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泵池,用于液化气站。属于液化天然气
技术介绍
真空泵池用于液化气站,主要起到气液分离的作用,真空泵池为了降低冷损,必须在良好的绝热条件下工作,而现有的真空泵池的泵盖容易结霜结冰,如此会导致泵的上盖的冷损增加,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站的真空泵池,此种真空泵池能有效防止上盖结霜结冰,减少了冷损,保证了设备的长期有效运行。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站的真空泵池,其特点是:所述真空泵池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和上盖,所述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内,上盖设置在外筒体顶部,所述外筒体的下部设置有进液口和抽空口,所述外筒体的上部设置有气相口,气相口与内筒体相连,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电缆口,所述内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内筒体的上部设置有内封头,内封头位于上盖的下方,内封头内抽真空。本技术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站的真空泵池,其出液口与内筒体连接的出液管道上套设有抽成真空的管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本技术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站的真空泵池,上盖的下方设置有内封头,且内封头内抽真空,因此隔绝了上盖与内筒体,杜绝了上盖的结霜结冰现象,保证了设备的长期有效运行。②本技术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站的真空泵池,出液口与内筒体连接的出液管道上套设有抽成真空的管道,能有效降低出液管道的冷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站的真空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外筒体1,r>内筒体2,上盖3,内封头4,进液口5,气相口6,电缆口7,出液口8,抽空口9。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站的真空泵池,它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和上盖3,所述内筒体2设置在外筒体1内,上盖3设置在外筒体1顶部,所述外筒体1的下部设置有进液口5和抽空口9,进液口5与内筒体2相连,抽空口9将内筒体2和外筒体1之间抽成真空,所述外筒体1的上部设置有气相口6,气相口6与内筒体2相连,气相口6用于排出气体,所述上盖3上设置有电缆口7,电缆口7用于设置电缆,所述内筒体2的顶部设置有出液口8,出液口8用于排出液体。所述内筒体2的上部设置有内封头4,内封头4位于上盖3的下方,内封头4内抽真空,因此有效隔绝上盖3与内筒体2。其中,出液口8与内筒体2连接的出液管道上套设有真空管道,真空管道上设置有抽空管嘴,利用抽空管嘴可以将真空管道抽成真空,以降低出液管道的冷损。工作原理:上盖3的下方设置有内封头4,且内封头4内抽真空,因此隔绝了上盖3与内筒体2,杜绝了上盖3的结霜结冰现象,保证了设备的长期有效运行;出液口8与内筒体2连接的出液管道上套设有抽成真空的管道,能有效降低出液管道的冷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站的真空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池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和上盖(3),所述内筒体(2)设置在外筒体(1)内,上盖(3)设置在外筒体(1)顶部,所述外筒体(1)的下部设置有进液口(5)和抽空口(9),所述外筒体(1)的上部设置有气相口(6),气相口(6)与内筒体(2)相连,所述上盖(3)上设置有电缆口(7),所述内筒体(2)的顶部设置有出液口(8),所述内筒体(2)的上部设置有内封头(4),内封头(4)位于上盖(3)的下方,内封头(4)内抽真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站的真空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池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和上盖(3),所述内筒体(2)设置在外筒体(1)内,上盖(3)设置在外筒体(1)顶部,所述外筒体(1)的下部设置有进液口(5)和抽空口(9),所述外筒体(1)的上部设置有气相口(6),气相口(6)与内筒体(2)相连,所述上盖(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孙伟,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邦达通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