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波中断器电路以及利用其制作的LED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334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波中断器电路,包括有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感L1、MOS管Q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一种利用光波中断器电路制作的LED控制电路,包括有LED以及用于以PWM方式调制LED的PWM调制控制端;所述PWM调制控制端与LED之间还连设有光波中断器电路;通过光波中断器电路,将用于调光的PWM数字电流平滑转化转换成不失真的模拟电流信号,即将不连续的信号转换为连续的信号,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并且利用光波中断器电路设计出的LED控制电路,其原理简单,提供了一种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的PWM调制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波中断器电路以及利用其制作的LED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智能家居越来越普及,尤其是以智能灯光为代表,通过主控芯片控制输出PWM脉冲调制信号对LED进行各种点亮方式的控制;然而,在这种方式普及的过程中,申请人也发现了该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归结有以下四点:1、噪音问题;2、光频闪问题;3、被照物体出现鬼影;4、IR红外线信号传输干扰问题;对于问题1,即会出现一定噪音,在过去的,人们通常认为这些噪音只源自电容或者变压器,从而只针对电容和变压器进行改良。但申请人发现,其一定的噪音,不仅来自变压器或者电容,还源自PWM调制时,灯壳产生共振的噪音。对于问题2,光频闪问题,即产生不断灭亮的问题,这是由于PWM本身属于类似数字信号的脉冲调制方式,因此频闪问题难以解决。对于问题3,被照物体出现鬼影,即快速移动的人或物体表面上产生运行轨迹的视觉效应;这也是由于PWM调制方式为脉冲调制所致。对于问题4,IR红外线信号传输干扰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如果采用PWM调制方式,IR红外线信号接收和发射距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以往人们并不知道其原因,申请人通过多年研究发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波中断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感L1、MOS管Q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感L1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通过电容C3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还通过电容C1连接接地回路;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其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其还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所述MOS管,其栅极以及其源极均连接接地回路;所述二极管D3,其负极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其正极连接接地回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容C2连接接地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波中断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感L1、MOS管Q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感L1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通过电容C3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还通过电容C1连接接地回路;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其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其还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
所述MOS管,其栅极以及其源极均连接接地回路;所述二极管D3,其负极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其正极连接接地回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容C2连接接地回路。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的光波中断器电路制作的LED控制电路,包括有LED以及用于以PWM方式调制LED的PWM调制控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调制控制端与LED之间还连设有光波中断器电路;
所述光波中断器电路:包括有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感L1、MOS管Q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所述二极管D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星美灿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