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体分离滗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047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体分离滗水器,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导柱;一同轴套设于固定导柱并能够相对固定导柱作上下往返运动的浮筒,浮筒内形成有进水腔体;沿浮筒周向布置的多个载体分离器,每个载体分离器的出水端均与进水腔体连通;及均与进水腔体下端连通的出水软管和反冲洗导气管,出水软管的出水端设置有一控制阀门,反冲洗导气管的进气端与一供气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载体分离器与浮筒的进水腔体连通,实现了分离载体后出水,而且供气机构通过反冲洗导气管与进水腔体连通可定期对载体分离器及出水软管进行反冲,避免载体分离器进水端累积载体、及出水软管内生物膜的附着并与堆积的细微填料板结导致出水口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滗水器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载体分离滗水器
技术介绍
在投料活性污泥法、流化床污水处理等需要让载体参与反应的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载体参与反应后,出水时需要将载体与出水分离,现有技术中一般设置网格状的拦截网将反应器分成有载体区域和无载体区域,然后在无载体区域进行出水。上述方式虽然可以将载体与出水分离,但是通过拦截网拦截隔离填料易导致拦截网上载体填料堆积,其清理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载体分离滗水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拦截网分离载体导致拦截网上载体堆积、清理难度大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载体分离滗水器,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导柱;一同轴套设于所述固定导柱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导柱作上下往返运动的浮筒,所述浮筒内形成有进水腔体;沿所述浮筒周向布置的多个载体分离器,每个所述载体分离器的出水端均与所述进水腔体连通;及均与所述进水腔体下端连通的出水软管和反冲洗导气管,所述出水软管的出水端设置有一控制阀门,所述反冲洗导气管的进气端与一供气机构连接。优选的,所述浮筒包括外进水筒、同轴内置于所述外进水筒的内套筒、连接所述内套筒外表面与所述外进水筒内壁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下设置且与所述外进水筒、内套筒合围形成所述进水腔体;其中,所述内套筒套设于所述固定导柱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导柱作上下往返运动。优选的,所述载体分离器包括一分离筒及一连通管,所述分离筒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分离孔,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所述分离筒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腔体连通。优选的,所述固定导柱上还套设有分别靠近其上下端的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所述内套筒设于所述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之间。优选的,所述外进水筒下端为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锥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载体分离器与浮筒的进水腔体连通,实现了分离载体后出水,而且供气机构通过反冲洗导气管与进水腔体连通可定期对载体分离器及出水软管进行反冲,避免载体分离器进水端累积载体、及出水软管内生物膜的附着并与堆积的细微填料板结导致出水口堵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载体分离滗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载体分离滗水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体分离滗水器,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导柱1;一同轴套设于所述固定导柱1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导柱1作上下往返运动的浮筒2,所述浮筒2内形成有进水腔体;沿所述浮筒2周向布置的多个载体分离器3,每个所述载体分离器3的出水端均与所述进水腔体连通;及均与所述进水腔体下端连通的出水软管4和反冲洗导气管5,所述出水软管4的出水端设置有一控制阀门6,所述反冲洗导气管5的进气端与一供气机构7连接。具体的,浮筒2可随固定导柱1上下运动,其有利于在不同水位均进行澄清液出水,从而保证排出沉淀后最上层清水。工作时,澄清液穿过载体分离器3进入浮筒2的进水腔体内,载体被载体分离器3分离至进水腔体外,进入进水腔体内的澄清液可通过出水软管4排出。由于出水时,生物膜和细微载体可穿过载体分离器3进入进水腔体内,进而附着和累积于出水软管4和进水腔体内,生物膜和细微载体在一定时间内会板结,进而堵塞出水软管4,也会导致进水腔体体积减少,不利于出水,而且载体分离器3的进水端也会一定程度的附着生物膜和累积载体,其易导致载体分离器3的进水端堵塞,故本实施例设置一供气机构7并通过反冲洗导气管5与进水腔体连通,可通过供气机构7进行供气反冲,进而保证出水软管4和载体分离器3的畅通。为了便于浮筒2的上下运动,本实施例所述浮筒2包括外进水筒21、同轴内置于所述外进水筒21的内套筒22、连接所述内套筒22外表面与所述外进水筒21内壁的上连接板23和下连接板24,所述上连接板23和下连接板24上下设置且与所述外进水筒21、内套筒22合围形成所述进水腔体;其中,所述内套筒22套设于所述固定导柱1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导柱1作上下往返运动。具体的,上连接板23和下连接板24均水平设置,下连接板24连接于内套筒22和外进水筒21的下端,上连接板23则与内套筒22和外进水筒21上端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即内套筒22和外进水筒21的上端与上连接板23之间合围形成有一环形槽20,该环形槽20能够给予浮筒2较大的浮力,使浮筒2能够浮于污水上并随污水的升降上下运动,当需要排出澄清液时,开启控制阀门6即可。其中,为了便于进入进水腔体内的澄清液从出水软管4排出,本实施例将外进水筒21下端设置为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锥形,且出水软管4和反冲洗导气管5均一端连接固定于所述下连接板24上。其中,本实施例所述载体分离器3包括一分离筒31及一连通管32,所述分离筒3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分离孔(未标出),所述连通管32一端与所述分离筒3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腔体连通,分离孔(未标出)的孔径根据需要设置,一般设置为将大部分载体分离为佳。为了载体分离器3进水的均匀性,多个载体分离器3沿外进水筒21周向均匀布置。为了避免浮筒2随水位上下运动过程中超过一定范围而损坏,本实施例所述固定导柱1上还套设有分别靠近其上下端的上限位环8和下限位环9,所述内套筒22设于所述上限位环8和下限位环9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载体分离器3与浮筒2的进水腔体连通,实现了分离载体后出水,而且供气机构7通过反冲洗导气管5与进水腔体连通可定期对载体分离器3及出水软管4进行反冲,避免载体分离器3进水端累积载体、及出水软管4内生物膜的附着并与堆积的细微填料板结导致出水口堵塞。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载体分离滗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体分离滗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导柱;一同轴套设于所述固定导柱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导柱作上下往返运动的浮筒,所述浮筒内形成有进水腔体;沿所述浮筒周向布置的多个载体分离器,每个所述载体分离器的出水端均与所述进水腔体连通;及均与所述进水腔体下端连通的出水软管和反冲洗导气管,所述出水软管的出水端设置有一控制阀门,所述反冲洗导气管的进气端与一供气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体分离滗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导柱;一同轴套设于所述固定导柱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导柱作上下往返运动的浮筒,所述浮筒内形成有进水腔体;沿所述浮筒周向布置的多个载体分离器,每个所述载体分离器的出水端均与所述进水腔体连通;及均与所述进水腔体下端连通的出水软管和反冲洗导气管,所述出水软管的出水端设置有一控制阀门,所述反冲洗导气管的进气端与一供气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分离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包括外进水筒、同轴内置于所述外进水筒的内套筒、连接所述内套筒外表面与所述外进水筒内壁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川刘晓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