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
和生物医学分析中的细胞培养
,具体是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培养条件优化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细胞培养技术指的是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在培养的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动物)。培养物是单个细胞或细胞群。细胞在培养时都要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由于环境的改变,细胞的移动或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培养时间加长,传代导致细胞出现单一化型。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是直接观察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用于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实验医学和肿瘤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直接观察细胞的变化可便于摄影,便于使用各种技术:相差、荧光、电镜、组化、同位素标记等方法观察和研究细胞状况,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细胞培养技术易于施用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研究,易于提供大量生物性状相似的实验对象,成为生物制品单克隆抗体生产和基因工程等的材料来源。组织和细胞离体后独立生存在人工的培养环境中,虽然模拟体内环境,仍有很大差异。因而利用培养细胞做实验时,不应视为体内细胞完全相同,把实验结果推测体内,轻易做出与体内等同的结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细胞培养条件优化控制的微流控实验装置,包括圆盘状的微流控芯片(6),微流控芯片(6)中心处是培养室(13),培养室(13)正上方设有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微流控芯片(6)从培养室(13)外沿直径方向设有隔离且密封的内外两层,内层中设有干粉溶液进样池(11)、血清溶液进样池(15)、癌细胞进样池(16)和一个废水池(17),外层是一圈外层水道(10),每个所述进样池分别经一个进样通道连接培养室(13),废水池(17)经废水通道连接培养室(13),在微流控芯片(6)的下方布置一个电磁铁(25)和一个连接电磁铁(25)的直流电源(26),在微流控芯片(6)的上方布置了三个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细胞培养条件优化控制的微流控实验装置,包括圆盘状的微流控芯片(6),微流控芯片(6)中心处是培养室(13),培养室(13)正上方设有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微流控芯片(6)从培养室(13)外沿直径方向设有隔离且密封的内外两层,内层中设有干粉溶液进样池(11)、血清溶液进样池(15)、癌细胞进样池(16)和一个废水池(17),外层是一圈外层水道(10),每个所述进样池分别经一个进样通道连接培养室(13),废水池(17)经废水通道连接培养室(13),在微流控芯片(6)的下方布置一个电磁铁(25)和一个连接电磁铁(25)的直流电源(26),在微流控芯片(6)的上方布置了三个溶液注射针筒(7),每个溶液注射针筒(7)分别经一根软管(9)伸入一个所述进样池内部;微流控芯片(6)外部设有向外层水道(10)内注入水溶剂的水注射针筒(33),在外层水道(10)与靠近进样池这一端的每个进样通道之间连接多个并列的稀释支路,每个稀释支路上装有一个压电微阀(18),压电微阀(18)中有压电盘(23),每个压电盘(23)均串接一个电磁继电器(32)后连接直流电源(26),每个电磁继电器(32)均串接一个驱动器(31)后连接微控制器(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细胞培养条件优化控制的微流控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成像装置由计算机(1)、目镜(2)、图像采集卡(3)、CCD摄像机(4)、物镜(5)组成,物镜(5)位于微流控芯片(6)的正上方且在目镜(2)的底部,CCD摄像机(4)与目镜(2)的上部连接且连接图像采集卡(3),图像采集卡(3)与计算机(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细胞培养条件优化控制的微流控实验装置,其特征是:在每个连接于进样池和培养室(13)之间的进样通道里面都设有杂质组件(12)和混合驱动组件(21),杂质组件(12)位于进样池和混合驱动组件(21)之间,混合驱动组件(21)靠近培养室(13);混合驱动组件(21)由内肋型微柱(27)和微通道(28)组成,相邻2个内肋型微柱(27)对面相互交错布置,内肋型微柱(27)布置后在进样通道内部空间形成微通道(28);杂质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宁,李振,张荣标,郭建江,徐佩锋,周晓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