,设备才能利用管网余压正常供水。由此可见,罐式无负压供水系统在使用时,要求市政管网在高峰用水时能满足罐式无负压供水系统的供水量,使稳流器内压力高于大气压力,否则很可能要停水影响用户的正常用水,这对于普通的用水用户来说是极为不方便的,更无法被利用在对于持续供水有较高需求的场合中且存在安全隐患。由此,在很多场合,箱式无负压供水系统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特别是在用水高峰期间,通过微机控制变频器调节水泵能将密闭水箱中的水增压供水,避免了因市政管网供给不足的用户所需给水的流量。然而,现有技术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高层住户的用水问题一直存在,高层的水压不稳是行业里的难题,日常生活中,高层用户在使用管路水资源的过程中经常性遇到水量逐渐减小或者是要过一段时间出水才能稳定的现象,这即是由于高层用水反馈不够、供水时地下供水设备加大水量流出时候有反冲作用造成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以及高层建筑确实越来越多,高层用水反馈不够、供水时地下供水设备加大水量流出时候有反冲作用,而导致的高层住户的用水问题一直存在,高层的水压不稳成为行业难题,在日常生活中,高层用户在使用管路水资源的过程中经常性遇到水量逐渐减小或者是要过一段时间出水才能稳定的现象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进水机构、无负压供水系统、水箱和出水机构,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包括控制柜,所述进水机构分别与水箱和无负压供水系统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分别与水箱和出水机构通过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连接,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与出水机构间的第四管路上顺次设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增压泵,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和水箱间的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二增压泵,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柜连接,所述控制柜分别与第一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连接。优选地,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包括通过第二管路与进水机构连接的稳流罐,所述第二管路上顺次设有负压检测装置和负压切换装置,所述稳流罐通过第三管路连接至水箱,所述第三管路通过至少2个水泵连接至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上连接有气压罐;所述控制柜内设有与所述水泵数量相等的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水泵连接;所述控制柜与所述稳流罐、气压罐、负压检测装置和负压切换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稳流罐上设有真空抑制器,所述真空抑制器包括储气室及设于储气室上部的单向排气阀,所述单向排气阀连接至控制柜。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上均设有闸阀。优选地,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顺次设有压力检测装置、闸阀、过滤机构和倒流防止器。优选地,所述进水管路处设有温度调节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对夹式蝶阀和橡胶棒止回阀。优选地,所述第四管路上顺次设有橡胶棒止回阀和闸阀。优选地,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外侧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接至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处设有排水装置。优选地,所述进水机构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水箱,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遥控浮球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通过在进水机构、无负压供水系统、水箱和出水机构间建立管网关系,构建了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保证了供水特别是高峰期用户供水的正常;同时,在无负压供水系统与出水机构间的第四管路上顺次设置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增压泵,在无负压供水系统和水箱间的第三管路上设置第二增压泵,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柜连接,控制柜分别与第一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连接,使得压力传感器能实时测量出水用的第四管路处的水压并反馈给控制柜,控制柜分析后控制第一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增压,当压力落差较小时,利用第一增压泵补压即可,当压力落差较大时,同时启动第二增压泵从水箱中输送足够的水保持压力。本技术比单纯的箱式无负压供水系统更稳定且节能,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在高峰用水时段能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和水量来满足用户的用水需要,解决高楼层的用户用水问题,保证高层的水压稳定,不出现或少出现水量逐渐减小或是要过一段时间出水才能稳定的现象,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节约能源,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如图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进水机构、无负压供水系统、水箱1和出水机构,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包括控制柜2,所述进水机构分别与水箱1和无负压供水系统通过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连接,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分别与水箱1和出水机构通过第三管路5和第四管路6连接,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与出水机构间的第四管路6上顺次设有压力传感器7和第一增压泵8,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和水箱1间的第三管路5上设有第二增压泵9,所述压力传感器7和控制柜2连接,所述控制柜2分别与第一增压泵8和第二增压泵9连接。本技术中,无负压供水设备配合设置有进水机构、无负压供水系统、水箱1和出水机构,进水机构负责与市政管网连接取水,无负压供水系统直接与自来水管网连接、进行直接供水或间接供水,水箱1用于存储一定的市政管网水以保证稳定、不间断的供水,出水机构用于输出水至用户管网。本技术中,进水机构分别通过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与水箱1和无负压供水系统连接,即进水可以根据实时的压力状况选择直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进水机构、无负压供水系统、水箱和出水机构,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包括控制柜,所述进水机构分别与水箱和无负压供水系统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分别与水箱和出水机构通过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与出水机构间的第四管路上顺次设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增压泵,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和水箱间的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二增压泵,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柜连接,所述控制柜分别与第一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进水机构、无负压供水系统、水箱和出水机构,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包括控制柜,所述进水机构分别与水箱和无负压供水系统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分别与水箱和出水机构通过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与出水机构间的第四管路上顺次设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增压泵,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和水箱间的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二增压泵,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柜连接,所述控制柜分别与第一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包括通过第二管路与进水机构连接的稳流罐,所述第二管路上顺次设有负压检测装置和负压切换装置,所述稳流罐通过第三管路连接至水箱,所述第三管路通过至少2个水泵连接至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上连接有气压罐;所述控制柜内设有与所述水泵数量相等的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水泵连接;所述控制柜与所述稳流罐、气压罐、负压检测装置和负压切换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压箱式智能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罐上设有真空抑制器,所述真空抑制器包括储气室及设于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刚吕夏娥魏成涛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埃梯梯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