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驱动的LED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7890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流驱动的LED筒灯,其包括驱动装置、光源模组板、灯壳和出光罩。所述光源模组板上设置有由多个LED单元组成的照明模块。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在交流电源和所述光源模组板之间。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整流模块、供电模块、采样单元、恒流模块和储能单元。所述恒流模块包括若干个恒流单元,每个恒流单元分别包括一个运放和一个晶体管。在每个恒流单元中,其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对应的LED单元的输出端,其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采样单元,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运放的输出端,其运放的同相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其运放的反相端连接所述采样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LED筒灯的功率因数较高,还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和低频闪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灯具,尤其涉及一种交流驱动的LED筒灯
技术介绍
现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在照明领域采用的LED光源的照明产品以其优良的节能、低碳和绿色环保效果而发展迅速。当LED作为照明装置光源时,照明装置的寿命不仅仅取决于LED,还取决于驱动电源等组件。在目前的应用方案中,LED照明装置寿命的瓶颈仍然是驱动电源。为了降低驱动电源寿命对LED灯具寿命影响,研究人员一方面改良现有的直流电源驱动装置,另一方面设计全新的交流电直接驱动LED的电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LED筒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现有的LED筒灯存在驱动寿命短的问题。因为现有的市面上采用的驱动方案为传统的开关电源技术,这种技术相对成熟,但是电源的体积较大,需要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在将这种电源技术引入到LED筒灯时,其提供给驱动电源的空间狭小,工作环境温度较高(高于60℃)。这样直接导致驱动寿命降低,同时开关电源的成本高,且EMC特性差(需要外加辅助元件)。而且现有的LED筒灯一旦损坏,基本没有维修的价值,需要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驱动的LED筒灯,其包括驱动装置(103)、光源模组板(109)、灯壳和出光罩,所述光源模组板(109)上设置有由多个LED单元组成的照明模块(5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03)电连接在交流电源和所述光源模组板(109)之间,所述驱动装置(103)包括整流模块(12)、供电模块、采样单元(20)、恒流模块和储能单元(60),所述恒流模块包括若干个恒流单元,每个恒流单元分别包括一个运放和一个晶体管,在每个恒流单元中,其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对应的LED单元的输出端,其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采样单元(20),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运放的输出端,在每个恒流单元中,其运放的同相端连接所述供电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驱动的LED筒灯,其包括驱动装置(103)、光源模组板(109)、灯壳和出光罩,
所述光源模组板(109)上设置有由多个LED单元组成的照明模块(5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103)电连接在交流电源和所述光源模组板(109)之间,所述驱动装置
(103)包括整流模块(12)、供电模块、采样单元(20)、恒流模块和储能单元(60),所述恒流模
块包括若干个恒流单元,每个恒流单元分别包括一个运放和一个晶体管,
在每个恒流单元中,其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对应的LED单元的输出端,其晶体管的源极
连接所述采样单元(20),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运放的输出端,
在每个恒流单元中,其运放的同相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其运放的反相端连接所述采
样单元(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包括电源盒上盖(102)、电源
盒下盖(105)和散热体(107),所述电源盒下盖(105)通过第一紧固件(104)与所述散热体
(107)连接,
所述光源模组板(109)通过第二紧固件(110)与所述散热体(107)连接,
所述出光罩包括彼此连接的扩散板(111)和装饰板(112),并且所述出光罩也连接至所
述散热体(107),从而限定了一个密闭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107)包括外壁和中空内
腔,其中,所述散热体(107)沿周向具有对称分布的安装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104)和所述
第二紧固件(110)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将所述光源模组板(109)和所述电源盒下盖(105)固
定在所述散热体(107)上;
所述散热体(107)的外壁外侧设有弹簧加载的卡扣机构(106),用以将所述LED筒灯固
定至天花板开口之内;
所述扩散板(111)安装在所述散热体(107)的中空内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LED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12)包括由四个二极
管构成的第一整流臂和第二整流臂,所述四个二极管中的第一二极管(121)和第二二极管
(122)串联构成所述第一整流臂,所述四个二极管中的第三二极管(123)和第四二极管
(124)串联构成所述第二整流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冕龚云平范青青李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