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脱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909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2-氟环丙烷-1-羧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相间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右式(1)表示的化合物与还原剂反应,式中,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碳原子数2~8的链烯基或由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和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构成的芳烷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能够大幅度缩短脱卤反应的反应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作为医药及农药的优良化合物的制备有用的氟环丙烷类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新喹诺酮系合成抗菌药中,具有作为1位取代基的1,2-顺-2-氟环丙基的喹诺酮衍生物兼具强抗菌活性和高安全性,有望作为优良的合成抗菌剂。1,2-顺-2-氟环丙烷-1-羧酸对构成该1,2-顺-2-氟环丙基非常有用。该化合物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制造,即在二甲亚砜中,并且在硼氢化钠存在下使1-氯-2-氟环丙烷-1-羧酸酯脱氯(日本专利特开平6-157418号公报)。但是,该脱氯反应如果是用于工业制造时,则存在如下的问题,即,使用如果搅拌机叶轮进行搅拌操作,则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反应,因此希望能够创立一种可缩短反应时间的简便的制备方法。此外,在反应中二甲亚砜还会产生二甲硫,该二甲硫会产生恶臭,引发环境恶化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高效地使1-卤代-2-氟环丙烷-1-羧酸酯脱卤,并可应用于工业制造装置的2-氟环丙烷-1-羧酸酯的制备方法。专利技术的揭示本专利技术者对1-卤代-2-氟环丙烷-1-羧酸酯的脱卤反应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发现,通过使1-卤代-2-氟环丙烷-1-羧酸酯和还原剂在存在有相间转移催化剂的二相系下反应,找到了能应用于工业规模的生产的2-氟环丙烷-1-羧酸酯的制备方法,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2-氟环丙烷-1-羧酸酯(2)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特征是,在相间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下式(1) 表示的化合物与还原剂反应,式中,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碳原子数2~8的链烯基或由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和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构成的芳烷基。通过使用相间转移催化剂,能够高效地进行含有1-卤代-2-氟环丙烷-1-羧酸酯的有机相和含有还原剂的水相的二相反应。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式(1)中,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最好是氯原子。R1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碳原子数2~8的链烯基或由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和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构成的芳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基,例如可例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等。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可例举苯基、萘基等。该芳基还可以被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碳原子数1~6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氰基,硝基,卤原子,氨基,羟基,羧基等取代。碳原子数2~8的链烯基可例举乙烯基、1-异丙烯基等。由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和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构成的芳烷基可例举苄基、苯乙基等。构成芳烷基的芳基可以被上述碳原子数1~6的烷基、上述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氰基、硝基、卤原子、氨基、羟基、羧基等取代。R1较好是碳原子数1~8的烷基,更好是甲基、乙基、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特别好是叔丁基。R1为叔丁基时,被确认具有抑制生成副产物(1-氯-2-氟-1-羟甲基丙烷)的效果。化合物(1)例如可以利用日本专利特开平5-301827号公报中所述的方法由1-氯-环丙烷-1,2-二羧酸-1-叔丁酯简便地合成。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中所使用的还原剂可以采用下式(3)MBHmR2n(3)表示的化合物。这里,M表示锂、钠、钾等碱金属原子。R2表示氢原子、氰基、烷氧基或酰氧基。烷氧基较好是前述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酰氧基可例举烷基羰基氧基、芳基羰基氧基或芳烷基羰基氧基。这些烷氧基或酰氧基还可以具有卤原子等取代基。烷氧基或酰氧基具体可例举乙酰氧基、三氟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苄基羰基氧基。此外,还可以是N-异丁氧基羰基脯氨酰氧基、N-苄氧基羰基脯氨酰氧基等。m表示1~4的整数,n表示0~3的整数,并且m和n之和为4。化合物(3)可以使用选自硼氢化钠、硼氢化锂、硼氢化锌、氰基硼氢化钠、烷氧基硼氢化钠等的化合物,烷氧基硼氢化钠中的烷氧基最好是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特别好的是硼氢化钠。相对于式(1)表示的化合物,还原剂的用量较好为1.0~10.0当量,更好为1.5~3.5当量。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中所使用的相间转移催化剂可例举氯化四乙铵、氯化四丁铵、溴化四丁铵、碘化四丁铵、四丁基硫酸氢铵、氯化三辛基甲基铵等季铵盐;氯化四丁鏻、溴化四丁鏻等季鏻盐;冠醚等。其中,季铵盐最为理想,季铵盐中较好的是氯化三辛基甲基铵、氯化四丁铵、溴化四丁铵、四丁基硫酸氢铵,特别好的是氯化三辛基甲基铵。使用季鏻盐时氯化四丁鏻最为理想。相对于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相间转移催化剂的用量以摩尔数计较好为1.0~30%,更好为10~20%。反应溶剂最好是组合使用水和以下所示的溶剂。溶剂可以使用二烷基醚(乙醚、二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甲基正丁基醚、乙基正丁基醚、环戊基甲基醚等)等醚系溶剂;甲苯、苯等芳族溶剂;乙酸乙酯等酯系溶剂;四氢呋喃、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醇等极性溶剂;己烷、庚烷、辛烷、环己烷等脂肪族溶剂等,较好的是非极性溶剂,更好的是二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环戊基甲基醚、甲苯、己烷、庚烷、辛烷或环己烷,特别好的是甲基叔丁基醚或庚烷。此外,可以2种以上的溶剂混合使用。从反应速度、溶解性、化合物(2)的非对映异构体的生成比等角度考虑,甲基叔丁基醚或庚烷最为理想。水和溶剂的混合比较好为1∶8~1∶1,更好为1∶4~1∶1。溶剂的总量相对于式(1)表示的化合物较好为1~5(v/w),更好为2~4(v/w)。反应溶剂也可以只使用水,此外还可以使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水溶液。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中,通过在相间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原料和还原剂反应1~24小时可以制得化合物(2)。根据所使用的溶剂的种类也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反应。反应可以在5~6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较好是在10~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特别好的是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此外,反应时在放热量大的情况下,最好在冷却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按照通常所用的方法将化合物(2)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出来。例如,可以通过利用分液操作将无机物作为水层分离除去、再馏去有机层的溶剂的方式获得。对得到的目标物还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蒸馏或色谱法进行精制。经上述过程可以获得化合物(2)。化合物(2)的2位的氟原子和1位的羧酸部分的配置有2种,一种是顺式体,即相对环丙烷环的平面处于同一侧的结构;另一种是反式体,即分处不同侧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中,以顺式体和反式体之比为87∶13~97∶3的比例生成化合物(2)。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作为新喹诺酮系合成抗菌剂的合成中间体1,2-顺-2-氟环丙烷-1-羧酸的制备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反式体的含有率比反应开始前的含有率降低,反应后的反应混合物中的顺式体的含有率增加,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非常顺利地得到所需的顺式体。1,2-顺-2-氟环丙烷-1-羧酸可以通过如下的过程制造,即,将由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2-氟环丙烷-1-羧酸酯衍生为2-氟环丙烷-1-羧酸后,采用常用的方法进行光学离析。光学离析可以采用优先结晶法、非对映异构体法、酶法、色谱法等进行。具体来说,例如通过如下的过程进行,即,将2-氟环丙烷-1-羧酸酯水解后,使该水解生成物(外消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2-氟环丙烷-1-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间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下式(1):***(1)表示的化合物与还原剂反应,式中,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 、碳原子数2~8的链烯基或由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和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构成的芳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雄一郎中山敬司櫻谷宪司佐藤耕司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